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1840年——1949年)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
4.清朝后期的统治。
五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
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结束: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重大事件: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2)结束: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3)重大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抗日战争时期:(1)开始:1937年卢沟桥事变。
(2)结束: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3)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4)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重大事件:卢沟桥事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9.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开始: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
(2)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4)重大事件:重庆谈判;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1947年);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中国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年——现在)
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性质:(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分期:(1)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2)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66年夏)(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现在)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1、开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结束: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4、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5、重大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3)土地改革(1950—1952年)(4)“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底)(5)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6)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底—现在)
1、开始: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66年夏)
1、开始: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结束: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3、重大事件:(1)中共八大(1956年)
(2)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制定(1958年)
(3)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及模范人物。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现在)
1、开始: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二大形成)
3、方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4、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提出)
6、统一工作:“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7、国防工作:人民海军、空军的发展及导弹部队的建立。
8、民族工作:民族区域自治。
9、外交工作:[方针]独立自主[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大事]:建国后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1年10月25日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归类线索
一.思想上
1.文艺复兴(14—16世纪)2.思想启蒙(18世纪末)
二.政治上: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2.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3.法国大革命(1789—1783年) 4.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5.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 6.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三.科技上:三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四.战争: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2.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
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1.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
2.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
3.巴黎公社(1871年)
4.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5.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六.两战后经济的发展
1.一战后经济的发展
(1)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1929—1933年
(3)经济危机的调整: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二战后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呈全球化趋势。
七.政治格局的变化
1.一战后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政治格局: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格化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