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发展现状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发展现状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发展现 状及趋势
京博锐志专题培训(一)


目录
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2
悬置零件种类与性能
3
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1.1 悬置系统定义
发动机悬置是安装在发动机与汽车底盘之间,用于支撑动力总成和隔 发动机悬置是安装在发动机与汽车底盘之间 用于支撑动力总成和隔 离(减少)发动机振动能量向底盘传播为目的的隔振系统。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1.2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作用
‰ ‰ ‰ ‰ ‰ 固定并支承汽车动力总成 限位作用 隔振降噪作用 衰减由于路面不平度引起的动力总成的振动。

满足碰撞安全要求
handling
M More S ft Soft
M More Stiff
NVH
How do?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1.3 纵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三点悬置系统 皮卡 SUV
四点悬置系统 轻卡中卡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1.3 纵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纵置发动机三点悬置系统特点: ‡ 主要应用在皮卡、SUV上; ‡ 前两个悬置承受动力总成的大部 分载荷; ‡ 前两个悬置采用V型布置,弹性 型布置 弹性 中心位于TRA上;后悬置位于 TRA附近; ‡ Roll模态、垂直模态解耦;
三点悬置系统 皮卡 SUV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1.3 纵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发动机纵置四点悬置系统 ‡ 可以承受较大的发动机扭矩 ‡ 前后悬置通过V型布置示弹性中心均布置在TRA上 ‡ 横向、垂向、绕曲轴方向模态解耦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1.4 横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横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这些布置有什 么优点?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1.4 横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横置发动机三点悬置系统: ‡ 左右悬置布置在TRA上方, 通过动力总成质心; ‡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 后悬置采用Tbar约束扭矩 ‡ 后悬置垂直杆的方向刚度很低 容易实现悬置系统的解耦。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1.4 横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横置发动机四点悬置系统: ‡ 左右悬置布置在TRA上方, 通过动力总成质心; ‡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 前后悬置约束发动机扭矩, 在低档高扭矩下设计限位; ‡ 前后悬置的布置方向受力 方向保持一致。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1.4 横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横置发动机四点悬置系统:
左右悬置布置在TRA上方,
通过动力总成质心;;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前后悬置采用Tbar约束发动机扭矩;
Tbar般采用水平和垂直布置。

一般采用水平和垂直布置
目录
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2悬置零件种类与性能
3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
2.1常用悬置零件种类
1)橡胶悬置
2)液压悬置
3)半主动控制悬置
2.2橡胶悬置
橡胶悬置主要结构
2.2橡胶悬置
–橡胶主簧由炭黑填充天然橡胶制作
–支架由铸钢、钣金、铸铝或者锻铝制作
–耐久性能高
–怠速隔振和低频隔振较好;
–高频(>200Hz)硬化,导致隔振变差;
–动静比(1.2~2.5)
–阻尼角(2~15°)
215
压缩式
复合式
剪切式
2.2橡胶悬置
橡胶悬置动刚度特点:
动刚度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 动刚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减小 动刚度随预载的增大而增大如何对悬置动刚度要求?
2.2橡胶悬置
橡胶悬置动刚度要求:
•Kdynamic_LS/Kstatic_S1 ≤ 1.5
•Kstatic_S1: 静刚度,在载荷变形曲线上,在±15% 预载上取两点求出静刚度。

如果预载为零(使用150N)。

•Kdynamic_LS:在预载下,10Hz,0.1mm峰峰值。

•动刚度的增长斜率小于2倍/500Hz
/500H
2.3 液压悬置
液压悬置在主要结构及特性
2.3 液压悬置
液压悬置的仿真模型:
考虑了解耦膜质量和阻尼(md bd),惯性体通道(mi)
Air
Silicone 第一代
二、悬置零件种类与性能
2.3液压悬置
惯性通道-解耦盘液压悬置 – 在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的基础上增加了解耦盘或者解耦膜结构 – 在高频小振幅激励下具有小阻尼、小刚度的特点,用于隔振 – 在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具有大阻尼、大刚度的特点,用于衰减路面激励
第二代


二、悬置零件种类与性能
2.3液压悬置
惯性通道-解耦盘-节流盘型液压悬置 – 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节流盘 – 提高了液压悬置高频动态硬化频率,使它在很宽的振动频率范围内 都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
第三代


二、悬置零件种类与性能
2.3液压悬置


二、悬置零件种类与性能
2.3液压悬置
衬套式液压悬置 – 用于动力总成支承的液压衬套 套 – 类似于惯性通道型的液压悬置,下液室为工作室,上液室为液体 的密封室 – 由于体积较小,在其中加入解耦膜 体 较小 在其中加 解耦膜/板结构比较困难 板结构 较 难


目录
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2
悬置零件种类与性能
3
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


三、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
3.1  悬置系统面临的挑战
‡ ‡ ‡ ‡ 对成本不断降低的要求 对系统重量不断降低的要求 用户对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电动汽车的发展


三、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
3.2零部件的系列化模块化
多个车型或多个动力总成 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悬置系统。

增加零部件的通 用率,减少模具开发。

国内开发车型多,动力总成多样平台化将是一个大的挑战。


• • • •
Golf  Polo  速腾 迈腾 明锐、途观 ‐发动机变速箱系列化 ‐相同的设计策略 ‐跨平台,跨车型公用


三、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
3.3新材料应用
悬置支架及壳体采用镁铝合金和高强度塑料


三、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
3.3新材料应用
1998年5月 1998年4月 2000年10月 2001年4月
TOYOTA Corolla
SUBARU Legacy
SUZUKI Alto
SUBARU Legacy


三、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
3.4电动车悬置系统
随着油耗法规的加严,国内电动车项目较多,电动车悬置系统特点: ‡ 无怠速 ‡ 低速高扭矩、最高转速高于传动发动机 ‡ 主要为不平衡质量和扭矩波动激励 ‡ 见到最多的问题:起步抖动。

见到最多的问题 起步抖动


三、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
3.5悬置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