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谈如何学好地理
对地理这一门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学科,我们不只是要培养学习兴趣,更要通过学习来增长见识。
但是,有不少同学误认为地理是一门次科,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又或者是根本不用花时间,导致地理成绩不理想。
为了使刚步入高中的新同学能迅速适应高中的地理学习,我想谈谈自己对于地理学习的一些看法,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希望能对高一同学有帮助。
合理安排时间。
要学习好,首先要安排好时间,这就要求制定好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用以指导自己学习。
规律性的学习往往是取得好成绩的指路明灯。
要认真预习,认真听讲,仔细复习。
预习可以利用好练习册的基础知识填空,了解本课的大致内容,把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作好记号,提醒自己;专心上课不仅要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课上讲解的内容比较,还要首先记好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没时间的话,要在课后才做投影的笔记;复习时要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疑难。
善于进行单元小结。
学习完每一章内容,要学会小结知识,找出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易混点。
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利用周末做一份单元综合卷,巩固知识,效果更加显著。
注重课外学习与上网学习。
同时也要善于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而参加竞赛活动等是较好的课外学习方法。
我们有些同学平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是到考试的关键时刻,
总是失常发挥,考出来的成绩似乎与自己的实力不相称。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缺乏地理考试答题技巧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一)认真做好做选择题。
1.认真审题,找准解题方向。
有了正确的答题方向,才能引导你得到正确的答案。
2.要特别关注题干的限制条件。
画出关键字非常重要。
3.最后剩下的时间,应主要用于检查Ⅰ卷,因为多做对一道选择题,就多一份胜利。
对容易的题目要格外小心。
同时要做好中等题,耐心对待难题。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注意曾做过的题的异同,学会知识迁移,尽量多做对一题,多得一分。
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错,那么你学高中地理一般也不会差了。
因为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尤其是学习初中地理的方法在学高中地理时同样用得上,它会助你一臂之力,使你学起来轻松自如。
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
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如果说在初中死记硬背还可以的话,但是在高中这是万万行不通的。
一是高中课程从内容上讲比初中多了许多,背是背不过的。
二
是现在无论哪一科在高考中命题都以能力立意为主,死记住的知识不会应用是没用的。
对记忆来讲,一是要理解,二是记知识框架,三是靠积累。
当然死记硬背也比不背强,记忆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地理更需要记忆。
在学习时,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课本上的内容我都背过了也理解了,但一做题还是不会。
这是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问题。
要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主要靠做题来实现。
做适量的题目甚至大量的题目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做题须注意归纳总结,做有针对性的专题性题目更好一些。
地理是不同于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的,它有自己的方法论。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寻找其不同,并用在学习中。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往往把地理事物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说话,另一特点它就是往往借地理图表来说话。
大家应该努力提高识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大家可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
首先,从客观因素上来说,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不象初中课本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其次,从主观因素上来说,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这当然不能怪同学们,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学们只在初一社会课中学过地理,两年过后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学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珠江”。
在这样的基础下,一下子要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困难的。
再次,是学法上的问题,很多同学还用初一时的方法来学地理,当然是学不好了,因为初一学的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比较浅显,很多地名、物名只需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学生往往是在考前“背地理”,效果也还可以。
而高中地理是要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判断地理事物,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学不好的。
第四,是相关知识的联系问题。
高一第一学期,学地理所需的相应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还未学到,所以同学们在学地球这一单元时,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而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困难。
在上述四种背景条件下,高一学生学地理确实是会遇到一定困难的。
首先,从客观因素上来说,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不象初中课本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其次,从主观因素上来说,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这当然不能怪同学们,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学们只在初一社会课中学过地理,两年过后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学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珠江”。
在这样的基础下,一下子要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困难的。
再次,是学法上的问题,很多同学还用初一时的方法来学地理,当然是学不好了,因为初一学的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比较浅显,很多地名、物名只需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学生往往是在考前“背地理”,效果也还可以。
而高中地理是要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判断地理事物,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学不好的。
第四,是相关知识的联系问题。
高一第一学期,学地理所需的相应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还未学到,所以同学们在学地球这一单元时,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而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困难。
在上述四种背景条件下,高一学生学地理确实是会遇到一定困难的。
如何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好地理,已经成为同学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同学们作一点指导。
一、树立信心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虽然同学们现在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一点困难,但一定要有信心学好它。
平时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在课堂上积极思维,把教师讲的概念、原理理解,如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提问,每堂课的内容要及时消化,课后做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坚持这样做,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学会看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平时的习题,考试的试卷中都有“读图回答”类的题目。
同学们可以先看课本上的一些原理图、示意图,仔细观察,把课本知识落实在图上,同时要注意图形的变异。
希望你对地理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希望你学习进步
网友3
如果是在初中,通过死记硬背学习地理还行,起码成绩还不至于太糟;但如果是在高中,情形就不大一样了。
在高中学习地理,诸如各位所说的,兴趣是很好的老师,很重要。
但对于不大喜欢地理的人来说,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
就拿我来说,我喜欢军事,尤其是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战争,大凡在作战时就需要用到地图,需要用到地理知识,因此我对于地理的兴趣也就日渐浓厚,对地理知识很是
渴求。
在高中学习地理时,在零碎的时间我很常看图,因为有色彩的地图总比书本上相对枯燥的知识来得有趣,前者蕴含了更多的信息,可以让你自由摄取,而后者紧紧的限制在文字的表述,言有尽意无穷的感觉体验得不深。
当然多看图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与需要,诸如空间位置的确定等等。
在高中学习地理时,理解至上,但在“理解”之下很重要的就是最基本的知识的掌握。
在高中学习地理知识时,拿分是义不容辞的大使命,这样“精做题目,题目归类,错题汇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尤其是问答题(分析原因、特点之类的),往往有一套固定的答题模式,只要把基础知识一一对应即可;同时,不会的要找老师或同学问清楚。
地理题目的选材往往出于实事,可见地理学科跟生活联系很紧密,因此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广泛阅读书报,地理也很有趣(不必太刻意,碰到了,偶尔来点想法也不错,这样也就可以了)其实网上查查,这番方面说明、回答很多。
总之,结合自身,不断寻找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4
好好听讲,积极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