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恒生置业有限公司####市百诚大厦节能评估报告书二〇一一年十二评估人员技术专家姓名签字项目摘要表目录前言1第 1 章评估依据 (3)1.1 评估范围和内容 (3)1.2 评估依据 (3)第 2 章项目概况介绍 (9)2.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9)2.2 项目基本情况 (9)2.3 项目用能情况 (12)2.4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 (25)第 3 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31)3.1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31)3.2 工程方案节能评估 (33)3.3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34)3.4 本章评估小结 (37)第 4 章节能措施评估 (38)4.1 节能技术措施概述 (38)4.2 项目节能管理措施 (49)4.3 单项节能工程 (53)4.4 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 (53)4.5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53)4.6 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54)4.7 本章评估小结 (54)第 5 章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核算 (55)5.1 节能评估前项目能源利用情况 (55)5.2 能评后项目能源利用情况 (60)5.3 本章评估小结 (61)第 6 章项目能源消费及能效水平评估 (62)6.1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 (62)6.2 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 (63)6.3 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 (66)6.4 项目能效水平评估 (66)6.5 本章评估小结 (67)第7 章结论 (68)附件1、项目位置图附件2、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件3、变压器损耗及电路损耗计算附件4、项目能量分配表附件5、项目能量平衡表附件6:项目能源网络图前言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9 17日发布了第六号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节能评估暂行办法”),节能评估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1000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为了贯彻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6号),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从源头上抓好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于2011年1 13日发布了《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皖发改环资[2011]18号),该办法在节能评估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增加规定“建筑面积2万㎡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或20万㎡及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独立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本次####市百诚大厦由安徽恒生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456.8㎡,规划总建筑面积22544㎡(含地下建筑面积),其中商业建筑面积2206.2㎡、办公建筑面积12316.7㎡、餐饮2135.6㎡、娱乐用房1103.1㎡,地下总建筑面积4782.4㎡;配套给排水、变配电、消防、道路、环卫及绿化等辅助设备。
该项目重点考虑了节能综合效果,尽可能降低综合能耗,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测算,项目实施并投入运行后,正常年消耗电力190.58万kW.h,天然气4.38万m³及新鲜水1.96万吨。
该项目属于公共建筑,其总建筑面积22544㎡,根据《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皖发改环资[2011]18号)的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提交节能评估报告书以便节能审查。
第 1 章评估依据1.1评估范围和内容1.1.1评估范围本节能评估报告书评估范围主要是对####市百诚大厦建成并投入运营后,项目建设区域内的设施及设备的能源消耗量及消耗水平,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
1.1.2评估内容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划、产业政策和能源利用相关规定,对上述项目进行合理用能分析的评估。
主要评估内容如下:1、能源供应情况评估;2、项目设计方案节能评估;3、项目能源消费和能效水平评估;4、节能措施评估等。
评估的目的主要是对项目的用能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作为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1.2评估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 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 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年3 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 1日施行);5、《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 号);6、《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7、《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1号;8、《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9、《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10、《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1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6号令);1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 号;13、《重点节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14、《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15、《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174号);16、《关于印发<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的通知》(建质[2008]19号);17、《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07]1393号);18、关于印发安徽省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皖发改环资[2011]18号);19、《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及2011年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2011]76号);20、《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9号);21、《安徽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建科〔2006〕76号);22、《安徽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建设〔2006〕115号);23、《安徽省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管理办法》;24、《安徽省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2.2相关发展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3、《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
1.2.3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 版);3、《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建设部1996年发布)。
1.2.4设计、管理方面的标准和规范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3、《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5、《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587-2009);6、《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8222-2008)7、建设部《关于试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通知》(建科[2008]80号);8、《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科[2008]118号);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质[2006]277号;1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建设[2009]290号);11、《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1467-2011);1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13、《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科[2007]205号);1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15、《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 132-2001;1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1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1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门)》JCJ26-95;2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2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5、《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2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2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28、《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2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30、《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3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3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3、《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24789-2009);34、《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 /T 18870-2002);3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36、《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GB50582-2010);37、《清洁生产标准宾馆饭店业》HJ 514-2009。
1.2.5设备能效标准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06);3、《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2006);4、《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03);5、《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790-2009);6、《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153-2009);7、《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2010);8、《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