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等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MN为晨昏线。
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
读图完成1~2题。
1.此日,图中A港的日落地方时大约为A.6时20分B.5时20分C.17时40分D.16时40分2.此日,乙岛居民观察到日出时的太阳方位是A.东北B.东南C.正北D.西南下图为某地某一时刻气压场分布与天气系统剖面图(仅考虑大气状况),读图回答3~4题。
3. 关于图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暖气团在此天气系统形成过程中占主导B. ①处的气压高于②处C. 此时③处多阴雨天气D. ④处此时吹偏北风4. 控制以下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与图2可能相似的是A. 春季华北的沙尘暴天气B. 夏季浙江的台风C. 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D.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下图分别为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及甲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 李家庄位于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山D. 向斜谷6. 该山最可能为A. 泰山B. 天山C. 武夷山D. 长白山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7~8题。
7. 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盆地地形为主,南部多低缓丘陵B. 夏季降水集中,甲地降水量最多C. 河流水量充足,自西北流向东南D. 地表起伏较大,以常绿树种为主8.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实地考察后,得出的错误结论是A. 甲聚落与山峰之间的高差为1 000米左右B. 站在山峰因为有山脊阻挡观察不到丙聚落C. 四个聚落中,乙聚落受滑坡的潜在危险最大D. 建坝顶等高的水坝,①比②造成淹没面积大下图是同一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9~10题。
9. 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均位于南半球B. ①为冬雨型、②为夏雨型C. ①降水变率比②大D. ②年降水总量比①大10. 曲线①②所在地区的典型农产品是A. 油橄榄B. 甜菜C. 甘蔗D. 柑橘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下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A.南高北低B.南北低,中部高C.东高西低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12.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长周期较短,是喜温、喜光、怕冻、耗水性作物。
近年来,河西走廊渐渐从我国商品粮基地名录中淡出。
图为我国玉米制种基地分布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 关于我国玉米各制种基地的优势,正确的是A. 东北地区——热量稳定,水源充足B. 成都平原——土壤肥沃C. 海南地区——水热充足D. 新疆地区——适合机械化耕作14. 河西走廊淡出我国商品粮基地最可能的原因是A. 年太阳辐射量少B. 水资源短缺C. 耕地面积减少D. 土壤污染加剧西成(西安—成都)高铁是国家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
该线路穿越秦岭山区段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为127千米,桥隧比例高达94%。
该铁路已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
图为西成铁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 从西安到成都,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土壤C. 水分D. 热量16. 西成高铁桥隧比例高,主要原因是A. 保护野生动物B. 隧道内地质基础稳定C. 降低线路坡度D. 控制沿线山区的水土流失遥感考古是现代考古学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考古方法,该技术能用于地表或地下遗迹的勘察,水下考古、环境考古和城市遥感考古等几个方面。
图为我国新疆部分地区古长城遗迹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 以下能被遥感影像记录下来的信息是A. 人口密度数据B. 具体植物种类C. 土地利用状况D. 经济发展水平18. 影响新疆古长城分布的因素除地形外,还有A. 植被B. 土壤C. 气候D. 水源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每小题全对者得3分,错选、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自然现象发生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图为我国乌鲁木齐——广州一线年太阳辐射总量剖面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 图中a、b、c三地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地水循环最活跃B. c地太阳辐射强于b地C. b地昼夜温差大于a地D. c地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20.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乙区处于吐鲁番盆地,年太阳辐射变化显著B. 乙区地形起伏大,年太阳辐射变化显著C. 甲区太阳高度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D. 甲区地处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小2016年5月6日,加拿大艾伯塔省(图中A地附近)的针叶林遭遇史上最严重森林大火。
图为北半球针叶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 关于图中四地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 ①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B. ②地地热资源丰富C. ③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乳畜业D. ④处洋流使得其沿岸针叶林分布纬度偏高22. 导致此次加拿大大火的自然原因可能是A. 气候极端干旱,多大风B. 森林防火的设施老化,缺乏控制大火的能力C. 枯枝落叶积累多,遇火极易燃烧D. 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指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
图为德国在华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入驻进程简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 关于德国在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20世纪80年代,集中于开放程度高的长三角B. 20世纪90年代,由沿海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张C. 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对德企的吸引力最强D. 受我国矿产分布的影响,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24. 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主要目的包括A. 缓解本国资源紧张,改善环境质量B. 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C. 增加同类型企业间的国际竞争D. 利用我国廉价的制造成本和巨大市场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
图为1988~2014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
读图回答25~26题。
25. 以下时段中河段河道变宽的是A. 1991年B. 2000年C. 2007年D. 2013年26. 关于图中所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 该河段右岸常年淤积,左岸常年侵蚀B. 河道宽窄的变化与河流含沙量和流量有关C. 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变小可能是上游水库投入运行D. 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变大可能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60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材料一气温距平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
图为欧洲某季节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西班牙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橘栽培国家,产量居世界第五位;该国柑橘生产集中成片种植,集约化经营,形成优势产区。
年出口柑橘占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品种更新速度快,全年都有鲜果供应市场。
鲜果上市前需经过采摘后的商品化处理,果农、包装厂、销售商各自独立,分工明确。
(1) 影响图中气温距平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2分)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洋流④地形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2) 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与②地相比,①地冬雨率(冬季降水占全年的百分比)比较▲。
(2分)(3) 西班牙柑橘主要分布在▲(2分),其柑橘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主要有▲,(3分)西班牙柑橘种植业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3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镇曾拥有十余座焦炉和高炉,钢产量最高达300万吨。
近五年来,该镇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压缩了近一半的钢铁产能,逐步走上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图为磁山镇略图。
材料二磁山镇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构想图。
(1) 磁山镇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2) 近年来,磁山镇压缩钢铁工业规模的主要原因▲(3分)(3) 简述图示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
▲(3分)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分)甘肃是我国能源、矿产和原材料老工业基地。
甘肃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强度开发,主要依赖资源优势的发展,成了不可能走下去的路子。
在此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由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的旧“两高一资”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永续利用的新“两高一资”转变,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甘肃“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下图分别为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示意图以及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意图。
(1) 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等新能源,请说明甘肃省加大新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5分)(2) 张掖地区葡萄种植的制约条件是▲,为缓解这一现象可采取▲等措施。
(3分)(3) 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3分)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据悉,中吉乌铁路将在2018年4月确定具体走向。
中吉乌铁路起自中国南疆铁路喀什站,途经吉尔吉斯斯坦,终点为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站。
该铁路一旦建成,中国的货物运往东欧和中东国家将成为现实,并且该铁路将成为中国货物运往欧洲的最短路线之一。
下图分别为中亚略图以及M、N两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中亚矿产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等农产品,但制造业相对落后。
新疆喀什与珠江三角洲和中亚诸国合作,实施“东联西进”战略,提升经济合作层次。
(1) 据材料说明M、N两地气候差异及成因▲(4分)(2) 简述新建中吉乌铁路对我国与中亚诸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3) 根据材料二,喀什“东联西进”采取的主要措施分别有▲(5分)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2017年江苏省推出“1+3”功能区重构战略,打破传统的苏南、苏中、苏北的划分方法,旨在重塑江苏经济地理新版图,推动江苏区域融合同步共进。
“1”是指扬子江城市群,“3”是指沿海经济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江淮生态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