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01农业机械化概述XXXX0225
101农业机械化概述XXXX0225
柴油发动机,其最大马力为650匹,最大扭矩为2350Nm
22
23
24
25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二、作业机械向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型发展
所谓联合作业,就是用一台机器,在一次行程 内,同时完成两种或数种作业项目 。
26
复合作业
27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三、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技术 与装备将有迅速发展。
16
我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2004~2010年国家购机补贴额
20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2010年 0.7亿 3亿 6亿 12亿 40亿 130亿 155 亿
2011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 策,同时增加补贴资金规模 。
17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一、动力机械向大型化发展
13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2003年机械化作业水平 耕地 46.8% 播种 26.7% 收获 19%
2006年机械化作业水平 耕地 55. 39% 播种 32. 00% 收获为25. 11%。
保定市2006年 机耕 87.0% 机电灌溉 84.0% 机播 74.4% 机收 37.8%
14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11
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
3.工作环境条件差
许多农业机械是在地面状况较差的田间、 露天地和高速行走状态下作业,烈日暴晒, 风沙尘土多,有时还受雨淋。因此,机器容 易腐蚀或磨损。
12
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
4.使用时间短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许多作物的播种 期和收获期都很短;某些农产品(如水果等)收获 后的加工期也不长。这就使许多农业机械在一 年内的使用时间很短。
48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 化发展的重点
一是切实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 二是全面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层次 三是大力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推进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国
49
农机常用油料的选用
50
一、柴油的选用
1. 柴油的种类、牌号 我国生产的柴油分为轻柴 油(沸点180℃~370℃)和 重柴油(沸点350℃~410℃) 两大类。柴油使用性能中最重 要的是着火性和流动性,其技 术指标分别为十六烷值和凝点。 农业机械广泛运用的是轻柴 油。根据GB 252-2006标准, 轻柴油的牌号按凝点分为10、 5、0、-10、-20、-35、-50 七个牌号。
39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四)、薯类生产机械化技术
针对薯类作物生产条件及特点,重点推广适宜的 薯类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与配套作业机械。
产地烘干与加工机械化技术
40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五)、油菜、花生、茶叶等经济作物机 械化生产技术
在相应作物主产区,因地制宜推广应 用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直播与收获技术、 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挖掘技术、茶叶机械化 采摘和初加工技术、大豆机械化播种与收 获技术、甘蔗机械化中耕培土与收割技术、 柑橘和苹果机械化采摘、商品化产后处理 与深加工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
3
农业机械分类
➢ 三、田间管理机械
中耕机械 植保机械 修剪机械
➢ 四、收获机械
谷物收获机械 玉米收获机械 棉麻作物收获机械 果实收获机械 蔬菜收获机械
花卉(茶叶)收获机械 籽粒作物收获机械 根茎作物收获机械 饲料作物收获机械 茎秆收集处理机械
4
农业机械分类
➢五、收获后处理机械
现在世界上已有的不同种类和形式的农业机械约近两万 种,新型的机器还在不断出现。
10
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
2.作业复杂
农业机械的工作对象复杂,受土壤、水、肥料、气候 的影响,又随地域、作物类别、种类、自然条件和栽培制 度的不同变化较大;而大多数农业机械在作业时都不是只 完成某项单一的任务,而是要完成一系列的作业项目。这 就增加了机器设计上的难度和结构上的复杂性 ,从而要 求农业机械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农机与农艺互相配合,把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起来, 例如番茄采收,育种学家培育出了表皮较坚韧且收获期较 为一致的番茄,机械工程师设计出了番茄收摘机,使番茄 收获机械化得以实现。在苹果、梨、葡萄种植方面,为适 应机械收获作业,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作物的形状和 结构,实现农艺与农机的结合。
35
系统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十一)、农机节能技术
大力推广科学管理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的 使用效率;
宣传和培训农业机械科学使用技术和节约 能源、保护环境知识,增加农机手科学的 维护保养技术和知识;
制定农业机械能耗标准,积极开发普及精 量作业、变量作业和多功能作业农业机械 产品和技术,减少作业中的能源消耗。
47
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农业现代化 阐述
脱粒机械 清选机械 剥壳(去皮)机械 干燥机械 种子加工机械 仓储机械
5
农业机械分类
➢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
碾米机械 磨粉(浆)机械 榨油机械 棉花加工机械 果蔬加工机械 茶叶加工机械
6
农业机械分类
➢ 七、农用搬运机械
运输机械 装卸机械 农用航空器
➢ 八、排灌机械
水泵 喷灌机械设备
➢ 九、畜牧水产养殖机械
饲料(草)加工机械设备 畜牧饲养机械 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设备 水产养殖机械
电机组
➢十一、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
风力设备 水利设备 太阳能设备 生物质能设备
8
农业机械分类
➢ 十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
挖掘机械 平地机械 清淤机械
➢ 十三、设施农业设备
41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六)、草原建设与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
针对部分草原生态恶化的状况,重点推广少免 耕补播、飞播和深松、切根、打孔及牧草收获、 打捆、块粒状加工、青贮和草籽加工技术及机 具设备;
结合牧区自然和生产条件,示范推广轮牧围栏 自动化控制技术与配套机具设备。
42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主要有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少耕免耕机械、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耕种联合作业机械、有机 肥生产与施用机械、化肥高效施肥技术与机械、 生物农药与施药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 机械等将得到发展。
28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三、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需技术 与装备将有迅速发展。
主要有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少耕免耕机械、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耕种联合作业机械、有机 肥生产与施用机械、化肥高效施肥技术与机械、 生物农药与施药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 机械等将得到发展。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作业质量 促进增产措施的实施与发展 争取时间,不违农时 改善劳动条件 经济实用
2
农业机械分类
根据2008年7月14日发布实施的《农业机械分类》 规定,农业机械共分14个大类,57个小类,276个品 目
➢ 一、耕整地机械
耕地机械 整地机械
➢ 二、种植施肥机械
播种机械 育苗机械设备 栽植机械 施肥机械 地膜机械
微耕机、田园管理机、小型插秧机、小型多功能收割机等 一系列小型机具需求增多 。
33
3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五、大量的新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在农业机械上。
电子技术的应用。例如将电子监控装置、GPS用在联合收 获机和播种机上,将激光技术用于开沟平地等作业机上, 将光电传感器用于中耕间苗和蔬菜水果的分选;将微波技 术用于杀死草籽和昆虫及干燥谷物 。
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 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
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 10%,收获为 40% 玉米机播水平 58%,机收为 5%。 其他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更低
15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现有农业机械结构特点
大中型机械较少(2007年206.3万台,农具308.3万部) 小型机械居多(1619.1万台,配套农具2733万部) 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配套率低 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 种植机械多,畜牧、养殖和加工机械少
29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三、机械化作业将由小麦、水稻、玉米等 主要粮食作物为主逐渐向小种类作物和经 济类作物发展
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等经济类作物 的种植、收获机械及林果机械、牧草机械、 渔业机械等新兴农机品类的市场需求日趋 强劲。
30
油菜收获机
31
棉花收获机
32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五、山地、果园、大棚用小型机械不断发展。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 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 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的过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 之路。 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 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 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1
农业机械的作用
农业机械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 各种机械。 包括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
45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十)、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 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对农产
品及环境的污染为目标,重点推广对靶喷 施、弥雾施药、无滴漏喷杆喷雾施药等新 技术与配套机具装备。 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优势农产品产区,重点 推广精密喷洒、雾滴防漂移及智能化施药 技术与装备。
46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秸秆覆盖、免耕播种、 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38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三)、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结合玉米主产区不同品种、种植制度、自然环境 和生产条件,推广玉米免耕深施肥精量播种机械 化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设备。
在大力推广悬挂式玉米收获机的同时,搞好自走 式玉米收获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积极推进 玉米机收跨区作业。
大型机组作业,生产率高,可提高农业劳动生 产率,同时作业质量、增收效果比小型机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