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

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

第24卷 第2期2006年4月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 OU RNAL OF JI AY ING UN I VER SI TY (Ph ilosophy &Socia l Sc i ences)V o.l 24 N o .2A pr .2006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o 俞万源,陈义彬[收稿日期]2006-02-15[作者简介]俞万源(1972)),男,广东平远人,嘉应学院地理系讲师,硕士。

陈义彬(1965)),男,广东平远人,嘉应学院地理系副教授。

(嘉应学院地理系,广东梅州514015)[摘 要]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梅州成功/创优0后面临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分析基础上,提出梅州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以建设大景区、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为基本思路,以强化旅游核心产业、夯实旅游基础产业、优化旅游关联产业为战略重点,培育集群化的现代旅游产业。

[关键词]旅游;产业化;梅州市[中图分类号]F 5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2X (2006)02-0053-05旅游产业化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旅游事业-旅游行业-旅游产业的转变与发展过程,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三大产业之一。

温家宝总理在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中国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200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了/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0的战略任务。

[1]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将旅游业确定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或先导产业,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

梅州是以客家文化为特质要素和内涵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赋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客家热0的发展和/中国客家文化旅游0的兴起,梅州旅游业蓬勃发展。

目前关于梅州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探讨[2-7]、闽粤赣周边旅游竞争与合作[8]、山区旅游开发模式[9]、旅游产品市场开发[10],尚未涉及旅游产业化的发展研究。

2005年梅州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0以后,面临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探讨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对梅州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梅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探索与实践,改变了梅州旅游资源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0的境况,尤其是客家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始得到重视和开发,旅游开发投入有较快的增长,以生态旅游产品和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为核心的景区建设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稳步上升,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梅州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梅州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景点2家,3A 级旅游景区景点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市级旅游景区(点)5个,)53)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8个。

[11]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4家,其中四星级宾馆3家,三星级宾馆7家;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8家,其中国际社3家。

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约2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28.36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0.44%。

二、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分析(一)旅游产业化发展条件旅游产业化是指以旅游核心产业为龙头,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进而形成现代旅游产业的产业集群化的过程。

[12]旅游产业化是现代旅游业的基本业态,也是旅游产业化的动态发展行为,即由初级产业向高级产业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进军的产业进步过程。

[13]实现旅游产业化,既要有资源前提,又要有体制和机制条件,以及国家政策支持。

[14]2005年梅州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0以后,梅州市旅游业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旅游知名度越来越高,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梅州市不仅具备实施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而且处于实施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最佳时机。

1.具有世界震撼力的客家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梅州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之乡0、/足球之乡0、/华侨之乡0,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梅州名城的经典内涵在于客家文化。

梅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世界客都0和近代客家人文中心的地位,并赋存丰富的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客家文化景观和客家民俗风情。

全市已发现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处,古建筑206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颇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构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独具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景源。

这不仅使梅州成为外地客家人到客家祖籍地寻根祭祖、追寻文化记忆、延续文化继承、了却文化乡愁的旅游目的地,也使梅州成为外地非客家人到异质文化地观摩学习、了解和认识客家文化、体验客家异质文化旅游目的地。

2.山区后发优势为旅游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对落后的山区区位与交通条件一直是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瓶颈。

随着市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产业信息化等新经济形势的发展,梅州山区的比较优势在新一轮的劳动地域分工和区域竞争中逐渐凸现,山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越来越明显:由于经济欠发达未受工业化污染而使梅州保持着/一方净土0,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使梅州在世界生态经济发展潮流中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也使梅州在全球休闲经济发展潮流中建成周边发达地区的休闲度假与旅游中心成为可能,为旅游产业化(旅游产业、休闲产业、养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三年的成功/创优0经验和成果营造了良好的旅游产业化发展环境。

通过历时三年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梅州旅游业在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督、规范旅游服务行为、改善旅游环境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旅游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旅游经济运行的市场环境日益健全,全市已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两级旅游行政管理体系。

梅州成功/创优0所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为梅州实施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旅游产业化发展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全市出现民营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的强劲势头。

4.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旅游产业化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

梅州市委市政府顺应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潮流,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四个梅州0的发展战略,审时度势把旅游产业确立为梅州的重要产业,确立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全方位的支持。

在行政措施上实行政府主导,通过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掀起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举办文化旅游节、山歌旅游节等文化节庆推动旅游发展;在经济措施上鼓励旅游开发,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投资,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在宣传舆论上进行积极引导,树立旅游经济发展意识,打造/世界)54 )客都0旅游形象,统一宣传口号,实施跨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展销活动,利用各种节庆活动进行促销,提高梅州旅游的知名度。

(二)旅游产业化存在问题梅州旅游业因起步晚和基础差,仍处于旅游产业化的初级发展阶段,旅游产业的初级发展特征较为明显,亟待加强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研究,并通过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

1.旅游资源低水平开发,整合开发规模不足。

一是表现为项目开发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和项目规划指导,项目开发策划对客源旅游市场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存在重资源开发轻产品设计、重产品供给轻市场需求、重旅游开发轻旅游影响研究现象,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景区景点雷同,旅游资源开发多数停留于静态展示,产品文化内涵低,产品结构失调。

二是由于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较少,旅游开发投资有限,未能形成规模开发,对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0的整合开发不足,旅游开发中/小、低、散、差0问题突出:规模小、档次低、景区景点分散、管理服务水平差,存在旅游产业规模不经济。

2.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

梅州旅游产品开发门类较为单一,旅游活动的层次较低,旅游服务功能大多停留在散点的/认识型0观光旅游阶段,以寻根祭祖和观光旅游活动为主,对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集中于客家民居文化和客家饮食文化等物质文化资源,[2-5]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仍在探索之中,[7]没有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2000年以来,休闲度假、品尝客家美食、体验客家文化旅游等专题旅游线路开始出现,/客家美食节0、/客家山歌节0、/客家风情游0、/客家民俗游0成为客家旅游新亮点。

但旅游商品仅停留在美食类客家土特产,缺乏具有客家文化内涵和意义的旅游纪念商品,外延旅游产品和附加旅游产品开发严重不足,产业链条短,旅游产业强大的关联带动功能没有发挥,旅游产业的前瞻影响和后向影响弱小。

3.经营观念错位,产业化意识不强。

旅游经营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战略,存在短视行为,危害旅游产业的总体利益和持续发展。

在旅游开发中没有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关系:对于名人故居、名寺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及客家民居等物质文化资源,或因年久失修缺乏严格的保护而失去了旅游开发价值,或因低水平的开发而导致隐性破坏出现不可逆转的环境的破坏和退化;对于客家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或因物随岁移和交流同化、文化生态的保护意识淡薄,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也在逐渐消失、消亡,或受文化资源/商品化0影响,存在文化景观仿袭和滥造现象。

在市场营销中缺乏营策略,经营行为趋同化,为迎合客家热的发展,出现客家文化旅游概念泛化现象,忽视文化旅游的内涵和主题,危害梅州旅游形象。

4.旅游形象不突出,产品竞争力弱。

闽粤赣边区具有同质的客家文化且文化资源离散,景区景点雷同及区域同质旅游竞争是闽粤赣边区旅游面临最大的问题。

闽粤赣边区各县市在旅游开发中均以客家文化的主体和中心自居,龙岩有/客家摇篮0和/客家祖地0之谓,赣州与龙岩有/客家摇篮0之争,汀州既为/客家首府0,梅州又为/世界客都0。

由于景区开发规模与市场整合力度不够,对外宣传中缺乏统一的口号,梅州旅游整体形象较为模糊。

旅游部门曾提出/客都泉乡,休闲梅州0;/世界客都、中华泉都0; /客都泉乡,千色梅州0;/中华热泉之乡,世界客家之都0的宣传口号。

而文化部门则提出/世界客都,中国梅州0;/世界客都,文化梅州0的口号。

宣传口号的混乱弱化了客家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

由于整体形象不突出,知名度较低,产品文化内涵较低,产品竞争力有限,旅游市场吸引范围小,对国内中长距离的非客家人吸引力不大,外地非客家人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