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过能力-《致橡树》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过能力-《致橡树》

过能力-《致橡树》
一、单项选择题。

1.诗人在《致橡树》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象是 ( )
A.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B.鸟儿凌霄花泉源险峰
C.泉源险峰鸟儿日光
D.鸟儿凌霄花日光春雨
二、阅读理解
1.阅读《致橡树》,从“开头——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回答问题。

(1)诗人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2)诗人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3)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宦们只知牺牲、奉献,却忽略了自己被爱的权利,是诗人所摒弃的。

二、
答案:
(1)否定了三种爱情观:①极力攀附的;②单方痴恋的;③一味奉献的。

因为以上三种都是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

传统的爱情是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结合;传统的爱情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

诗人对传统的爱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

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

(2)平等独立、心心相印、祸福与共、相知相依。

(3)橡树:有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外露。

木棉: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泼、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解析:
(1)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所选择的意象来理解。

凌霄花:极力攀附在别人身上。

鸟儿:痴情依恋对方。

泉源、险峰等:一味奉献。

(2)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彼此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诗人认为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情投意合为基础。

(3)根据诗中所叙述的橡树、木棉的形象特点分析,再结合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即可概括出两者的象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