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金融学实验课1996—2010中国国际收支分析学院:班级:小组成员:目录总述 (2)货物 (3)服务 (5)经常性项目 (7)金融资本项目 (9)总差额 (11)结论 (13)总述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通过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体现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

它反映了这些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状况。

对一国某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本文以1996—2010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分门别类的分析了货物、服务、经常性项目、金融和资本项目以及总差额的增减幅度与变化趋势,并指出了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通过国家统计的历年数据,辅以图表,可使读者对15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金融投资政策,以及国际事件等对中国的经济的影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了解我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宏观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996—2010这15年,是我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间,尤其是21世纪头7年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首先,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

国际收支保持着经常性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其次,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境外证券投融资增长显著,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深;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此点,国家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货物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借方贷方差额1996 131,542 151,077 19,5351997 136,448 182,670 46,2221998 136,916 183,529 46,6141999 158,735 194,716 35,9802000 214,657 249,131 34,4742001 232,058 266,075 34,0172002 281,484 325,651 44,1672003 393,618 438,270 44,6522004 534,410 593,393 58,9822005 628,300 762,500 134,2002006 751,900 969,700 217,7002007 904,600 1,220,000 315,4002008 1,073,900 1,434,600 360,7002009 954,300 1,203,800 249,5002010 1,327,200 1,581,400 254,200由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1996—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贸易一直出于顺差的状态。

1996年至2004年货物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平稳状态,差额变化不明显。

自2005年开始呈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货物贸易实现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2006年则达到2177亿美元,增长62%,到2008年货物贸易顺差达到最大值,突破3670亿美元的大关,2009年有所下降。

货物贸易借方与贷方在1996—2007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9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到2010年逐渐有所恢复且较2007年也有大幅上升。

货物贸易借贷双方相比较,同期内借方小于贷方。

并且自2004年后,差距逐渐扩大。

首先分析货物贸易1996—2000年保持顺差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方位的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新型产业。

很多企业引进外资,调整战略步伐,努力适应全球性产业的变化趋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量。

在同时期,因为开放的对外环境使得外国对我国的出口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国民需求量较小,因此国内进口贸易小于出口贸易,因此在货物贸易借方小于贷方。

其次分析自2000年之后货物贸易顺差逐步增大的原因。

2000年我国加入了WTO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

由于加入的WTO,减少了贸易关税壁垒,国内经济局势稳定,贸易环境较好,很多企业在国家的支持帮助下的到快速的发展,由此很多外国企业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从而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开始快速发展。

我国的贸易出口,常以价格低来抢占市场,因此出口大于进口,一并且直保持贸易顺差的趋势,因此我国对外贸易借贷双方,借方额总是小于贷方额再次分析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大幅下降的原因:2009年的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也无法避免,因此这次经济危机也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2009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世界贸易呈现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大幅下降。

世界贸易额12.1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3%。

而剔出价格上涨因素,世界贸易量则比2008年下降12.2%。

同期我国进出口22072.2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第二,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重要贸易伙伴经济都出现衰退,国内需求不振,我国对前十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我国对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台湾省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大,由于印度和东盟经济率先回升,中国对印度和东盟的出口下降幅度最小仅为5.8%和6.9%。

我国前十大出口市场同2008年相比排列发生变化,东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四大出口市场。

服务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借方贷方差额1996 22585 20600 -19851997 27967.87 24569.36 -3398.511998 26673.31 23896.33 -2776.981999 31587.61 26248.13 -5339.482000 36030.61 30430.49 -5600.122001 39266.15 33335.14 -5931.012002 46528.41 39744.51 -6783.92003 55306.27 46733.62 -8572.652004 72132.7 62434.07 -9698.632005 83,800 74,400 -9,4002006 100,800 92,000 -8,8002007 130,100 122,200 -7,9002008 158,900 147,100 -11,8002009 158,900 129,500 -29,4002010 193,300 171,200 -22,100由表中可以看出,1996—2010年我国收支平衡表中,服务项目一直出于逆差的状态,1996年至1998年服务逆差一直保持平稳状态,差额变化不明显,自1999年以来呈持续逆差态势,且逆差额不断增大,2004年达到了97亿美元。

2008年开始受其它项目顺差扩大的影响,服务项目逆差出现了自1996年以来的首次大幅度下降。

2008年,服务贸易收入14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支出1589亿美元,增长22%,逆差118亿美元,增长49%。

服务贸易逆差增长主要是由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下降,而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逆差增加。

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归于我国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度低。

目前我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度已经超过入世承诺,“但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可以看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较小,不少西方国家近几年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都超过了10%,而中国还处在6%~7%左右”。

另一个原因就是服务贸易从量上和行业上开放度不平衡。

虽然逐年开放程度上升,但是上升幅度小,且高附加值的行业发展缓慢。

首先分析逆差项目有运输(124.76亿美元)通讯服务(0.32亿美元)保险服务(57.43亿美元)金融服务(0.44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42.60亿美元)咨询(15.82亿美元)电影和音响(1.35亿美元)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525亿美元),其中在逆差中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较大比例,说明我国在这几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不足,有待提高,及时找出原因,对其内部组织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

其次分析2004年我国服务项目逆差为96.9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服务项目由2003年的盈余 2.11亿美元到2004年赤字0.32亿美元,我认为这是因为通讯服务贸易出口大幅度减少以及进口有较大幅度增加所致,这说明我国通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而金融服务项目由2003年逆差0.81亿美元降到2004年0.44亿美元,在经常转移项目内部虽然其他部门的经常转移项目顺差又大幅度增加,但是各级政府发上的经常转移项目却由2003年的0.8038亿美元顺差转为2004年0.89亿美元的逆差。

2005年开始受旅游项目顺差扩大的影响,服务贸易逆差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与货物贸易的持续顺差相比,服务贸易的持续逆差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

2009年,服务逆差出现了1996—2010年最大差距,这是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入境人数较去年明显减少,从而使得服务贸易总额下降17600百万美元。

而支出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消费导向不仅局限于货物贸易范畴,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逐步增长,虽然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基本保持了和08年相近的水平。

经常性项目由数据显示,从1996年至2010年经常项目的差额整体上呈稳健上涨趋势,各年份均是贸易顺差,无贸易逆差。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体的趋势下,1999年至2001年贸易差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2001年贸易差额只有17405.28百万美元,自1997年后首次跌破20000百万美元。

从整体上看来,我国经常项目的涨幅较大,1997年较1996年贸易差额翻了将近5番,2005年较2004年贸易差额也将近番了两倍,呈现涨幅大,速度快的特点。

2008年经常项目的贸易差额达到412400百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经常项目的借贷双方成逐年增长的趋势,均无明显的下降趋势。

经常项目替代资本金融项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是由于货物贸易的顺差是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我国2001~ 2006 年经常项目顺差逐年明显扩大, 2006年是2005 年的1. 55 倍, 经常项目顺差增长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