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舒茂
摘要:本文针对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阐述了其中存在的差距及不足,在我国目前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教育;心理;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德国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1914年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大纲》的出版为标志。
随着清朝末年师教育的兴起,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坎坷发展至今。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与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及现状,并分析其中我国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发展问题的可行之路。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⑴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与完善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西方教育心理学可以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为代表。
其于1914年出版的
《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开辟。
桑代克从“人是
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其心理学理论虽然有机械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但比单纯的用省和思辨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有了很大进步。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法国的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后,各种类型的测验先后开展起来,并广泛运用于教育中。
教育心理学吸收了有关研究成果,扩充了自身容,将应用心理学纳入了自身的学科体系。
在此期间,学习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20世纪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形成良好的传统。
随后,杜威则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容、体系上仍存在缺陷,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较少,对人类学习实质缺乏深入研究;
成熟与完善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①容日趋集中。
教科书的容和体系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教育与心理学的发展关系,学习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等成为公认的容,其他隶属别的科目的容不再出现,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
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至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甚至,有的教育心理学家希望把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像工程学或医学一样的应用科学。
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阿u而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因素,把学校和课堂看作社会情境。
③行为派与认知派的分歧日益缩小。
认知心理学家不再否定条件反射、强化、尝试错误等现象的存在,同时否认人的心理的部认知y 过程的极端行为主义者也越来越少见,学派界限趋于模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时教育心理学家主要针对这种学习的特点展开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等,这些研究对新技术条件下改革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⑵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教育心理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壮大的心理学分支 , 从专业队伍的来看 , 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人数在整个心理学的队伍中一直是最多的一支, 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
这些年的科学研究为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运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 还有布鲁纳的教育改革, 这些都是由教育心理学家所倡导的 , 并都推动了世界的教育向上发展。
美国一些心理学家
采用对杂志引证材料进行分析的方法来了解教育心理学的
研究状况. 目前,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的八个主要方面
如下: 第一、关于课文回忆、故事记忆、论文中知识的
理解、概括策略 ; 第二、归因风格、情绪反应 ; 第三、
学生的活动教学、高中科学、课堂课程、学习时间; 第
四、关于教育研究的历史观点、数学教育、组织操作、模
糊科学 ; 第五、适应学习环境、团体教学 ; 第六、阅
读操作、理解教学、不善于阅读者、学习无能学生的学习 , 元认知策略 ; 第七、教师期望、团体能力、小学生操作 ;
第八、写作的认知技能、小孩的作文、假设从句的句法。
在以上八个问题中有两个涉及到阅读理解 (第一、第八 ) .
这些向题是目前认知科学研究的中心。
⑶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清朝末年随着师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
1908年,由房东
岳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此后,又陆续出现了几
本翻译和国人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20世纪
20年代至30年代是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期,主要
是追随西方的潮流,翻译和介绍了多种版本的教科书,但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大多是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
论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心理学界着重于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对教育心理学的改造,遵照前联
的模式,对教育心理学中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测
验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批判,1958年后纠正批
判。
1966年至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被迫停顿。
1978年以后,我国
的教育心理学得到空前发展,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
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
教育心理学体系。
⑷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①人为性过大
人的心理特质难以量化且可变性大,即使心理学的各种学习理论有科学性,但和其他应用学科的定
律相比,不难发现在教育实践中仍缺乏科学理论的
普遍性和可重复性。
②教学历程不等于学习历程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可以预先制订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进度,甚至细化到具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但却无法做到让学生完全按我们的要求同步的对教
学容做出反馈,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步化的过程,而且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事实上,教与学是两个
相对独立的过程,不可能与教育者的思想完全一致。
③实验及理论研究不等于学生真实学习的情境
在心理学逐步科学化的过程中,量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无数次悉心的试验在得出实验结果
后却遇到了一个麻烦:实验结论难以应用于具体实
践。
④构建主义运用的尴尬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为流行的学习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充分体
现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获取知识的
教学过程。
然而现行建构主义的推广尝试着找一种能
够在任何条件下均能应用的建构主义,却恰恰忽视了
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施加不
同的教学手段、教学容。
⑤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
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人格形成、性格完善、价值观取向等方面起着重要的
作用。
而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几乎没有涉及家庭教育
中的心理研究,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
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
二、解决我国教育心理学存在的问题的办法
⑴新兴的复古流
之前普遍认为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过意简单而无
法解释复杂的人类学系,现如今实践证明,行为学派
的刺激-反应理论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也有相当重
要的位置,解决新的学习理论所不能及的问题。
⑵由如何学转向如何教
过去无论是斯金纳、桑代克、巴普诺夫还是华生、班杜拉都极为重视学习的方法,这些只是又是怎样化
的,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教学实践指导的作用极为
有限。
因此,要充分理解教与学间的关系,扩充教师
教学方法、手段的容以此来适应不足之处,不断完善。
⑶本土化兴起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化环境悬殊,欧美的教育心
理学在我国的具体应用上很受限制,例如构建主义在
我国高考背景下难以适用,因此,教育心理学在我国
发展要在借鉴欧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
国的本土国情,制定使用的教学理念应成为现阶段的
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 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
大学,2004.
[2] 琦,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师大
学,2007.
[3]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 .:教育, 1997.
[4]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 .:教育, 2004.
[5] 春兴.教育心理学[M] .:教育, 2005.
[6] Robert Slavin.教育心理学[M] .: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4.
[7] 桑切克.教育心理学[M].:世界图书, 2007.
[8]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词典[M].:人
民,2001.
[9] 红,教育心理学【M】.:大学,2007.
[10] 付建中,教育心理学【M】.:清华大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