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研究进展
• 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地表水、地下水的相 互关系、影响、优化调度、污染预防和资 源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河 流与地下水关系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与数值 仿真模拟系统。
• 正在研究北京地区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 规律,正确评价北京地区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 北京市浅层地下水综合 污染指数评价图
氯代烃的污染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
水、土
采用新技术,解决水土环境污染关键问题
建立了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物迁移转化、识别模型
污染源追踪技术 5.00 4.00 Na K
年轮元素 土壤元素
3.00
K
Ba
元素含量对数
2.00 1.00
Zn Sr
Na
Zn Cu Sr
Ba
As
Pb Pb
0.00
Cu
-1.00
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市先后发生了10起大的地下水污 染事件。
➢ 海淀区北安河村、大兴区鹅房村等3处农药污染事件;
➢ 平谷区上宅村、东高村、海淀区白家疃地区等水污染事 件5起;
➢ 海淀区四季青镇村自备井污染事件等2起。
3、地下水管理现状
2004.5.19,北京市水务 局成立。市水务局的主要 职能是在承担原北京市水 利局全部水行政管理职责 外,承担北京市城市供水、 节水、排水与污水处理方 面的工作,以及规划市区 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 保护工作等职责。
耦合生物降解作用的氯代烃迁移转化模型(地下水污
染模拟、优化施肥控制化肥污染技术)








镇黑














B120 B136
B125
B134 B135
A449
B399
A442 B159
A457
A435
B2301 B2303 B2302 A448
A 4 4 1B 1 7 7
A110
未检出
0.48~9.932 0.165~0.621
0~0.822
未检出
0.077~14.30 0.077~0.487
0.067~2.252 0.062~6.074
0.031~1.472 0.077~0.166
标准值 0.01 0.06 0.03 0.07 0.04 0.002
注:*最大值监测井位于丰台区北天堂填埋场
严重下降区面积(km2) 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m)
时间(a)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0
0
1000
10
2000
20
3000
30
4000
40
面积(km2)
中心埋深(m)
5000
50
将台~米各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区变化趋势
(4)地下水污染突发性事件也逐渐增多。
地下水占供水量比例
地表水 地下水 60 50 40
30 20 10
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时间(a) 供水量变化柱状图
0.80
0.75
0.70
0.65
0.60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时间(a)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 系
一、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概述
•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 系和频繁的转化关系。
• 近几十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趋于复杂 化,引起水循环的变化,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环 境负效益,使水资源及生态问题突显。
地表水
水 体
地下水
土壤水
有机污染物
污 染 物 无机污染物
污染物: 停留、转化、 降解、迁移
Non-point source
二、北京市地下水概况
1 水文地质概况 2 地下水开发利用概况 3 地下水管理现状
1、水文地质概况
• 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北京市三面环山,永定河冲洪积扇、潮白河冲积扇和温榆 河冲积扇构成了北京市平原区的主体,为地下水赋存提供 了优良地质条件。
3、建立典型剖面和典型地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评价地下水循环强度 及其空间分布规律;预测极度干旱强烈开采或“南水北调”补水等变异 条件下地下水循环系统的演化趋势。
4、识别典型水流路径上的水岩作用,并对典型剖面上水文地球化学反应路 径进行模拟。
5、建立典型剖面及典型研究区反应性溶质运移模型,并预测区域地下水化 学演化趋势。
浅层地下水超标显著区
发现北京市地下水质部分地区超标 氯代烃超标比较严重的地区 与工业区的分布有很好的一 致性
B120
B125
B136
B134 B135
A449
B399
A442 B159
A457
A435
B2301 B2303 B2302 A448
A 4 4 1B 1 7 7
A110
丰台机务段机车修理厂
重点开展项目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名称 地下水普查及其功能区研究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年龄测定 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及典型污染源控制技术研究 平原区水文地质参数率定与校核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研究 山前浅埋重点区岩溶地下水勘察评价与开采潜力研究 北京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地下水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As
Cd Cd
-2.00 0
20
40
60
80
100
原子序数
① 树木年轮技术(区域土壤污染史)
② 污染物源识辨技术 ③ 污染场精细结构解析技术
各类土壤污染物组分特征识别(燃煤和交通污染、石
油化工;工业排放、白色污染、橡胶制品、驱虫剂等污染 物)
④ 同位素碳分析技术(地下水污染源追踪)
污染修复技术
⑤ 电催化修复技术(地下水脱氯降解)
自1978年以来,市水务系统相继建立了地下水水位和水质 监测体系。目前已经建立了多个机井的在线监测。
监测站房
制定了严格的地下水机井管理制度,全市机井实现了装表计 量,月统月报。
半地下式 (大兴)
三、正在开展的相关工作
针对目前地下水所存在的问题,市水务局准备全 面系统地开展地下水的研究工作,主要确定了以 下研究内容:
平原区不同监测井水质变化
➢部分水厂的水源井总硬度含量超标。
➢部分水厂的水源井硝酸盐氮超标。
➢ 城区
城区自备井水质监测数据显示:2001年监测三环内169眼自 备井水样,合格率仅为5.9%;三环与四环内296眼自备井, 合格率仅11.5%;2004年监测400眼自备井,合格率20%。
➢ 郊区
郊区目前30万人在饮用四高水,159万人饮用低标准自来水。
5
10
15
20
多年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
占总监测井比例(%)
(3) 地下水水质日益恶化。 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III类水井数量在逐渐减少, IV和V类水井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Ⅳ类、Ⅴ类水井的超标 污染物主要为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硬度。
III类 IV类 V类 80%
60%
40%
20%
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3 2004 时间(a)
地表水 17%
其它 5%
农业用水 39%
生态环境用水 2%
生活用水 37%
地下水 78%
2004年供水量分配
工业用水 22%
2004年用水量分配
地下水在我市供水系统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地下水在供水系统中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统计数 据显示,2004年地下水已占全市总供水量的78%。
供水量(亿m3)
四、项目介绍
• 北京地下水循环再生能力研究
建立典型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研究北京 市平原区地下水循环演化和更新能力,建立北京 地区地下水再生能力评价标准,编制区域地下水 再生能力分区图,设置不同情景,并预测强烈开 采条件下的地下水的演化趋势。
研究思路
•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地表水与地下水转 化关系的动力学机制与仿真模拟为主线;
地下水污染呈现出由城区向郊区扩散,由浅层向深 层发展的趋势。
➢ 局部地区还检出了有机污染物。
2003年城近郊区地下水监测点有机物含量分布情况表(μg/L)
分析项目 苯
三氯甲烷 二氯乙烯 三氯乙烯 四氯乙烯 四氯化碳
城区 未检出 0.478 未检出 5.825 2.312 0.250
丰台区
朝阳区
0~4977.9*
亿m3
26 24 22 20
总资源量 可开采量
开采量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 34.6亿m3,其中地表水供 水量为5.7亿m3;地下水 供水量为26.8亿m3;其它 水源2.1亿m3。
2004年,全市总用水量为 34.6亿m3,其中生活用水 12.8亿m3;农业用水13.5 亿m3;工业用水7.7亿m3; 生态环境用水0.6亿m3。
• 采用长观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原位试验、 室内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 综合运用地质学、环境科学、陆地水文学、 水文地质学、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数值 仿真模拟,同位素和“3S”技术等学科理论 与方法;
研究方法
1、设计和布置同位素和水化学以及岩(土)样的补充采样点,并进行样品 的采集和分析测试;
2、利用同位素和水化学组分的标记作用和记时特征,分析地下水补、径、 排特征,初步确定湖水与地下水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