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藤萝》教案

《紫藤萝》教案

紫藤萝瀑布
一、任务导学
1.诵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语言,赏析写景的优美语句。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故事导入
被刘文典视为国宝级的人物除了陈寅恪,还有冯友兰,身上不乏文人学者的气度。

他是一位与金岳霖齐名的大哲学家。

几位清华教授从长沙往昆明,途径镇南关时,冯友兰的手臂触城墙而骨折。

金岳霖曾很幽默地对冯友兰的女儿,著名作家宗璞提起此事:“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臂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

别人都很快照办,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户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

还没考虑完,已经骨折了。


宗璞在回忆录中写到:在生活中,父亲是个很幽默的人。

50年代的一天,父亲参加完土改坐老乡的驴车回家,当时赶车的是清华一个湖南籍的教员。

到了清华快到我们家的时候,车翻了,所有的人都摔到了地上。

那个赶车的年轻教员感到十分抱歉,父亲却幽默地说:没关系,这头驴不懂湖南话嘛!父亲的话让大家笑了起来。

在家里,父亲曾经跟我说起梁启超的几个儿子,一个学建筑,一个学考古,还有一个搞炮弹。

父亲风趣地说:梁思成盖了房子,他搞炮弹的弟弟就拿炮去轰炸,然后他的另一个弟弟正好去进行考古,这样梁家就永远也不会失业,任公的眼光多么深远啊!
二、自学助思
1、了解作者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2、字词注音
迸溅()枯槐()忍俊不禁()
伶仃()伫立()仙露琼浆()
花穗()盘虬卧龙()
理解下列词语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忍俊:含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琼:美玉。

美好。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3.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根据内容划分文章层次:赏花——忆花——悟花
4、我的疑问
三、群学导引
1.赏花——发现美
找一找,你认为描写盛开的藤萝描写得最精彩的语句,说说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

紫藤萝花美在哪里?
示例:紫藤萝美,美在,你看,(文中的词句)。

交流汇总:
⑴紫藤萝美,美在它的繁茂,你看,“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⑵紫藤萝美,美在它的花色,不信,你看,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⑶紫藤萝美,美在它的勃勃生机,你看,“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⑷紫藤萝美,美在它的花穗,你看,“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⑸紫藤萝美,美在它的花朵,你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
描写角度:
色: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香气:浅紫色的、梦幻一般。

表现美
❖文章怎样表现紫藤萝的美丽?
❖巧用修辞。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紫藤萝的美,请结合课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气势非凡,色彩艳丽,灿烂辉煌。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

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通过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作者在赏花时美丽的藤萝带给他的愉悦欢畅的心情,物我交融。

(5)“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通过拟人的手法,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6)“‘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使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7)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为通感。

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嗅觉转化为视觉,让飘逸的花味变得有色有香,仿佛花香就弥漫在眼前,让人沉醉,自然便有“梦幻一般地笼罩全身”的感觉.
❖方法归纳:答题思路
❖怎么写?
❖写出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
2、忆花:
(1)紫藤萝花一直都这样艳丽可爱吗?以前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研读第8小节
(2)作者这样对比的写紫藤萝有什么作用?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作者遇到了什么样的不幸?
作者是一位女作家,文革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4)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

“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

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3、悟花
文章梳理总结:赏花之情------------忆花之憾-------------悟花之感
“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花和人不幸生命的无止境
本文通过描写紫藤萝茂盛开放姿态,告诉我们不能被不幸压垮,要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四、拓展延伸
请你欣赏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

示例: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

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

毛泽东主席的著名的《卜算子•咏梅》,既赞颂了“梅花欢喜漫天雪”那傲然挺拔的铁骨,又推崇梅花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高尚风格。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

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不畏艰难,刻苦学习!
示例全文
牵牛花蔓
不管我的两间住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木。

只要我的眼睛接触到一点儿青翠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味之一爽。

不过,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我在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已枯萎了。

无意中我种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作已回事。

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

一株牵牛一天可开十几朵二十几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

种养之法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

它取之于人和自然是那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的却是这样多,这不禁使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竟是别有一番风致。

尤其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暇。

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

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它味迎接光明而生,味送走黑暗而死。

但是,我发现有不少牵牛花的枯蔓以至主蔓,一经下垂几天之后就一定枯萎而死,绝无例外。

原来,它们都只能向阳、向上飞快地生长,万一它们因为没有附着之处而下垂时,几天后就一定自行枯萎。

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牵牛花的?
2.作者从牵牛花悟出了什么道理?
五、课后省学
1、课堂整理。

2、阅读季羡林《幽径悲剧》
3、《新课程》相关练习。

4、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片段或小品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