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文化
周易文化赏析
第一章 绪论
关于《周易》
学习《周易》的意义 课程主要内容与结构
周易概念有四层同心圆结构,现在,
我们第次由里向外展开这四层结构。 现在要讲的是外面两层内容: 易学范畴的内容和周易文化范畴的内 容
周易 易学 文化 体系 易传 易经
周易文化四层 同心圆示意图
周易文化“一核”“四纲”框架
陆羽,字鸿渐 ——《渐》卦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 羽可用为仪,吉。” 蒋介石,字中正 ——《豫》卦六二爻辞:“介于石,不终 日,贞吉”。《彖》曰:“不终日,贞 吉”,以中正也。
太极图
韩国国旗
第二节 《周易》: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众学之源 价值与意义
(一)五经之首与大道之源
取象比类,是象数思维的基本特征。从思 维借助于“卦象”这一点看来,它富有形 象思维的特点;从取象的目的在于“比类” 而言,它有着逻辑思维的特性,因此,取 象比类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诱导的 特殊思维方法。
阴阳对称,刚柔调和是象数思维的致思准 则。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相反相成,对 称互补,构成统一和谐的宇宙万物,这一 对称协调原理,在传统医学、药学、方剂 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气功、武术乃至书法、 美术中都有巧妙的表现,在传统的建筑结 构、园林布局中,运用得更是淋漓尽 致。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位 列“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 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 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 的热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 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在人类轴心期时代,只有一本书是由
八卦记忆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之象
乾 天 健 父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顺 动 入 陷 丽 止 悦 母 长男 长女 中男 中女 少男 少女
《易传》(《周易》大传)——战国秦汉
(1)《彖传》上下;(2)《象传》上下; (3)《文言传》; (4)《系辞传》上下;
八卦
五行
阴阳
星宿
干支
周易文化的主干体系(十二目)
伦理学
养生学 中医药学 天人学
经世学
兵学
八卦
星宿
五行 干支
命理学
象阴 数
姓名学
堪舆风水学 义阳 占 预测学
节气物候学
占相之学
第一节《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
《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与朝代、年号 《周易》与人名 其他
1、《周易》中的成语 革故鼎新 (《杂卦传》:《革》,去故也,《鼎》,取 新也。 ) 否极泰来 (《否》《泰》 ) 三阳开泰 ( 十二消息卦之《泰》卦。)
汉武帝 刘彻 “建元” ——《乾》“乾,元亨利贞”;《乾· 文言》元 者,善之长也。” 晋武帝 司马炎 “咸宁” ——《乾· 彖》“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 —— 《系辞》“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唐高宗 李治 “咸亨” ——《彖辞》“含弘广大,品物咸亨”
3、《周易》与人名
强调序列,注重节律,是象数思维的突出优点。 易学从来注意自然界大自天体小到草木的运动发 展的周期性。主张“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 时”,违反天时,人必受到自然的惩罚。宋代理 学家朱熹,在《周易》卷首附入河图、洛书、伏 羲八卦、文王八卦、六十四卦方图、圆图等,这 些易学图式反映了神妙的象数思维方法的特征, 至今引起海内外科学家的注视。现代计算机的鼻 祖莱布尼兹,早已声称他所创立的二进制原理与 《易图》(指六十四卦圆图)“完全一致”,著 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更把易学中的阴阳太极图设 计在丹麦国王授予他的勋章中。这表明太极图所 反映的思维方法受到西方科学家的极大推崇。
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那 就是《周易》;在中国文化历史上, 只有一本书是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 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国科学文 化发展进程中,只有一本书对人文和 科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那就是《周 易》。 《周易》是华夏文明的总源头,是中 华文化的聚焦点。
(二)众学之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道广大,无所 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 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 说”。
古经本是占筮之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 阴爻(- -),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 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 爻。古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 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 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 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 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 至汉以来传本未变。
(2)文字系统
《周易》的文字系统即旧所谓“卦 辞”“爻辞”,统称“筮辞”。卦辞和爻 辞是一个整体,它们包含两个层次:一是 “述”,是编者引用的当时流行的歌谣 (以及少量原始史记),它们都是非常生 动形象的,所以往往属于所谓“象辞”; 二是“作”,是编者加上的占断吉凶的辞 语,如“吉”“凶”“悔”“吝”等,往 往属于所谓“占辞”。
二、《周易》的基本构成
(一)周易《古经》 符号系统 (卦爻画——象数) 文字系统 (卦爻辞——义理) 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上经与下经
(二)易传(十翼)
象传(上、下) 文言传(乾、坤) 系辞传(上、下) 说卦 序卦 杂卦
《易经》(《周易》古经)——殷末周 初
整体思维,体现了象数思维的合理内核。 易学将人体小宇宙和自然大宇宙都看作有 机统一的整体,对待每一件具体事物,首 先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考虑它与 其相关事物的相互制约的整体关系,这种 思维方法,实际上包含着原始的系统论思 想。传统医学可说是整体医学,它采用整 体诊断与整体治疗方法,从开放中求得整 体机制的平衡发展,是其精髓。
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 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 爻。 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 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 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 (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 的基本组成单位。
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 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 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 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 系辞· 上》说: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 也叫经卦或单卦。
第三节:课程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周易》泛说
《周易》书名的含义 《周易》的基本构成 《周易》的形成过程 《周易》的主要特征
一、《周易》的含义
“易道周普”说(郑玄《易纬》) “周代之易”说(孔颖达) “日月为易” 变易、不易、简易
三部《易经》
夏朝易经——《连山》 商朝易经——《归藏》 周朝易经——《周易》
三、周易的形成过程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 艺文志》) “四圣一揆”(王夫之《周易内传》)
伏羲画卦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 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象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
文王重卦
《史记》:“盖文 王拘而演《周易》” (一说伏羲重卦, 又说神农)
坤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
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用六 ——上六 ——六五 ——六四 ——六三 ——六二 ——初六
—— —— —— —— —— —— ——
利永贞。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黄裳。元吉。 括囊。无咎无誉。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履霜,坚冰至。
(1)符号系统(卦爻符号)
(2)文字系统(卦辞爻辞)
(1)符号系统
《周易》的符号系统就是六十四卦的卦爻 符号体系。最基本的是两种符号,即“- -” (旧称阴爻)和“—”(旧称阳爻)。根据 后来儒家学者的解释,这就是“阴阳”, 叫“两仪”。将这两种符号“爻”重叠起 来,就能构成各种层次的“卦”:两两相 重,可得“四象”(后来邵雍称为:太阴, 少阴,太阳,少阳);三三相重,可得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再将八 卦两两相重,即得整个《周易》的六十四 卦。
阴阳:《易传· 系辞· 上》说:“一阴一阳 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 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 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 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 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 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周易》的主旨, 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 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5)《说卦传》; (6)《序卦传》;
(7)《杂卦传》。
《周易》大传
“大传”古称“十翼”,意指十种对“经” 具有附翼辅助作用的文献;事实上,它们 是七篇文献。这些文献旧说乃是孔子所作; 但比较可靠的理解是,它们应是孔子后学 的作品,其中记录了孔子本人的许多关于 《周易》的理解阐释(所以其中多有“子 曰”字样)。
(二)《周易》的义理内涵
生生日新的总体宇宙观 自强不息的大有为之道 人文化成的价值理想 崇德广业的人生追求 忧勤惕厉的忧患意识 与时偕行的时的哲学
孔子与《周易》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序 彖、系、象、说卦、 文言。读易,韦编三 绝。” 《论语· 述而》: “子曰: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 大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