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桥梁高墩台滑模施工技术要点的

关于桥梁高墩台滑模施工技术要点的

关于桥梁高墩台滑模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就桥梁高墩台滑模施工技术的相关要点进行了论述,希望有所作用。

关键词:桥梁;高墩;滑模;施工;提升;模板abstract: in this paper, gaoduntai sliding mod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ridge related points are discussed, hope to have effect.keywords: bridge; high pier; sliding mode; construction; ascension; template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桥梁构成了高速公路的主要和关键部分,而高墩台施工又是桥梁建设中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和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采用高墩台滑模施工技术,能更好的实现高墩台施工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指标。

一、高墩台滑模工艺原理及特点滑模施工与翻模施工为高墩台施工的主要方法。

翻模施工是传统的施工方法,模板一般分3层,每层1.5m~2.5m,模板通过工人用手扳葫芦提升安装,浇一层混凝土,支一层模板的办法施工。

它的优点是外观美观,垂直度容易控制,但缺点是施工进度慢,机械化程度低,成本较高。

液压滑模是利用爬升式千斤顶提升模板及工作平台,随着混凝土的浇注,不停向上滑动的原理进行施工的。

其工作技术性强,须有专业技术工人操作,但外观却不美观。

墩的垂直度须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允许偏差为墩台高度的0.2%,且不超过20mm的垂直度不易控制,所以每滑升lm就要进行一次中心校正及水平校正。

但其在薄壁空心高墩台的施工中有机械化程度高,结构整体性好,现场整洁文明,施工占地面小,用材省,劳动力消耗少,工程成本低,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工程进度等优点,因此,滑模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

二、高桥墩滑模施工工艺(一)滑模组装a、在桥墩基础顶面上将混凝土凿毛清洗,接长竖向主筋,绑扎提升架横梁以下的横向结构筋。

搭设枕木垛,定出桥墩中心线。

b、在枕木垛上按设计要求安装模板和提升架,将套管固定在提升架横梁下部。

继续安装操作平台、千斤顶及顶杆等。

顶杆需穿过千斤顶心孔到达基础顶面。

c、提升整个系统,撤去枕木垛,将模板下落就位,再安装其他设施。

注意套管底部与基础表面要接触紧密,并用砂浆将周围围起来,以免灰浆漏进套管内。

外吊脚手架应在滑模提升适当高度后安装。

(二)浇注墩身混凝土滑模施工宜采用低流动或半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6~8cm。

分层均匀对称浇注混凝土,分层浇注厚度为20~3ocm,浇注后混凝土表面距模板上缘的距离宜控制在10~15cm。

混凝土浇筑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结前进行,同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捣固。

振捣器播人前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应超过5cm,避免振捣器触及钢筋、顶杆和模板,禁止在模板滑升时振捣混凝土.混凝土出模强度应控制在0.2~0.4mpa范围内,以防止坍塌变形。

出模8h后开始养生。

(三)滑模提升在滑模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模板的滑升可分为初升、正常滑升和终升3个阶段。

a、初升:模板初次滑升,应在混凝土浇筑高度为70cm~90cm左右及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3kg/cm2~5 kg/cm2时进行。

当混凝土用手按有轻微的指印,即可进行初次滑升。

模板初次滑升的速度应尽量缓慢均匀。

当模板滑至20cm~30cm高度时,应稍微停歇,对所有提升设备和模板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如没有变形、开裂等现象,可转入正常滑升。

控制好水泥混凝土的出模强度是滑模施工的关键技术和确保结构水泥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

出模的强度过小,会使结构水泥混凝土流坠、跑浆、坍塌;出模时水泥混凝土强度过高,会使结构水泥混凝土出现拉裂、划痕、疏松、不密实、不美观等现象。

水泥混凝土出模强度宜控制在0.2~0.4mpa。

根据对现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成型后1h、2h、3h、4h、6h的强度测试,正常气温(20℃±2℃)下,3~4h后水泥混凝土强度可达到0.25~0.41mpa。

b、正常滑升:正常滑升时,应分层浇筑混凝土,滑升高度与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相配合。

一般为20cm~30cm,每次滑升间隔停歇时间不得超过lm。

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保持水平是保证墩身中线不偏移的重要措施。

因此。

要随时检查千斤顶的商差,相邻两个千斤顶的高差不得超过1cm,操作平台的最大高差不宜超过2cm~4cm,为了及时调整和校正墩身的垂直和扭转等偏差,应随时检查模板的倾斜度和各部位的几何尺寸和操作平台的水平状态。

c、末升。

当模板滑升至离墩顶标高lm左右时,滑模进入终升阶段。

此时应放慢滑升速度,并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保证最后浇注的一层混凝土顶部标高和位置准确。

d、调节坡度。

对于墩壁有斜坡的情况,在提升模板的过程中应转动调节丝杆,使桥墩侧面斜坡满足设计要求。

(四)绑扎钢筋及竖向筋接长模板每提升一定高度后,即要穿插进行接长顶杆及绑扎钢筋的工作。

此项工作应在滑升间隔时间内完成,以免影响施工进度。

(五)横隔板施工处理为保证墩身整体稳定性,空心墩身每隔10m设置一道lm厚的横隔板。

故施工至横隔板时,需将内模、内吊脚手架等拆除,安装底模,浇筑横隔板。

然后重新安装内模、内吊脚手架。

(六)滑模拆除通过不断的滑升循环施工,至墩顶后,即可拆除滑模。

因桥墩不设爬梯,滑模拆除后,无上下通道,故滑模拆除前必须慎重,尤其是最后一批人员如何返回地面,尤为重要。

滑模装置拆除顺序正好同安装顺序相反,原则上先装后拆,后装先拆。

为便于最后一批人员返回地面,最后采用外挂吊笼的方法进行拆除。

事先已在墩顶预留钢管作滑轮,最后结束时,解除吊笼,钢丝绳通过卷扬机收回。

三、滑模设计与施工中的注童事项(一)保证模板的刚度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抵抗施工荷载,使变形控制在允许值范围内。

模板按简支板计算,其最大允许挠度一般为支点间距的1/1000。

作用在模板上的水平荷载主要是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其沿模板垂直方向的分布近似呈梯形,如图1所示。

图1 模板侧压力分布图其最大压力计算公式为:=h式中:为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最大值,kpa;为混凝土的容重,kn/m3;h为侧压力分布高度,h=0.65~0.70h,h为模板高度。

(二)合理确定顶杆和千斤顶的数量顶杆的数量按下式确定:n=kp / n式中:k为工作条件系数,对于液压千斤顶,其值为0.8;p为顶杆承受的全部垂直荷载;n为单根顶杆的容许承载力,其值应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确定。

千斤顶的数量应遵循与顶杆数量相同的原则,即一根顶杆安装1台千斤顶,因此,在确定顶杆与千斤顶的数量时,应综合考虑,使顶杆的承载能力与千斤顶大致相同。

顶杆与千斤顶一般应均匀布置,局部承受荷载较大时,可考虑集中布置。

(三)滑模施工的防偏与到偏a、高墩台竖直度的控制由于高墩台竖直度允许偏差为墩台高度的0.3%,且要小于20mm。

为此,在施工中,每滑升lm就要进行一次中心校正。

一般是将偏扭一方的千斤顶相对提高2mm~4mm后逐步纠正,为了避免产生明显的弯曲现象,每次纠正量不宜过大。

b、操作平台水平度的控制操作平台上材料堆放要均匀,以避免平台倾斜,另外还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是否顺利,要经常进行观测和调整。

具体做法是用水平仪观察各千斤顶高差,并在支承杆上划线标记千斤顶应滑升到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千斤顶其高不宜大于20mm,相邻千斤顶高度差不宜大于10mm。

(四)停工处理因气候恶劣等原因,停工有时难以避免.停工前,混凝土要灌满模板并振捣完毕,插入接头钢筋。

停工后,在正常气温下,每隔1h 将模板稍微提升一次,以防模板与混凝土粘连。

混凝土浇筑中断后,混凝土要整平。

继续施工时,混凝土表面要凿毛,并冲洗干净。

(五)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a、混凝土拉裂掉角。

脱模混凝土强度过高或模板未设置好锥度易造成混凝土拉裂掉角。

应结合实践经验,掌握好混凝土脱模强度,防止两次提升时间间隔过大。

同时,在安装模板时,适当设置锥度。

b、施工速度慢。

环境温度低会造成混凝土强度增长慢而使施工速度慢。

可根据气温、水泥标号经试验掺入一定数量的早强剂,促使混凝土尽快达到出模强度。

c、混凝土外表不美观混凝土出模后蜂窝麻面较多,不但需要修补,而且不美观,造成永久遗憾,在施工中要设计好混凝土配合比,振捣均匀密实,掌握好脱模时间。

模板在安装前,需在表面涂润滑剂,以减少滑升阻力,并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光洁。

d、顶杆弯曲。

顶杆弯曲会带来严重的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

顶杆插入千斤顶时要保持垂直。

顶杆接头的布置应避免集中到一个断面。

顶杆的负荷要通过计算确定,如果负荷过大或脱空距离过大时,平台倾斜也会导致顶杆弯曲。

若顶杆弯曲不大,可通过焊接支撑构件等对其进行纠正;若弯曲较大,则应更换弯曲部分,必要时换成新杆。

参考文献:[1]李俊.水电站闸墩滑模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6,32(21):138—139.[2]马宁,王英毅,杨雅琪.仓中仓滑模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6,32(22):120—1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