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义:社会学概论

讲义: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讲义主讲教师:郭玉锦授课对象: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授课目的:清楚社会学研究什么,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掌握重要的基本社会学概念、熟知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形成社会学思维,并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说明和解释人类社会的一般现象和周围的社会现象。

授课方式:教师主讲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每次授课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提有关授课内容的问题。

每次课程中均推荐参考书目。

教学效果检查:按课程内在逻辑单元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课程可安排4—5次。

课外作业是每个学生写2篇社会学学术短文(约1000字)。

最后考试形式:闭卷第一章社会学研究什么本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几个创始人的主要论著和社会学思想*社会学与其他邻近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研究的总体框架和理论框架弄清社会学研究什么,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 创始人都说了什么。

2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社会学研究的范围。

1 创始人都说了什么谈到社会学创始人,首先应提及的是孔德(法)(1798- 1857)。

A 早年专攻数理,数学极佳。

后被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看中,作为学术秘书。

二人在一起8年后,意见分歧,就分开了。

B当时他有个假设:人们认为研究自然界的观察、实验是有效的,人类社会是自然届的一部分,那么用研究自然届的方法同样可以有效地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事件。

C他在他的《实证哲学原理》的第3卷中,把以前的社会物理学一词改为社会学,因此,人们称他为社会学之父。

D他有著名的三阶段说:神学阶段(灵性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E他认为要整体地研究社会。

他把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分为社会静力学(如家庭、组织等)和社会动力学(如社会化、社会变迁等)。

斯宾塞(英)(1820-1903 )据说他比达尔文早6年发现进化论思想。

不同的是达尔文指向了生物届的动物和植物,而斯宾塞转向了人类社会。

提出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

马克思(1818-1883)迪尔凯姆(法)(1858-1917)科学的社会学的创始者。

早期在高等师范学校里,有两个老师影响较大:德古兰依一位历史学家(古代社会)的作者;迪从中学到了历史研究中的科学严密性的价值。

德强调作为社会团结基础的共同知识和宗教,这对迪产生了一种永久的印象。

另一个人是布特鲁一个哲学家,学得承认现实的层次性,同时,整体大于它的部分之和。

这个见解是迪研究社会现象的整个方法的基础。

主张社会现实存在于他们自己的层次之上。

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的。

著名的著作有《自杀论》、《社会分工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原理》等。

他的社会制度(社会事实)是其主要概念之一,是指一整套行为规范。

比如说,家里来了客人,我们要向客人说,请坐、喝茶;客人走时,我们要向客人说再见。

这就是一整套行为规范,而这行为规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放在我们的脑子里,它是每个人早期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事实有三个特征:1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他认为社会的变迁是社会分工的变化使然。

他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概念,前者如以宗教为基础;后者如以各自需要为基础。

1896年《社会学年鉴》自杀的图示高自杀率低社会整合马克斯。

韦伯(Max Weber 1864-1920)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的。

他区别了行为和行动的概念;社会行为与社会行动的概念。

2.社会行动的类型:1)目的合理性社会行动;2)价值取向合理性;3)传统的行动;4)情感行动3.对社会变迁的解释与马克思正好相对。

II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经济学2.与政治学3.与法学4.与历史学5.与人类学6.与心理学7.与文学III 社会学的研究框架社会学的框架是指社会学的总体框架和理论框架,弄清楚这两个框架,也就掌握了社会学的大体的范围和内容。

总体框架社会学自诞生以来,关于总体框架的看法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以及混合法等,最基本的是二分法,其他的分类都是二分法的变形或发展。

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将社会学区分为静态社会学(研究社会秩序)和动态社会学(研究社会进步)两部分。

沃德在20世纪初出版的《纯理社会学》中,将社会学分为纯理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纯理社会学吸取了孔德的思想,把静的社会现象问题和动的社会现象问题与社会势力问题摆在一起;应用社会学则研究社会改进的现象问题。

索罗金在30年代把社会学划分为普通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前者研究社会现象的共同性与共同关系,后者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现象间的特殊性和特殊关系。

特殊社会学实际上是分科社会学。

有的社会学家则把社会学分为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前者侧重研究社会整体结构功能,后者研究个人、小群体及行动。

维泽在《系统社会学》一书中把社会学分成三部分:历史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哲学社会学(研究由社会养成的内心势力的最后意义,及意识的力量);系统社会学(根据实际与实验,作社会现象的系统研究)。

影响较大的是孔德、沃德和索罗金的三种二分法,后世学者大多是在他们的分类方法基础上加以修正和补充的。

具体方式有下述几种。

分层法以三种二分法中的一种为基础,依次排为若干层。

孙本文的总体框架就属此种。

⒈纯理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

①普通社会学:Ⅰ.社会静学,Ⅱ.社会动学。

②特殊社会学:Ⅰ.地理社会学;Ⅱ.生物社会学;Ⅲ.心理社会学;Ⅳ.文化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又包括:a.政治社会学;b.经济社会学;c.宗教社会学;d.法理社会学;e.艺术社会学等)。

⒉应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应用于社会各部分,以期改进。

①农村社会学;②都市社会学;③教育社会学;④犯罪社会学;⑤社会工作,等等。

⒊历史社会学:研究过去社会生活的陈迹。

⒋社会学方法论:讨论如何研究社会行为现象的方法。

中国社会学重建后提出的一种三分法是:第一个层次,研究社会整体结构的基础理论;第二个层次,研究社会分体结构的分支社会学;第三个层次,对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并列法将上述三种中的几种或全部并列起来。

龙冠海的分类就采用上述方法。

第一种,以社会学所探究的现象的性质为根据,划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两部门;第二种,以社会学研究的目的为根据,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两部门;第三种,以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为根据,分为普通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

有的中国社会学者还提出4类划分方法:①根据研究现象的状态,分为静态和动态社会学;②根据研究现象的规模,分为宏观和微观社会学;③根据研究的层次,分为一般和部门社会学;④根据研究的目的,分为理论和应用社会学。

择一法从上述三种二分法中选择一种作为主要理论框架。

有选择“普通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的,也有选择“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但对每部分所包含内容的解释却很不相同。

理论框架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指总体框架中理论社会学或普通社会学的体系。

孙本文采用社会学史上传统的动静二分法,并以社会行为为基本出发点和主线,构成一个较合逻辑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其中,静的方面的研究包括:①社会行为的要素问题:地理要素;生理要素;心理要素;文化要素。

②社会行为的过程问题:接触与互动;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冲突;顺应与同化;合作与互助。

③社会行为的组织问题:行为规则、制度、组织;社会解组。

④社会行为的控制问题:有计划控制;无计划控制。

动的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社会行为的变迁问题:异常变迁;非常变迁;变迁障碍;社会进步。

美国社会学家 A.英克尔斯依据美国社会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列出如下一种三分的框架:⒈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①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②个人的人格;③人群(包括民族和阶级);④社区,即城市的和农村的;⑤社团和组织;⑥人口;⑦社会。

⒉社会基本制度:①家庭和亲属;②经济的;③政治的和法律的;④宗教的;⑤教育的和科学的;⑥娱乐和福利;⑦美学的和表现的。

⒊基本的社会过程:①分化和分层;②合作,调解,同化;③社会冲突(包括革命和战争);④联络(包括意见的形成、表达和变化);⑤社会化和教育;⑥社会评价(价值的研究);⑦社会控制;⑧社会过失(犯罪、自杀,等等);⑨社会整合;⑩社会变迁。

英国社会学家T.B.博特莫尔将理论社会学分为:⒈人口和社会群体:①人口与社会;②社会群体的类型。

⒉社会制度:①社会结构,社会和文明;②经济制度;③政治制度;④家庭和亲属;⑤社会分层。

⒊行为规范:①社会生活中的势力;②习俗和舆论;③宗教和道德;④法律;⑤教育。

⒋社会变迁:①变迁,发展,进步;②社会变迁的要素。

此外,还有从不同视角构建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的。

譬如英国社会学家T.比尔顿等人按照社会生活不同的形式,将理论社会学分为9个组成部分:①不平等的类型;②服从的形式;③权力和政治;④家庭;⑤社会中的性的分化;⑥教育;⑦工作;⑧信仰系统;⑨偏离行为。

中国社会学家大体用两种方式来处理他们的社会学理论框架。

第一种是并列式,即将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内容加以并列。

例如,有的学者将社会学理论分为14个方面:社会学的对象;社会及其发展的条件;人的社会化;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与阶层;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区;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二种是分块式。

这中间又有分成二块、三块、四块、五块的。

①二块式。

有的学者以社会关系为中心概念,把社会学理论分成社会学论和社会论。

前者回答社会学是什么,包括社会学的性质和对象;后者回答社会是什么及怎样发展,包括社会构成、社会系统、社会变迁与发展。

②三块式。

有的学者以社会行为为基础,把社会学理论分为三部分:社会结构(社会、社会中的个人、家庭、基本群体、社会组织、社会阶级和社会分层、社区);社会行为(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行为方式、离轨与犯罪);社会变迁(包括社会计划与社会指标)。

有的学者则把社会学理论框架分为三论:社会元素论;社会组合论;社会系统论。

③四块式。

有的学者以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为主线,把社会学理论分成四部分:社会运行的基本类型;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作正向研究的内容(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社会组织、社会阶级和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作反向研究的内容(社会问题、越轨行为、社会控制等);探讨社会运行的方法和手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指标及其体系)。

④五块式。

有的学者把社会学理论分成五部分: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社会的运转和变迁机理;个人、群体和社会;社会生活及其方式;社会管理。

从上面可以看到,在社会学框架问题上,一种趋同的倾向正在发展,除了少数例外,多数的内容大同小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社会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论范围和研究内容正在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本章主要讨论题*创始人之间有关社会研究的观点异同*创始人提出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研究的疆界第二章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 社会学 (sociology)一词的概念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