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以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西欧中世纪大学概况
2008-12-02 22:07
西欧有着优秀的大学教育传统,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大学,其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1世纪。
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据考证成立于1088年,被誉为“大学之母”。
其实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东方的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是西欧的先行者。
后者最初借鉴于当时穆斯林的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学校(Madrasah),后来又通过十字军和其他直接的交往感受到东方兴盛的文化的影响。
当时建立的大学主要有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1160)、蒙彼利埃大学(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1220)和图卢兹大学(University of Toulouse,1229),英国的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1167)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1209),西班牙的帕伦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Palencia,1212)和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ty of Salamanca,1218)等等。
经过了将近一千年的沧海桑田,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的大学都化为尘土,只有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到现在还熠熠生辉,日久弥新。
大多数大学的前身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或团体。
这些组织或团体在被中世纪的作者记录下来之前可能已经存在了相当的年月,它们有些是教会学校,有些是世俗学校,大多没有固定的校舍和学校组织。
来自欧洲各地,因为各自的原因聚集到一起的教师给学生讲授拉丁语、算术和其他更专门的知识。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形式,教学场所因时而设,有时在教堂,有时在教师家里。
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和组织的成熟,有时借助于教会或政府的推动,中世纪大学很快具备了现代大学的雏形。
其建立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如波洛尼亚大学,脱胎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团体,学生聘请教师,因此学校的管理取决于学生社团。
第二种如巴黎大学,由教会向教师支付薪金,学校听命于教会。
第三种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校在国王的授意或支持下建立,较少受到教会的影响。
由于学校的背景和运作方式不同,因此演化出不同的特质。
波洛尼亚大学是一所世俗学校,源于众多语法、修辞和逻辑学家聚集在波洛尼亚,共同评注和讲授古罗马法。
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颁布法令,宣布大学作为独立研究的场所,不受任何其他权力的影响。
因此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拥有广泛的自由。
教师在学校教授“七艺”(逻辑学、天文学、医学、算术、修辞学和语法学),并主要专注于法学。
15世纪又增设了希腊语和希伯来语,16世纪增设了实验科学,当时称为“自然魔法”。
很多注明的科学家和文学家都曾在这里求学或研究,如但丁(Dante Alighieri),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丢勒(Pico Della Mirandola),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等等。
巴黎大学的前身是巴黎圣母院附属的教育机构。
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II)授权巴黎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只受宗教法律的限制,没有经过教会的许可,院长和其他官员不能逮捕大学的学生,国王的官员不能干预大学事务。
1229年,由于学生和市民的冲突,城市警察逮捕了一些学生并导致其中部分人死亡。
大学立即全面罢课,事件持续了两年之久。
1231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Gregory IX)签署了一项条款,保证大学独立于地方管理,无论世俗还是宗教事务都不受地方约束。
这进一步加强了巴黎大学的独立性,甚至连国王的权威
都有所顾忌,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的宗教背景更加浓厚。
巴黎大学一度成为西欧学术繁荣的中心。
1167年英法关系恶化,英国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禁止学生在法国学习。
从法国回来的英国学者在牛津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牛津大学。
1209年,牛津大学发生了罢课事件,从大学走出来的部分教授安顿在剑桥的学校,最后组成了剑桥大学。
格列高利九世于1233年授予剑桥大学保护条款。
1538年亨利八世(Henry XIII)实行宗教改革,下令大学停止讲授经院哲学并解雇天主教会的教授。
由于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宗教背景比较淡薄,因而没有受到重大影响,转而研究希腊和拉丁经典,以及自然科学。
中世纪大学获得了广泛的自由,这和当时欧洲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
长期而彻底的分裂使国王的专制权力不能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国王甚至乐意大学培养的人才支持他的管理,不管是世俗上还是宗教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会在世俗政府面前就有很大的发言权,而文化和教育在那个时期是被教会把持着的。
由于这个原因,也由于很多大学的宗教学校渊源,中世纪大学就和教会产生了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在13世纪,将近一半的高级宗教职位被大学硕士占据着,格列高利九世本人就是巴黎大学的毕业生。
通过教会授权的形式,大学获得了广泛的自由。
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只接受宗教法庭的审判,在和地方管理机构发生争端时,正如在1229年巴黎大学罢课事件中所看到的,大学的代表走上教皇的法庭,请教皇为他们和国王协商。
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林立,封建割据,但是学者活动的范围却不限于一国一地。
1233年签署的一份教皇法案允许图卢兹大学的教授不用经过考试就可以到欧洲各地授课。
到1292年,波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也从教皇尼古拉斯四世(Nicholas IV)获得了相似的许可。
缺乏一个统一的文化中心反而给各地学术的普遍繁荣扫除了障碍。
在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看到许多王朝的兴衰,看到宗教改革和教会势力的衰落,但是作为科学和文化基地的大学却延续至今。
中世纪大学当然也有很多弊端,由于不受世俗法律的约束,学生和市民产生了很多纠纷。
很多大学的事务被教会把持,即使在世俗的学校里,也充斥着神学和由此衍生的学科。
当时认为神学专业最难学,同时也最优秀。
但是在这些母体里孕育着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的观念,和探求自然科学真理的精神。
最重要的是,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和宗教环境下,闪现了独立于政治权力和习惯势力的学术研究的曙光。
这些理念为近代大学所继承,最终导致了近代学术的洋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