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1)金属导体(电子导体)
各种天然金属均属于金属导体。较重要的 自然金属有自然金和自然铜,其电阻率值均很 低,自然金的电阻率约为 2×10-8 欧姆·米, 然铜的电阻率约为1.2×10-8~3×10-7欧姆·米。 此外,石墨这种具有某些特殊的电子导体性质 的非金属也具有很低的电阻率,其值小于 10-6欧姆·米。
常见岩石电阻率值的分布范围曲线
由图可见,一般而言,火成岩与变质岩的电阻率 值一般较高,通常在102~105 欧姆·米;沉积岩电阻 率值一般较低,如粘土的电阻率约为100~101欧姆· 米,砂岩的电阻率约为102~103欧姆·米,多孔灰岩 的电阻率较低,而致密灰岩的电阻率则较高些。
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
来表示岩层的各向异性程度。由于ρn >ρt,所
以各向异性系数λ总是大于1的。
岩石名称
λ
岩石名称
λ
层状粘土 1. 02~1.05 泥质板岩 1. 1~1.59
层状砂岩 2. 1~1.6 泥质页岩 2. 41~1.25
石灰岩
考:电法勘探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 探测对象与围岩间的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方法的 应用前提 重力勘探:物性差异<101 磁法勘探:物性差异<103 地震勘探:物性差异<101 电法勘探:物性差异<1010 物性的巨大差异有助于电法勘探发现地下岩矿石的
不难理解,一般比较致密的岩石,孔隙度较 小,所含水分也较少,因而电阻率较高;结构比 较疏松的岩石,孔隙度较大,所含水分也较多, 因而电阻率较低。
电阻率与水溶液矿化度的关系
岩矿石的电阻率与其水溶液矿化度有密切的 关系。地下水的矿化度变化范围很大,淡水的矿 化度约为 10-1g/L,咸水的矿化度则可能高达10g/L 。显然,由于水溶液是离子导电,岩石中所含水 溶液的矿化度越高,其电阻率就越低。
(参考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垂直方向:
平行方向:
对于各向异性介质而言,当电流垂直 层理方向流过时所测得的电阻率称为横向 电阻率,我们用符号ρn来表;电流平行层 理方向流过时所测得的电阻率称为纵向电 阻率,我们用符号ρt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岩层的横向电阻率均大于其 纵向电阻率,并用“各向异性系数”
n t
岩矿石的导电性
电阻率是电法中最重要的物理参数 在电法勘探中,电阻率ρ的单位以欧姆·米表示,记
作Ω ·m。 有时也用电导率σ表示物质的导电性,其单位为西门
子每米,记作S/m。电导率和电阻率互为倒数。物 质的电阻率越低、电导率越大,其导电性越好; 反之,导电性越差。
矿物的电阻率
岩石和矿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按导电 机制不同,固体矿物可分三种类型,即金属 导体、半导体和固体电解质。在讨论岩、矿 石电阻率之前,先介绍一下常见固体矿物的 电阻率。
(2)半导体(电子导体)
大多数金属矿物均属于半导体。其电阻率 值都高于金属导体,并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10-6~106欧姆·米)。大多数常见的金属硫化 物(如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和某些氧化 矿物(如磁铁矿),其电阻率值均较低,具有 良好的导电性。
另一些金属硫化矿物和氧化矿物,如辉 锑矿、闪锌矿、软锰矿、铬铁矿和赤铁矿 等,它们的电阻率值均较高。
异常
自然状态下,岩土的电阻率除了和组份有 关外,还和其它因素有关,如岩石的结 构、构造、孔隙度,含水性及温度等。
矿物电阻率值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同 种矿物可有不同的电阻率值,不同矿物 也可有相同的电阻率值。
电阻率与孔隙度的关系
主要的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云母等电阻 率均相当高。然而,由于天然状态下的岩石在长 期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受到地质作用而出现裂隙 ,以及裂隙中含水等原因,一般岩石的电阻率要 低于其所含矿物的电阻率。
孔隙度大而渗透性强的岩层如砂层、砾石层 ,当饱含矿化度高的地下水时,电阻率只有几十 至几个欧姆·米;当其位于潜水面以上含水条件较 差时 ,其电阻率可高达几百至几千欧姆·米。
几种常见天然水的电阻率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温度的变化将引起水溶液中离子活动 性的变化,所以岩石中水溶液的电阻率也将随 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地热勘探中,正是利用 这一特性来圈定地热异常的。相反在冰冻条件 下,地下岩石中的水溶液将由于结冻,使岩土 呈现出极高的电阻率。这对于我国冰冻时间较 长地区,冬季施工时将产生影响。
含水砂岩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试验曲线
砂岩孔隙度为12%;湿度ω=1.5%
电阻率的各向异性
纵向电阻率与横向电阻率
大部分沉积岩都具有层理结构,从其电性上来看, 它们可以大致看作是由各种不同电阻率的地层组成 的。这样的地层其电阻率与通过其中电流的方向有 关,呈现出各向异性。
L1 L2
层状结构岩石模型
(a)实际岩石(b)等效模型
上述金属导体和半导体的导电作用都是 通过其中某些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 动来实现的,它们均为电子导体。
常见半导体矿物的电阻率范 围
(3)固体电解质(离子导体)
绝大多数造岩矿物(如辉石、长石、 石英、云母和方解石等),均属于固体电 解质,其电阻率值都很高(大于106欧 姆·米),在干燥情况下可视为绝缘体。固 体电解质导电载流子为填隙离子或空格点, 它们属于离子导电。
岩矿石的电阻率
天然状态下的岩石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 与组份。为了方便,在电法勘探中,可以一 级近似地把岩石模型看成是由两相介质构成 的,即由矿物骨架(固相)和水(液相)所 构成。因此,不仅组份不同的岩石会有不同 的电阻率,既使组份相同的岩石,也会由于 结构及含水情况的不同而使其电阻率在很大 的范围内变化。
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授课教师:董浩
本节主要内容
电法勘探的物性基础 地下稳定电流场的传播规律 地下电磁场的传播规律
电法勘探的物性基础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间电磁学性质及电化学性 质的差异作为基础的。 所利用的主要电性参数有:
电阻率(ρ)resistivity 极化率(η)polarizability 磁导率(μ)magnetic permeability 介电常数(ε)permittivity; capaci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