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与立意技巧 课件(共36张PPT)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与立意技巧 课件(共36张PPT)


三、审题技法探究(3)方法归类:
(3)添加要素法
就是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原来的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 更鲜明。
如“笑声”这个题目,如果不想办法缩小范围或具体化,还真难下笔。如果我们 在题目前添加上地点或人物,使之成为“教室里的笑声”或“爸爸的笑声”等, 写作范围就明朗化了;如果在题目后面添加事件,使之成为“笑声激励了我”或 “笑声化解了矛盾”等,这样写作的重点就明确了。
如作文题“难忘的老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难忘”,也就是要写出内心感 触最深的。另外从非关键词可知,这是要求我们写记叙文,并以写人为主。那 么写什么人呢?题目要求是“老师”,如果写同学朋友或父母就偏题了。再如, “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告诉我们,重点要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事。
小贴士:题目是一句话的,句中的谓语动词往往就是“题眼”,如《我爱我的家》 《为自己鼓劲》;题目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到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往往就 是“题眼”,如《新的起点》《酸涩的回忆》;题目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 是“题眼”如《背影》、《散步》等。题目的“题眼”是文章写作的重点。
真题再现:
【2018年安徽中考语文作文】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 分)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
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 …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
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
的自已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21~18分
表达方式 运用得好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语句较通顺
17~14分
表达方式 运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
13~10分
表达方式 运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言通顺
9~O分
表达方式 运用很差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一、审题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审题,就是在写作文之前读懂题目,认真地对题目的含义 、范围和要求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然后决定作文的体裁、 中心(主旨)、选材和写法等。这个思考和领会题目的过程, 就是审题。
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
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
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半命题作文:导语+题目+要求
真题再现:
【2017年安徽中考语文作文】 ⒚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近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 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 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明确选材范围的能力
文题一般从时间、处所、数量、领属、关系、对象等方面限制 选材的范围,如《明天的我》,限制了时间“明天(未来)”、对象 “我”。如《2019年 我的幸福往事》,就需要我们关注相当多的因素。
把握题意重点的能力
(一)捕捉表层含义。(二)挖掘内在含义。
明确要求能力
作文通常有或多或少的写作“要求”。这些“要求”有时除了涉及立 意选材等内容方而外,还涉及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幅、书写形式 等方面。有些“要求”富有“弹性”,有些则是硬性规定、审题时必 须看清弄准,写作时自始自终记在心中。
文章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是出于对
阅卷公平、公正性的考虑,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真实的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即要求作文要原创,不能出现抄袭
的现象。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是对字数的要求,
600字以下的文章均不能算作一类文,相应地会被扣分。
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 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 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 生的足迹”;“春风” 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
由此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最适于单独词 (如“花”)、象征词(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 “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
话题作文: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
作文命题类型与构成要素
作文命题类 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命题构成要素
导语
材料
(文字、漫画、图片等)
题目
(话题)
提示与要求
三、审题技法探究(1)切入角度:
审导语: 看是否暗示了选材范围,是否揭示了立意角度,是否透露了构思方法。
审材料:
抓关键句,抓材料的情感倾向,求同存异,由物及人,由表及里,由近 及远,由现象到本质。
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 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 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材料作文:材料+提示语+要求
审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弄清命题形式; 二是弄清题目(话题及材料)本身的意思; 三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
二、审什么题?作文命题呈现的类型有哪些?
真题再现:【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作文】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
词语类的作文题目,审题时可采用加词法来降低难度。如“美好时光”:谁的美 好时光?可以写《隔壁老王的美好时光》等,什么样的美好时光?可以写《自由自 在的美好时光》等, 美好时光里有什么? 可以写《美好时光有点甜》等。
三、审题技法探究(3)方法归类:
(4)引申题意法
对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化实为虚, 加以引申拓展。
命题作文:题目+提示与要求
真题再现:
【2019年山东泰安中考语文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910年秋,不满17岁的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 学。临行前,写成《呈父亲》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 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力透纸背的四行短诗, 书写了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当下的同学们正值人生花季,绚烂无比。正所谓心中有梦, 肩上有责,脚下有路。在18岁成人礼即将到来之际,你想说些什么? 请以“我的青春寄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 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 ××”代替。
三、审题技法探究(3)方法归类:
(5)大题小做法
“大题”是指范围大的题目,一般字数少,不带修饰语;“小做”是指从小的角度来取 材立意,力求以小见大。 采用“大题小做”,化大为小,有意识地缩小范围,选择某 个小的角度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达到“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的效果。
如某省的一个中考题就是让同学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有的同学大谈 特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其结果空洞无物,得分较低; 但有一同学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放学下楼拥挤、 买饭犹如冲锋、考场胜利而归。文尾又紧扣话题道:“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 练就了取胜的绝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自己与吃苦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 最美好的回忆。”作者大题小做,化大为小,把“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大主题化成 了小主题“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⑴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⑵可以大胆选择你最 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⑷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⑸考 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命题作文:导语+题目+提示语+要求
审题审什么?归纳总结
审的对象主要包括:
写作对象、体裁、范围、中心词、修饰词、情感倾 向、字数、人称、写作要求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 得分个详略:有些,需要仔细审题,要推敲,思考, 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有些,则只需瞄一眼,知道 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几秒以内。
三、审题技法探究(2)能力要求:
三、审题技法探究(3)案例分析:
【案例】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1、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2、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3、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我身边的事。 4、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5、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6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 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 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审题目: 辨清题目的体裁、范围、中心词、写作对象、修饰词、情感、人称等, 推敲题眼,领会题目的“言外之意”等。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要求考生结合自
审题目 提示与要求:
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就是写什么文 体,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去选择,一旦选定某种文体,所写
(一)捕捉表层含义
捕捉和推敲题眼:题意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 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 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这样写文章也就能突出重点,扣住要害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