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授课单位:管理工程系
学分: 3.5学分学时: 60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项继军 2011年4月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修)定课程标准的通知》要求,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

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这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从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承包商的角度讲授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管理的应用。

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建立管理项目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应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工程专家对工程造价专业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工程项目管理岗位为核心,以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项目案例的讨论分
五、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进度、质量、成本管理和工程项目组织写铁条等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独立开展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和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等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工程项目组织、监控、调整、决策及外部协调等实践能力。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

(1)能够准确描述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及影响项目管理效果的环境因素。

(2)能够施工项目的合理组织
(3)能够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组织合理的流水施工。

(4)能够掌握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应用。

(5)能够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工程进度计划
(6)能够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管理和调整
(7)能够运用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成本管理
(8)能够完成工程项目的合同和信息管理工作
(9)能够熟知共项目管理的资料归档和整理工作
2、能力目标
为社会实践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并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建筑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具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具体包括:(1)准确进行工程项目的计量及流水施工的组织。

(2)正确编制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

(3)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分解及控制方法。

(4)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及控制方法。

(1)常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开发并应用一些直观且形象的挂图、幻灯片、录像片、试听光盘,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接受课程知识和业务流程。

(2)充分运用网络课程资源。

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开发和利用外校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培训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模拟和演练,增加对岗位要求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做好准备。

八、其它说明
1.标准的调整:本课程标准应根据建筑法规和工程项目技术规范的变更及时调整。

2.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能否完成项目实践活动任务以及完成情况给予评定。

3.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以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