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木炭、磷、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在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这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3.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学情分析
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三)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的运用可以将文本内容与现实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穿过课文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硫、碳、磷、铁、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
3.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
4.使学生掌握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演示氧气性质的课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于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总结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4.双主体模式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氧气的性质;
(二)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环节
1.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了解氧气的性质,主要以实验演示为主,结合实际情况为了达到教学目 的,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易于学生对新知的接受。

为了更好使学生知识我采用了一下的教学方法:
(1) 观察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是一项基本功,培养 了学生观
察的能力。

(2) 讨论法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集思广益,获得比较完整、深刻 的认识;调
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语 言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早在我国古代便有嫦娥奔月的传说,而在现代中国人通过自己的智慧,真正实现了 这一神
话,他便是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它是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火 箭升空的动力来自助推器内填充的一种液态的混合物,其中有一种物质叫做——液氧, 液氧的用途体现了氧气有哪些性质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氧气的世界。

( 图1) (图2)
[设计意图:图片的播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兴趣,生动形象 直观的画面,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早在我国古代便有嫦娥奔月的传说,而在现代中国人通过自己的智慧,真正实现了
这一神话,他便是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它是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箭升空的动力来自助推器内填充的一种液态的混合物,其中有一种物质叫做——液氧,
二經火箭
液氧的用途体现了氧气有哪些性质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氧气的世界
(2)•观看视频探索新知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本节课重点是氧气的性质,其中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是难点,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此环节实验较多,且产生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污染性物质,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演示实验操作繁琐,致使课堂效率较低;且在实验室收集的氧气无法保障实验的成功率。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的特点设计制作了形象逼真flash动画代替实际操作。

通过flash的展示可以完全克服以上的问题,使演示失误降为零。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讨论、交流、练习,更加充分的利用教学时间,增大的课堂教学密度。

[1].氧气的物理性质讨论总结
教师通过flash课件演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来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1 一标淮状况下,氣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n
(图3)(图4)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flash动画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使学生从以往的课本片面描述中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flash动画这种新颖的形式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的气氛更为活跃,作为一堂课的开始这很重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
[2].氧气的化学性质讨论总结
教师通过flash课件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在教师教导下书写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1—3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1—4铁在氧气中燃烧)
[设计意图:多媒体在本环节的应用,主要基于本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对于师生的健康不利;另外对于较大班型做演示实验不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本课件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通过课件演示
[实验1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1 —3]硫在氧气中燃烧
补充实验: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1 —4]铁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1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

以上实验按“演示(观察)—描述一记录一写出文字表达式”的顺序进行
[总结化学性质]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因此它常作为氧化剂。

[3]. 了解用途联系性质
了解物质的性质就是为了利用他更好地在生产、生活中为人类服务,请大家观看图片,总结氧气都有哪些用途?
多媒体展示氧气的用途图片:
(炼钢)
(气焊)
(给病人供给氧
(给登山运动员供给氧气)气)学生活动:讨论、总
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那么性质与用途有什么关系呢?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3.归纳概念阐述联系
(1)根据实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设计意图:沿着“实验一一推理一一归纳”的思维途径,使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获取知识的过程相统一,培养这种思维方式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氢气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通过以上的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两者的概念。


(2)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设计意图:强化两个概念,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它们。

通过学生观察,对比,以及分组讨论,小组归纳陈述,组间互相修改,教师从中点拨。

完全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把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本环节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A+4 AB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小结]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要着眼于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要着眼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没有跟氧发生反应。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化学反应类型的方法。

有氧气参加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4.回顾反思提炼升华
作业:课本70页4.5题
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人类生存之气一氧气,学习了它的物理性质及其化学性质;并了解了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一化合反应。

通过本节课得学习,我们应该掌握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这一学习方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书: 3.1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 A+4 AB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三•氧气的用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