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第四单元第13课一、基础知识1.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________决不是唯一的地方,________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________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________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A.既又或所以B.但也或因为C.但也和所以D.既又和因为【答案】B【解析】选择虚词时要注意句间的逻辑关系。

如第一空前的句子肯定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第一空后的内容很明显和前句形成了一种转折,可以排除A、D。

“行星”“恒星”和“星系”之间不是并列关系,不能填“和”,可以排除C。

2.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在离地球三百千米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________,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____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_______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五十多天了。

A.休戚与共振振有词另眼相看白驹过隙B.休戚相关娓娓而谈刮目相看行云流水C.休戚与共娓娓而谈刮目相看白驹过隙D.休戚相关振振有词另眼相看行云流水【答案】C【解析】①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②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娓娓而谈:连续不断、生动地谈论。

③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④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B.有些恒星可能被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数百万个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C.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D.从整个宇宙来看,不但它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答案】C【解析】A.搭配不当,“解决”与“风险”不搭配,应改为“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和克服的风险”。

B.语序不当,应把“数百万个”移至“可能被”之后。

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但”应移至“它”之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

当人文未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哲强调“天人合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一根本规律的危机。

①这“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②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的状态③人类的智慧渐渐增长④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⑤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⑥那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A.②⑥④③⑤①B.③⑤⑥①④②C.③①⑥②⑤④D.②⑤④①⑥③【答案】A【解析】由第一空前面语意可知,第一空填③和空前内容自相矛盾,排除B、C两项;内容上,④是对⑥的紧密顺承,所以④应该紧连⑥,排除D项。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

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我们还乡心切。

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

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

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5.我们探索宇宙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答案】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6.“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答案】说明“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即对大海的探索和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在等待着我们。

7.为什么说地球在宇宙中“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答案】因为宇宙的大部分是空的,这也是宇宙的特点,而行星、恒星和星系在宇宙中占的比重太小,显得稀罕而珍贵,地球在宇宙中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8.在说明“宇宙辽阔无垠”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是怎样的?【答案】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是由近及远、由内及外。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聪明”的植物在自然界中,植物常常背负“傻瓜”的名声,然而近来一些研究发现,很多植物也具有“智慧”。

植物神经学领域的先驱、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斯特凡诺·曼库索认为:“如果把智慧定义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从植物身上学到很多。

”植物是可以活动的,而且还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

只是相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而言,植物的运动就像冰川移动那样缓慢,在不具备延时摄影的条件下,我们的眼睛很难捕捉到这种运动。

达尔文是第一个注意到植物具有智慧并且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的科学家。

他观察到,植物根尖在生长过程中可以“绕开”土壤中的障碍物,并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

他甚至进一步观察到,植物中存在电信号系统,这相当于动物的神经系统。

2005年,曼库索等一群科学家成立了“植物神经生物学学会”,来研究植物的复杂行为。

他们发现,植物的根尖处有一片极小的区域,那里能够产生电信号,即动作电位,它与人类神经元产生的信号非常类似。

曼库索说,即使微小如黑麦,也拥有大约1400万个根尖,这意味着植物能产生大量的动作电位。

众所周知,人类拥有智能的物质基础是大块的脑灰质区域,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但植物的神经系统是分散在每个根尖中的——显然,如果植物也拥有相对集中的“大脑”的话,那么任何一只食草动物或者一位除草人员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除掉它,这样的飞来横祸可是致命的。

而分散的神经系统,就可以巧妙地避免这一风险。

实验表明,一株植物在90%的根尖被去除后仍然可以存活。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周围的植物视而不见,但植物却可以“看见”我们:它可以察觉我们在一步步靠近,并且可以确定我们穿的衣服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

不过,植物是通过光感受器接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看见”我们的。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说:“我们能直接看到图像,植物不能,植物能看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我们也看不见。

”植物的“智商”程度之高、花样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例如,生长在美国西部的盾叶鬼臼似乎可以根据过去和当前的天气,提前两年制订它们的生长计划。

还有,在美国西部土生土长的一种大型针叶树种——花旗松,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雷锋精神”:它们通过地下根系形成的真菌共生区域为自己的幼苗及别的植物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

为了让自己的生长计划更有理有据,或者能更准确地经“开闸”收放资源,盾叶鬼臼和花旗松必须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多个变量,如湿度、温度、土壤中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种类等。

而为了对这一切了如指掌,它们必须练就一套三维视角。

这种在三维迷宫般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生长的能力,甚至可以理解为植物已经通过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迷宫实验——而迷宫实验正是检验动物智能的惯用方法。

更厉害的是,植物还具有数字分析能力。

2013年,英国科学家发现拟南芥会做一些相当复杂的运算,以确保自己在夜里不会“饿肚子”。

拟南芥可以在晚上计算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并根据生物钟估算天亮的时间,它们结合两方面的数据将储存的淀粉分段消耗,以保证自己能撑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

当它们重新开始光合作用的时候,体内95%的淀粉已经被消耗殆尽——可见拟南芥算得有多精准!除了会数学,植物的语言能力也不赖。

植物可以通过根部散发出的不同化学物质与其他植物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交谈”,可以通过散发迷人的香气来吸引传粉者,可以产生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抵御食草动物。

这些形形色色的化学物质构成了植物的海量“词汇表”。

自我认知行为被认为是动物具有智能的必要条件,但人们有所不知的是,植物也具有自我识别的能力。

在美国西南部莫哈韦沙漠和索诺兰沙漠生长着一种矮小灌木,当它的根系与其他植物发生直接接触时,会毫不留情地挡住人家的路,但不会抑制自身根系的伸展。

植物不仅能认出“自己”,也能认出“自家亲戚”。

以海南芥为例,科学家将一组海南芥与来自同一母株的“兄弟姐妹”种在一起,另一组海南芥则与“非亲非故”的其他植物种在一起。

几星期以后,前者的根系呈现出一派“和平共处”的局面,而后者的根系竞争则惨烈得多。

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具有智能的植物呢?有伦理学家认为,既然植物不是一种无意识的静物,它们就理应得到尊重。

(选自《世界文化》,王健编译)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达尔文发现植物有智慧,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甚至进一步发现主宰植物活动意识的,是植物根尖的电信号系统。

B.植物可以通过光感受器察觉人类的活动,有的还有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变量的三维视角,这种能力充分体现了植物的智能。

C.拟南芥白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喂饱自己”,夜晚通过精准估算叶片中淀粉含量和消耗时间,分段消耗确保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