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地区镍钴铅锌矿简介
一、概况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地区镍钴铅锌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西12 千米处,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23° 30' 0023° 34' 00北纬50° 37' 000° 39' 00面积17.43 平方千米。
所属1:20万图幅编号:M- 51 —16 (阿里河幅)。
阿里河镇为鄂伦春自治旗旗政府所在地,有铁路和省级公路可通达全国各地。
自阿里河镇有林区公路可直达矿区东部,交通尚称方便。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已具备矿区的探矿权: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嘎仙西北地区铅锌镍钻矿详查,许可证号:T15120080702011396有效时限为2008
年7 月18 日—2010 年7 月18 日。
探矿权延续申请材料已提交并获批准,等待领新证。
二、以往地质工作解放前,本区属于地质工作空白地。
据说有少数日、俄地质学家进行过地质调查,但无资料查证。
解放后,一直到60 年代,有少数地质部门进行过区域性的航空磁测和地质调查工作,由于研究程度低,无更多的利用价值。
较正规的地质工作是从70 年代开始的:1970 年—1971 年原黑龙江省地质五队在该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中,发现嘎
仙多金属及镍钻矿点。
并在矽卡岩中发现达工业品位的铅锌矿化并伴有Ag、Cd、Se、Te 等;在超基性岩中发现镍钻矿化。
工程控制矿化带宽220 米,延长500
米。
1987 年—1988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黑龙江地质勘查局实施的中日合作项目《黑龙江西北部有色、稀有金属地质勘查》,在鄂伦春地区开展1:5 万地球化学普查、异常查证和矿产普查工作。
完成1:5 万化探5000 平方千米,1:5 万地质调查605 平方千米,1990 年2 月提交了黑龙江西北部基础调查报告书(日文)。
1992年黑龙江省地质五队对嘎仙矿点进行勘察检查,确定Ni、Co矿化由中
元古代超基性岩引起,并对铅锌矿化岩石采取光薄片及化学分析样品,修编了矿
点地质草图
1990年-1993 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M-51—10(六十林场幅)和M k51 —16(阿里河幅)区域地质调查,1994年7月通过验收。
合理地建立了区内地层层序,对测区侵入岩进行划分,确定吉峰-环宇韧性推覆构
造,并对区内矿床(点)、异常进行了详细调查、登记,在初步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重砂、化探资料,圈定了吉峰铜铅锌、西陵梯金、嘎仙镍钴铅锌等6 个成矿远景区。
2004年—2006年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在鄂伦春自治旗吉峰林场、西陵梯、嘎仙等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工作。
完成1:50000 化探483平方千米,
1:20000 土壤测量75 平方千米,1:10000 地质测量71 平方千米,1:10000 高精度磁测30 平方千米,地质、物探、化探剖面43 千米。
通过上述工作,认为吉峰林场As-
5Pb、Zn、Ag异常、西林梯As-8Cu、Mo Ag异常、嘎仙As-2Ni、Co Pb Zn、Ag异常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2005年7月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在本矿区登记探矿权。
2007—2010 年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承担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试点项目“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地区镍钴铅锌矿普查” ,在嘎仙镍钴铅锌矿矿区开展了地质、物化探综合方法普查找矿工作。
主要完成钻探进尺5609.8m,槽探9433.1m3。
三、矿区及矿体地质概况
嘎仙镍钴铅锌矿区区域上处于喜桂图旗中华力西褶皱带次级构造单元,喜桂图旗复背斜北东段,吉峰-环宇韧性逆冲推覆构造带上。
鄂伦春金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南西端。
矿区出露地层单一,只见有震旦系倭勒根群吉祥沟组(Zj )地层出露,主要岩性有大理岩类、微晶片岩、变砂岩、变含砾粗砂岩、板岩、变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等。
本矿区处于吉峰-环宇韧性推覆构造带西侧,构造活动频繁强烈,并表现了多期性、继承性和构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强烈。
岩浆岩出露面积约占1:1 万测区面积的80%。
主要有中元古宙超基性岩-橄榄辉石岩类侵入岩(Pt 2H);燕山早期中酸性中细粒钾长花岗岩类侵入岩( 5 )。
圈定出1 条规模较大的镍钴矿化带,目前已发现的4 条主要镍钴矿体均孕育在该带中。
镍钴矿化带产于区内超基性岩辉石橄榄岩主岩体的中、下盘部位。
延长1200 米,最大宽度180米,最小宽度15米。
总体走向NE55 -65 °,倾向NV,倾角60° -68 °。
镍钴矿化带内岩性为辉石橄榄岩。
岩石变质程度高,蚀变强烈,因遭受强烈挤压和剪切作用,
岩石形成叶理构造、片理化发育。
岩石矿物粒化现象明显,透闪石化、蛇纹石化呈条带状定向拉伸。
通过槽探工程控制和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在东山矿段超基性岩体的上、中、
下盘部位,圈出1条镍矿化蚀变带、4个镍矿体、1个镍矿化体。
其中U -1号镍矿体是矿区规模最大的1 个矿体,控制延长800 米,平均宽45.80 米,最大倾斜延深610 米,Ni 平均品位0.20%,占矿区总资源量的82%。
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和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较佳。
根据本矿床矿体规模大、埋藏浅的特点,具备露天开采的生产条件和环境;经原矿选矿试验结果证实:原矿石品位Ni0.22%,Ni 的存在形式以硫化物相为主,占有率为78.22%,Au、Co 达到综合回收的标准。
单一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合格镍精矿。
对东山矿段I -1 >n -1 -2号镍钻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332)。
资源/ 储量估算结果:镍金属量10.68 万吨。
嘎仙镍矿床是目前国内少见的镍品位低,规模大,矿石加工利用性能好,资源/储量临近大型的特殊矿床类型。
此外,共伴生元素含量MgO31.47%、Co0.01%、Au0.11%g/T 已分别达到工业指标和综合利用指标要求,是一个有相当工业远景和潜在经济价值的矿床类型。
初步概算:在开发利用本矿床镍资源的同时,可获得伴生Au 资源量(333)5649千克,伴生Co资源量(333)5100吨,共生MgO资源量(333)1616.20万吨。
矿床的潜在价值为829329.01 万元
四、今后工作建议
1、通过在本矿区开展的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脉冲瞬变电磁法剖面测量,成果资料表明与基性- 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镍矿体物探异常具有高磁、高极化率、低阻等明显特征。
异常规模大,仅东山已知矿段重、磁、电综合异常规模即达长1200米,宽200-600 米。
预示矿体占据较大的成矿空间。
通过槽探钻探工程控制和验证,在主岩体中,已圈定1 条镍矿化蚀变带、4 条镍矿体、1 条镍矿化体。
并在TC16-1槽控制的U -1号矿体的中、下盘部位,发现有7米宽的较富矿体,Ni 平均品位0.303%,最高达
0.4%。
下一步工作,相应的加密探矿工程网度,在贫矿体中,进一步发现和圈定较富的新矿体,以扩大矿床工业远景。
2、矿区仍有一些有望物化探异常及有利矿化蚀变地段需要进一步工程控制或验
证。
3、在本矿区,震旦系吉祥沟组(Zj)地层出露于矿区中部,在东西两侧为
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早期中细粒钾长花岗岩(52),接触带部位角岩化、矽卡岩
化蚀变现象普遍,并伴有铅锌矿化活动。
具备形成岩浆热液型或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铅锌成矿条件,有待进一步评价。
4、从选矿试验结果看,尽管目前矿石中Ni 品位偏低,但伴生组份Au、Co 达到综合利用指标,铂族兀素有偏咼现象,而矿石中MgO含量咼,为31.47%, 接近蛇纹石矿床的制钙镁磷肥工业指标。
故今后工作应注意共伴生组分尤其对
Mg、Pt 的综合评价找矿。
资源勘探部生产经营处
20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