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第一章综合说明一、编制依据1、桩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图);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3、《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T15-22-96);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6、《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7、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及标准;8、济南市有关文件规定;9、业主单位对实施本工程的有关具体要求;10、国家现行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山东省、济南市地方标准;11、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12、国家建设《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的有关规定;13、现场目测。
二、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各项程序。
2、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范,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顺序。
3、从实际出发,作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组织均衡施工。
4、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努力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力。
第三章施工总体策划和部署第一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按施工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做好施工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2.认真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计算施压管桩的配桩长度,做好管桩预购计划工作。
3.目测现场实际情况,做好现场场地桩机行走方便的有关工作,确定桩机施工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
4.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工程交接班制度,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有序、安全地进行。
5.根据设计要求和业主交接的坐标点,对建筑物坐标进行基础放样、轴线定位的施测工作,依照地质资料的钻孔号编制设计图纸的桩号顺序,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好静压PHC管桩施工方案,经审核后方可组织施工。
6.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应符合设计规范及现场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和环境要求,如:有关桩机型号、满载重量、冲程等技术要求和桩机噪音对环境的影响等都必须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并报请监理单位检查确认。
7.进场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的规定,施工前应先行采购联系好,并根据地质资料报告做好管桩的桩长配制工作,使预制厂生产的成品桩能够满足施工中的要求。
管桩入场前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及生产厂家资质证明;接桩采用的焊条等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焊条出厂合格证。
8.施工现场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设等应满足施工要求.并有足够的防火、安全用电保护措施及防噪音环境保护措施.9.根据现场目测,场地较为平整,但回填土未经填平压实、并有少量积水,由于桩机自身较重,为了能满足桩机行走,必须将场地水排除,并将较松软的地块回填2-4石或砖渣压实,以便满足桩机施工行走。
第二节施工组织管理、主要人员、机械设备配备1.施工组织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组织架构图2、主要机械设备配备1、ZYJ-680型静力压桩机1台2、锯桩机1台3、C02q气体焊机2台4、气割工具2套3、主要人员配备1、项目经理:(1人)2、项目副经理(施工队长):(1人)3、技术总负责:(1人)4、施工员:(1人)5、质安员:(1人)6、测量员:(3人)7、安全员:(1人)8、资料员:(1人)9、电工:(1人)10、桩机机长:(1人)11、焊工:(2人)12、指挥:(1人)13、桩机司机:(2人)14、配合工人:(3人)第三节、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根据本工程特点以及以往的施工经验,本工程静压管桩数为588棵,采用ZYJ680型静力压桩机一台进行本工程项目的管桩基础作业,以每台压桩机每天施压管桩27根左右计算,在没有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37天可以完成本工程预应力管桩的施(压)桩任务。
如遇图纸变更原因、自然灾害、场地出现陷机及场地表面桩位处遇回填弧石等现象,在工期顺延的情况下,应做好工期顺延后的施工进度计划,并按原计划要求,保证延期后的施工进度计划顺利完成。
(详见施工进度计划附图)第四节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一、施工工艺流程图场地平整→桩位放线→桩机就位→桩机调整(在此之前完成管桩的检验和运输工作)→吊桩定位(桩尖焊接)→垂直检查→试桩→静压桩→接桩焊接→再静压桩→施管桩完毕静力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图:二、确定桩机行走路线为确保桩机行走方便,保证桩位准确控制在规范的偏差范围内,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应编制可行的桩机行走路线图.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场的目测,拟安排一台ZYJ680型静力压桩机施压(具体操作桩机行走线路线)。
自中间向四周对称压桩。
三、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验对混凝土预制桩不再列入进场检验的材料范围。
但是,在使用前,除按规定提供相应的材料质量证明之外,还必须提供材料出厂检验报告及生产企业的资质证书,对管桩等材料质量进行进场验收。
(1)、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2)、静压管桩允许尺寸偏差:注:表内尺寸以预应力管桩设计图纸为准。
(3)、静压管桩桩身抗裂弯矩及极限弯矩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四、管桩的吊装、运输和堆放当管桩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达到100%后才能运输和压桩。
如提前吊运,必须采取措施并经验算合格后方可进行。
桩在吊装和搬运时,应把桩扎牢塞紧,防止产生滑动或滚动,必须做到平稳提升,避免撞击和振动。
桩水平运输时,强度应达到100%,桩机和吊机应配合使用,运输可采用平板拖车或载重汽车,装载时应将桩装载稳固,并支撑、绑牢固。
垂直运输靠桩机自身作业,配备两台30KW的交流电弧焊机进行桩尖焊接和接桩处理。
管桩运到现场经检查确无质量问题后,按如下规定堆放:(1)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降;(2)管桩堆放时,应按规格、桩号分层叠置在平实的地面上;(3)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4)叠层堆放时,必须在底层桩下设置二道贴地垫木,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5)桩的重叠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应超过四层。
五、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1.正式压桩前的准备工作(1)压桩前必须处理架空(高压线)和地下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离压桩机不得小于10米,场地表面应平整,排水应畅通,并满足压桩所需要的地面承载力。
(2)静压桩机运入现场安装就位后,应认真检查压桩设备各部位的质量和性能,施工前机械设备试行运转正常,并做好定期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安排。
(3)测定桩位、编制压桩机施压顺序。
根据现场情况及地质勘察报告,桩基平面尺寸、桩的密集程度及深度,桩机移动方便等决定施(压)管桩顺序,对群桩基础先由中间向外方向施压或跳压。
压桩机行走详见桩机行走线路图。
(4)由专职测量人员测量现场的压桩桩位,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另外,并在场地醒目位置设置水准点,数量不宜少于3个。
(5)记录员要认真做好桩的有效长度、有关数据的记录准备,要准确做好施工记录。
2.试压管桩规定: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情况显示,桩的长度相差比较大,有部分桩的持力层埋深较浅,在正式施工前,较深的持力层区域,应先进行试桩,以检测单桩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如达不到要求,则进行设计修改,如达到设计要求,则按照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
具体选试桩桩位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确定。
试桩应符合以下要求:(1)工程桩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情况,选取试压桩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6根,以取得正式施压桩所需要的有关控制数据,尤其是需要送桩的贯入度控制值;(2)试压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3)试压桩应选在地质勘探技术孔的附近;(4)施压方法及施压条件应与工程桩一致;(5)试压桩按1%的工程桩数量进行静载试验。
3.静压桩机施压管桩作业的施工要点(1)压桩机应按设计及有关规定配备桩机型号、桩机重量,以符合满足施压管桩的要求。
(2)施工过程中反复核对轴线和桩位,桩机就位施打前,施工人员要重新核对。
(3)桩机就位前要先找平地面,务必桩身和机体平稳、垂直,方能吊装管桩。
(4)对准备施压的管桩要检查确认其外观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方可使用,起吊前要在管桩上画上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志,以便于进行记录和了解各土层的施压反应。
(5)管桩吊放对点就位后,用线坠在正侧两面反复核直,使桩能在同一直线上,防止偏打。
(6)第一节桩入土时,若遇地表面有弧石,必须注意桩与地表面之间是否移位,如发现移位马上终止本根桩的施工作业,待排除障碍后再施压;若桩与地表面之间没有明显移位,桩身压入土中1米左右时,再核对桩身的垂直度,使首节桩的垂直度偏差度保持在0.5%之内。
(7)、桩段接桩是在上一节压至距地面0.5m左右时进行,将准备配用的桩段牵吊到位,端面焊接时要将桩端铁板清理干净,并使其接面调平接直,确定桩身自然垂直后方可焊接,不得在施焊后矫正桩身垂直度偏差。
(8)、由于本工程送桩要求不超过2米,考虑到送桩后留下的桩孔会影响另一根桩的施工,施压时桩会向已施压好的桩孔方向偏移,带有桩尖的第一节桩插入地面0.5~1.0m时,应将桩的垂直度调整,偏差不得大于0.5%,然后才能继续施压管桩。
(9)、施压桩过程中应经常注意观察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一旦发现桩身裂缝或掉角,应立即停机,找出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10)、每一根桩应一次性连续施(压)到底,接桩、送桩应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无故停歇,且尽可能避免在桩尖接近设计持力层时进行接桩。
(11)接桩:下节桩施打后露出地面约600时即可接桩。
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超过4个,每根桩须对照地质钻探资料预计总长,选用合理的桩节组合,以使接桩次数尽量减少。
(12)接桩采用CO2气体焊接接桩法:下节桩桩头须设导向箍以保证上下桩节找平接直,上下节桩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全部填实焊牢,然后沿圆周对称点焊六处,待上下桩节固定后再拆除导向箍,继而分层对称施焊,每个接头的焊缝不得少于两层,每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焊缝须饱满,不得出现夹渣或气孔等缺陷,施焊完毕需自然冷却8分钟后方可继续施(压)。
(13)送桩:本工程采用的管桩允许送桩,送桩须使用专用的送桩器,送桩深度不得超过2米。
管桩内允满水时,严禁送桩作业。
(14)施(压)管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及时准确地填写压桩施工记录表,并经现场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代表)验证签名后才可作为有效施工记录。
4.送桩的施工要点(1)当桩顶被压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合格后应立即送桩,送桩应连续进行;(2)当场地上多数桩较短(L≤15m)或桩端持力层为风化软质岩可能需要复压时,送桩深度不宜超过2m。
(3)除本条第3款规定外,当桩的垂直度小于1%且桩的有效桩长大于15m时,静压桩送桩深度可根据需要送得比设计送桩深一些,但不宜超过2.5m;(4)送桩的最大压桩力一般不宜超过桩身允许压桩力。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5.复压桩的施工要点压桩终止前应连续10次满载复压,复压时每次都要注意贯入度,入土桩长小于15米时应满载复压10次以上,大于15米复压10次,总贯入度不得大于2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