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孙勇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0年第03期
摘要: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从传统会计中派生出来的,旨在利用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
但我国管理会计还存在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对策
0 引言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从传统会计中派生出来的。
由于它广泛吸收现代管理学、运筹学和系统论等方覆的理论成果,因而它不但改变了财务会计只提供信息的老传统,还把重点放在利用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等方面,保证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但回顾我国管理会计若干年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和实用性,本文就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1 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会计在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 观念与知识陈旧尽管我们将会计解释为一种管理活动,但由于人们根深蒂固的落后会计观念,不少人视会计为雕虫小计,无学识可言,仅仅把会计当作一种记账、算账、报账的工具,许多决策层的领导者也把会计人员当作“管家”,而不当“理财家”,这就导致了“管理”与“会计”分家。
而且由于历史和现时的原因,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知识更新也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1.1.2 缺乏中国特色我国的管理会计基本上仍未脱离翻译介绍的阶段,当前社会上有一些流行的译本,非但文字不通俗易懂,让人无法理解,而且西方教材的内容结构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逻辑性与关联性都较差,这就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1.2 管理会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没有从客观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管理会计缺乏应用所需要社会环境。
首先,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
会计。
管理会计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包括预测、决策和反馈三阶段,而在我们对企业的调查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领导者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方面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企业管理。
其次,管理会计技术未普及。
在我国,虽然量本利分析、责任会计的实施颇有成效,变动成本法、零基预算、净现值法等技术也倍受青睐,但是这仅限于大中型企业,在一些中小企业还是应用传统的老方法。
再次,会计、统计等资料不真实,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愿意提供关于市场活动的分析资料和成本资料,而是囿于传统的历史成本、费用预算,以致企业所需会计资料失真。
1.2.2 实施力度不够管理会计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传入我国,虽然其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量本利分析等都不甚了解,更别说对这些方法的应用。
企业会计人员仍然缺乏管理会计经验,而且不能及时地将企业的一些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还未占主导地位,并没有引起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
我们关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许多成果,未能很好地指导改革开放和会计实践,现实主活中提出的许多有关管理会计的新问题,我们尚未形成新的理论加以指导,我们未能在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实践中,深入调查研究,探索管理会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使其充分实施。
1.2.3 缺乏管理会计人才管理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
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才的素质,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关键问题也是人,即企业领导者与财会人员的素质问题。
企业领导者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能立足,实现生产经营的保值与增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企业领导者中有许多没有系统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有的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当然也就谈不上进行正确的决策了。
2 应采取的对策
2.1 理论上的对策
2.1.1 提高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水平,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①我们要加强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韭制度的要求,对管理会计的目标、对象、假设、职能、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
相关科学如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一直是管理会计的理论依据,它们的研究成果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十分深远。
我们要全面、系统地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入管理会计,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③把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结合在一起,既能使理论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又能使理论接受实践检验,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因此,我们首先要确定管理会计的目标,对其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然后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建立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其次,深入企业实地调查管理会计各种技术方法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决策者行为的影响,修正、完善现
有的技术和方法;再次,认真研究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及发展趋势,以新技术和方法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2.1.2 改革管理会计方法。
管理会计人员需要使用各种方法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作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的依据。
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分额等。
在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时,如本量利分析,应结合竞争对手进行,不能忽视价值活动。
如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后勤服务等,还要放眼各种可能的活动,使企业经营者的视野更加开阔,以便更好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增加盈利能力。
2.2 应用中的对策
2.2.1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大力加强管理会计的宣传教育力度,让社会上人人都懂得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能适用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其次,要大力推广电脑,开发和管理会计应用软件。
管理会计的公式、模型异常繁多,给财会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机,简化计算工作,使财会人员从繁琐的计算中摆脱出来,可以更准确、更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
2.2.2 大力推广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发展,不可能仅凭学者们在书房里的冥思苦想,而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实。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才是真正的真理。
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大力推广,管理会计的方法是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2.3 培训管理会计人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应用的质量。
因此,必须加强培训管理会计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多数量、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队伍,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创新。
在这一环节,会计教育界负有不容推辞的责任。
首先,要在非会计专业也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并增加课时。
因为管理会计涉及的面广,在企业中应用的更多,只有企业的主管人员和财务人员都懂会计,才能提供更为有利的会计信息。
其次,要组织在职人员培训,使目前不懂管理会计的会计人员了解管理会计,使懂得管理会计的人员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