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演出市场分析

北京演出市场分析

目录北京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时间截至2010年中 (3)1、北京演出市场发展现状 (3)(1)演出场次大幅增加,增长率出现反弹。

(3)(2)2009年演出票房收入突破10亿元,又创新高。

(3)(3)2009年演出市场吸纳观众人次突破千万,音乐类演出关注度较高。

(4)2、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三大演出网络逐步形成 (4)(1)北京、上海、广州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一阵营 (4)(2)云南、浙江、湖南、辽宁、天津、四川等地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二阵营 . 5(3)陕西、安徽、重庆、山西、江苏、西安、福建等地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三阵营 (5)3、北京演出团体活动现状分析 (5)(1)从区域分析,北京营业性演出以国内演出团体为主 (5)(2)从性质分析,北京营业性演出团体以民营团体为主 (5)(3)从类型分析,北京营业性演出团体以话剧类表演团体为主 (6)4、演出团体产业链拓展和整合成为主流 (7)5、北京市演出场所分布现状及趋势分析 (7)(1)、演出场所分布呈现西城、朝阳、东城“三足鼎立”格局 (7)(2)、以小剧场为主体的演艺聚集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7)(3)、剧院院线联盟成为演出场所跨区经营的主要方式 (8)6、北京市演出经纪机构现状和趋势分析 (9)(1)、民企为主的演出经纪机构和商演为主的经营业务 (10)(2)、北京演出经纪机构对市场反映敏感,波动显著 (10)(3)、演出经纪公司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成必然 (10)7、北京市演出票务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1)(1)、票务公司整体规模较小,专业票务网站以多票种销售为主 (11)(2)、演出票务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有望2011年出现 (12)(3)、演出票务公司垄断趋势逐渐显现 (12)2011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统计与分析 (13)一、演出场次情况统计 (13)1、按演出团体分类: (14)2、按艺术门类分类: (14)二、观众人数情况统计 (14)三、演出收入情况统计 (14)四、演出票价情况统计 (16)五、旅游剧场演出情况统计 (16)六、演出场次200场以上的剧场统计 (16)七、2011年演出市场简要分析 (17)1、大型体育场馆的演唱会比往年有大幅增加 (17)2、音乐剧票房增加,多项纪录创嘉绩 (17)3、演出市场呈百花齐放的趋势 (18)4、演出商有绕开北京到外地组织演出的趋势 (18)5、高精端的演出高票价问题仍然存在 (19)北京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时间截至2010年中1、北京演出市场发展现状(1)演出场次大幅增加,增长率出现反弹。

根据道略演出数据库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营业性演出场所共演出16836场,比2008年增长了20多个百分点,增长率出现大幅反弹;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营业性演出7701场,同比增长7.68%;可以预测2010年北京市营业性演出可达到18000场左右。

其中,音乐类、歌舞类、儿童剧类演出增长速度最快(见图1)。

图1 2006-2009年北京演出场次对比(2)2009年演出票房收入突破10亿元,又创新高。

据统计,2009年北京市全年演出收入约10亿元,比2008年增长59.49%。

其中国家大剧院等15个综合型多功能演出场所演出收入达46171.1万元,占46%;鸟巢、工体、首体等8个大型体育场馆也成为演出主力,演出收入为23178万元,占23%(见图2)。

图2 2006-2009年北京演出收入对比(3)2009年演出市场吸纳观众人次突破千万,音乐类演出关注度较高。

据统计,2009年全市营业性演出场所共吸引观众1167万人次,比2008年增加44%,其中音乐类演出观众人数最多,达到286万人次,占全年观众总人次的24.76%,是2007年的近3倍。

由此可见,观众对音乐类演出关注较大。

2、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三大演出网络逐步形成(1)北京、上海、广州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一阵营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集中营,其演艺事业的发展也在全国范围内走在了前列。

同时,随着今年5月份广州大剧院的建成,国内首次出现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三家国家级剧院三足鼎立的局势,三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必将形成地域性演出的繁荣发展态势;另外,三大国家级音乐产业园区已确定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立,这些音乐产业园区是集音乐团队的聚集、音乐作品的创作、宣传推广和对外演出等于一体的集聚地,必将对演出市场区域分布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一阵营。

(2)云南、浙江、湖南、辽宁、天津、四川等地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二阵营根据道略演出数据库对全国演出市场的监测,近几年,云南、浙江、湖南、辽宁、天津、四川等地的演出市场出现大繁荣景象,并且都有自己的特色化发展行业。

云南旅游演出业已经建立了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如最具代表的《云南印象》;浙江民营戏剧发达,农村演出市场的繁荣程度在全国位居前列;湖南娱乐性演出在全国的影响力巨大;辽宁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二人转连锁品牌已经走出国门;天津的相声和四川名人大型演出效应都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省市逐渐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二阵营。

(3)陕西、安徽、重庆、山西、江苏、西安、福建等地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三阵营随着全国大型演出剧团转企改制的大力推进,陕西、安徽等地在安徽演艺集团、重庆演艺集团、陕西演艺集团、西安演艺集团、山西演艺集团等演出集团的推动下,演出市场非常活跃,发展潜力巨大。

演出市场的专业化定位和全国品牌打造成为演出市场第三阵营主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3、北京演出团体活动现状分析(1)从区域分析,北京营业性演出以国内演出团体为主据统计,2009年国内演出团体在京共演出15075场,占北京总演出场次的91.9%,比2008年同期增长19.5%;外国演出团体在京共演出1257场,比2008年同期增长134%;港台演出团体及个人在京演出有所减少,共演出65场,比2008年同期减少26.1%。

(2)从性质分析,北京营业性演出团体以民营团体为主据统计,北京地区从事营业性文艺表演的团体共计202家,其中国有团体59家,占北京演出团体总数的29.2%;民营等团体143家,占团体总数的70.8%。

(3)从类型分析,北京营业性演出团体以话剧类表演团体为主话剧类表演团体是北京市文艺表演团体的主体,所占比例近40%,而话剧表演团体中,民营剧团又占据了绝大部分。

据统计,从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3月8日,北京演出市场有427个不同的话剧剧目上演,平均1天1部新剧登台。

其次为音乐类表演团体,包括音乐剧、歌剧、音乐会等表演团体,占据所有表演团体的32.5%。

其余依次为歌舞类、儿童剧类、京剧类、地方戏曲类表演团体。

北京民营话剧团体是北京营业性演出团体的绝对主体。

近几年,北京演出市场打造出了一批品牌民营剧团,包括戏逍堂戏剧工作室、开心麻花、雷子乐笑工厂、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林兆华戏剧工作室等。

民营话剧团体正在北京演出市场上进行着一项又一项创新和突破。

例如,2009年开心麻花剧团推出了“开心麻花2010・贺岁大业”,演出季中的三部作品《江湖学院》、《白日梦》和《索马里海盗》票房突破千万大关,成为民营话剧团体票房的一个里程碑。

北京民营话剧团体在北京演出市场上的日趋活跃,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

2009年,国家发改委和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放宽民营表演团体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对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民营表演团体在人员培训、演出场地和演出器材方面给予必要帮助和资金支持。

政府的全面支持为北京民营话剧团体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二是民营话剧团体创作的作品市场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

其作品大多以都市情感戏和幽默搞笑戏为主,娱乐化程度越来越高。

另外,其创作的内容与民众生活的紧密性增强,更具有时代特征;三是民营话剧剧团有很强的市场运作能力。

民营话剧演出团体在市场定位、策划宣传、人员管理、成本控制、吸引资金、营销服务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

比如戏逍堂推出话剧工业标准化生产,实现话剧的量产化。

按照这一创新的模式,戏逍堂自2005年的4年来,演出的剧目达到21部,演出场次超过2200场,票房收入超过2000万元。

按照其工业化生产的计划,2010年戏逍堂将实现年产话剧量1900场,年观众总数超过30万人。

4、演出团体产业链拓展和整合成为主流北京演出团体由于受到场地少、租金高以及资金、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制约,整体盈利状况欠佳。

近几年来,演出团体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和“场制合一”领域均实现了突破。

第一,演出团体正在逐渐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纵向环节。

演出团体收入由纯演出收入转向动漫、图书、服装、玩具、食品、主题公园等多个领域。

例如,北京木偶剧院,从单一经营木偶演出向儿童娱乐业发展,正在形成木偶演出、影视、动漫、图书、网络、玩具一体化的文化产业链,打造中国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园;第二,剧场运作和戏剧制作相结合的“场制合一”模式逐渐成熟。

“场制合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缺乏场地和资金的演出团体的创作压力,对精致优秀作品的问世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北京杂技团、繁星小剧场、中国木偶剧院、蜂巢剧场和北青盈之宝剧场等都在完善和推动“场制合一”的演出市场模式。

5、北京市演出场所分布现状及趋势分析(1)、演出场所分布呈现西城、朝阳、东城“三足鼎立”格局据道略演出数据库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共有营业性演出场所107家。

这107家营业性演出场所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其中西城区、朝阳区和东城区三个区域的演出场所占93%以上,分布非常集中。

其中西城区的演出场所最为集中,共有36家(原宣武19家,老西城17家),占演出场所总数的33%;朝阳区演出场所数为34家,占32%;其次是东城区,有演出场所30家,占比达28%。

(2)、以小剧场为主体的演艺聚集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以西城区、海淀区、东城区和怀柔区等区域为核心的演艺聚集区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演艺聚集区以小剧场群的建设为主。

例如,西城区将重点建设天桥演艺聚集区,规划建立天桥表演艺术中心、东方演艺城两个大型演艺剧场和30个左右小剧场群,发展戏曲、相声、杂技、话剧、歌舞剧、儿童剧等多种业态的演艺形式;海淀区将重点建设西山文化创意大道演艺聚集区,规划建设10多个小剧场群;东城区将启动王府井(包括儿艺、人艺等在内)、东二环(包括保利剧院、蜂巢剧场在内)、银街、隆福寺和交道口五大剧场群建设等。

以小剧场为主体的演艺聚集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主要基于三大因素的驱动。

第一,小剧场与剧目演出的供求不平衡状态促使演艺聚集区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