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学论文-利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区域经济的实例

区域经济学论文-利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区域经济的实例

(二)研究区域经济理论在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应用
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作为基础,掌握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供求规律和配置理论,指导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规划、预测、开发和利用,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确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区域发展战略与管理
区域发展战略与管理方向主要以古典区位理论等多种理论作为基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从特定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出发,研究区域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区域发展与战略选择、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等内容。
(三)对区域经济学的不断探索促进了其发展的进程
区域经济学是由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交叉形成的。正是由于它的学科交叉性,使得它的研究方向没有一个确切的对象和范围。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没有得到一个广泛认同,有些理论自成一派,甚至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界定也各有各的理解。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产生,才使得区域经济的研究得到了不断地突破和进步,区域经济的研究才能长盛不衰。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尚未成熟的新兴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对其研究方向及理论体系建设的学习是深入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础,认识到区域经济学对生活的影响及其重要性,理解其与其他学科的协同作用,是学好并实际应用区域经济学的前提。认识区域经济学,理解区域经济学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区域经济学学习的主要目标。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及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杜能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在20世纪50年代,它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被广泛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角度到宏观角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区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于是世界上各国政府为了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了对区域活动的干预,开始了大规模的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从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被不断应用和充实。区域经济学最初是兴起于西方国家,各种理论体系也最早诞生于西方国家。1978年以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基本上不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区域经济发生了巨大进步。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2]。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可分为三个方面:
政治背景:
在西方,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了加强,政府手段更加强硬,有能力去干预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充当资源配置的主体,在区域之间按自己的意愿有计划地配置资源,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分配资源。
(四)运输规划与区域经济方向
运输规划与区域经济方向研究运输规划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相互联系,探索怎样能够达到高效率的运输,节省更多资源,重点研究交通运输的枢纽布局、客货流分布与经济空间结构综合运输等问题及其相互联系,意在实现交通运输规划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
(五)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方向
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方向主要以分工理论、贸易理论为基础,研究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与合作的运行机制与内在规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与结构调整,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区际分工与区域贸易,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等多方面内容。
科技背景: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后,世界的科技力量更加强大,人们研究区域与经济的方法和手段也更加高端和方便,促进了区域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
经济背景: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如:美国的东北部与西部和南部的巨大差异,英国的英格兰与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差异以及苏联的东、西部差异等等。二是区域间经济问题不断加剧,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仅有大约168美元,还不及当时全国平均收入的二分之一,英国英格兰和苏格兰失业率超过25%,而伦敦和东南英格兰的失业率竟然还不到14%,差异之大,由此可见。
关键词:产生,发展,理论体系构建,学科交叉性,应用实例
第一章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
第一节对区域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认识
一、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及历史背景
顾名思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理上的空间,一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交通、教育、技术、消费、政治制度、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等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都是极大的,这是在地理上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为了使一个区域各方面的发展可以达到理想的最高水平,各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最大化,必须把区域地理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共同研究,由此,区域经济学便应运而生了,人们开始考虑区域对生活带来的影响[1]。
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途
区域经济学是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区域与经济发展以及与此有关的政府决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自二战时期产生以来,随着人们不断地探索与追求,其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发展十分迅速,在世界各国解决区域问题,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及应用还有很深的挖掘空间,因此,区域经济学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学成为了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应用经济学科之一。
(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建设基础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国内的整体学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随着社会进步、各种区域问题的显现和政府对许多区域政策的实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市场需求,与区域及经济研究相关学科的知识人才纷纷加入到了区域经济的研究中来,区域经济学得到了更加有力的发展基础和建设后盾。
第二节对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及理论体系构建的认识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通过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发展途径等方面问题,为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指标体系,为区域经济学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以制度创新理论为基础,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治理与政府干预,为特定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