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及大型商业建筑的普及,电梯已然成为建筑物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梯作为建筑物中主要交通工具,无论是商用建筑或者住宅楼使用的电梯,其在使用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

这也突显了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我市登记在册电梯施工单位100多家,由于各个公司的技术力量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对条例和检规认识和理解不够。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监督检验不按程序走,TSG T7001-2009第五条规定,实施电梯安装、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按照规定履行告知后、开始施工前(不包括设备开箱、现场勘测等准备工作)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报监督检验,这条规定要求电梯的安装是监督检验也就是从开始安装到完成安装的检验,而以前的验收检验是在安装完成后检验,新的要求强调的是过程检验,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检验人员看到电梯安装过程的一些隐蔽工程,也可以反映出电梯安装的整体过程,有利于检验工作的完善。

而实际检验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才申报监督检验。

第二,维保单位超资质维保,有的维保单位对此项问题不重视或是不注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中电梯的获准类型包括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液压电梯、杂物电梯。

有许多单位由于自身的实力等原因在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取得获准类型是不同的。

机电类特种设备施工单位分类分级表中,A级:技术参数不限,B 级: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t的乘客、载货、液压电梯、杂物电梯以及所有技术参数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C级:额定速度不大于1.75m/s、额定载重量不大于3t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以及所有参数的杂物电梯、自动人行道和提升高度不大于6m的自动扶梯。

例如:某维保单位的维保资质证中维保获准电梯类型有: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三种,维保级别C级,现场检验中我们发现他所维保的电梯类型中有液压电梯、杂物电梯,还有额定速度为2.0m/s的乘客电梯,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他的维保资质证中电梯类型没有液压电梯、杂物电梯,C级维保乘客电梯额定速度不能超过1.75m/s。

所以这种超资质维保显然是严重违反规定的。

第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混乱,根据相关规定,A级资质的安装、维修单位需要作业人员证40个,B级需要作业人员证30个,C级需要作业人员证15个。

由于电梯公司的工资待遇、工作强度等原因导致电梯维保单位维保人员流动性很大,还有一些个人挂靠单位以及借证的等等情况存在,导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混乱,例如:使用单位与A维保单位签订了日常维护保养合同,现场检验的时候发现现场配合检验的维保人员的证件是B维保单位的等等情况。

第四,大修、改造的概念不清,《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
行)》对电梯的施工类别(改造、大修)进行了划分,
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
部件调整参数调整
改造以下部件变更型号、规格,致使右栏列出的电梯参数等内容发生变更时,应当认定为改造作业:
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轨、曳引机、控制柜、防火层门、玻璃门及玻璃轿壁、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液压泵站、限速切断阀、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机械防沉降(防爬)装置、梯级或踏板、梯级链、驱动主机、滚轮(主轮、副轮)、金属结构、扶手带、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控制屏不管左栏所列部件是否变更,致使以下参数等内容发生变更,应当认定为改造作业:
额定速度、额定载荷、驱动方式、调速方式、控制方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对人行道)、倾斜角度、名义宽度、防爆等级、防爆介质、轿厢重量
重大维修不变更右栏列出的参数等内容,但需要通过更新或者调整以下部件(保持原规格)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应当认定为重大维修作业:
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轨、曳引机、控制柜、导靴、防火层门、玻璃门及玻璃轿壁、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液压泵站、限速切断阀、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机械防沉降(防爬)装置、梯级或踏板、梯级链、驱动主机、滚轮(主轮、副轮)、金属结构、扶手带、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控制屏额定速度、额定载荷、驱动方式、调速方式、控制方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对人行道)、倾斜角度、名义宽度、防爆等级、防爆介质、轿厢重量
额定速度、额定载荷、驱动方式、调速方式、控制方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对人行道)、倾斜角度、名义宽度、防爆等级、防爆介质、轿厢重量
维修不变更右栏列出的参数等内容,但需要通过更新或者调整以下部件(保持原型号、规格)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应当认定为维修作业:
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靴、防火层门、玻璃门及玻璃轿壁、液压泵站、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梯级或踏板、梯级链、滚轮(主轮、副轮)、扶手带
日常维护保养不变更右栏列出的参数等内容,需要通过调整以下部件(保持原型号、规格)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应当认定为维修作业:
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靴、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梯级或踏板、梯级链、滚轮(主轮、副轮)、扶手带
从表中可看出右栏列出的12项参数发生变更则认定是改造作业。

那么表中所列出的24种电梯零部件变更规格是否也认定为改造作业呢?例如:某电梯安装维保单位对其维保的品牌为OTIS电梯更换了莫扎克的控制柜,这种作业应该认定为改造还是大修?由于个人对规定的理解不同,这种情况还是存在异议的。

希望能够出台相关的细化规定,也便于检验人员更好的掌握。

第五,施工单位的自检能力,TSG T7001-2009第三条规定,电梯生产单位的自检记录或者报告的结论,是对设备安全状况的综合判定。

第六条规定,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保证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质量,真实、准确地填写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的相关记录或者报告,对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适量以及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及其实物的一致性负责。

从上述两条规定中可以看出,施工和维保单位的自检报告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维保单位对此没有高度重视,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应付检验机构以及自检报告的填写,内容与实际不符,数据与现场不符等等问题。

我想,对这个问题作为我们检验机构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

只有施工和维保单位做好自检,对自检工作重视起来。

我们的工作压力才能减轻,也能免除人机不匹配的尴尬局面,同时减轻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的责任,更好的体现监督二字。

同时也能顺利向检规修订的第三阶段迈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