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PPT模板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PPT模板
点击输入您的单位名称或标题
目录
第一章:长征的历史简介和意义 第二章:回望伟大长征路 第三章:弘扬和发展伟大长征精神
01
第一章:长征的历史来源和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 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 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 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 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 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 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 利结束。
长征出发点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 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 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 ,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 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 程达二万五千里;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 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 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 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 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 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 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 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意义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 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 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 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 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 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意义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一场伟大的战略转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 的转折点。事实证明,长征不是溃逃,红军也不是流寇,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 中,各路红军都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带领当地群众创建革命政权,组织地方武 装,一路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红一方面军:帮助各地群众组建地方武装,红 二方面军民族自 治地方政权,红二十五军:建立长征中最稳定的根据地。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 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 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 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 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 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02
第二章:回望伟大长征路
长征路线图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 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 个省。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 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 、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 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 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 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 、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 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 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 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 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意义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 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 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 ,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别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 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间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 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意义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或称“七律·长征”,是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律古体诗。本诗写于1935年10月,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 越过六盘山前。8句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 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 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 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 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 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 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长征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 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