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核心专业课。
该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掌握汽车运动、受力的基本规律,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相应的评价试验方法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结构和使用因素等,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一、课程内容1.0 引言汽车动力性的定义,汽车动力性的理论分析过程。
1.1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汽车动力性的评定指标,各评定指标的含义,汽车动力性指标的测定条件与一般数值。
1.2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汽车驱动力的定义与计算公式,驱动力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驱动力的影响因素,驱动力计算;汽车驱动力图的含义,驱动力图的绘制方法。
滚动阻力的成因,滚动阻力的计算方法,弹性车轮在硬路面上滚动时的受力分析,路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与驱动力之间的区别;滚动阻力系数的含义,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典型路面滚动阻力系数的数值。
空气阻力的含义与构成,空气阻力的计算方法;空气阻力系数的含义,空气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空气阻力系数的典型数值。
坡度阻力的含义,坡度阻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阻力的含义,道路阻力的计算公式。
加速阻力的含义,加速阻力的计算方法;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的含义。
1.3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汽车行驶方程式,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含义,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绘制方法。
运用汽车行驶方程式和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确定各动力性指标的方法;运用汽车行驶方程式和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确定各动力性指标和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
动力特性图的含义,动力特性图的绘制方法,运用动力特性图确定各动力性指标。
1.4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汽车行驶附着条件的含义,汽车行驶附着条件的数学表达;附着力、附着系数、附着率的含义,典型路面附着系数的平均值范围。
汽车在坡道上加速行驶时确定路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受力分析方法,路面法向反作用力的计算公式;路面法向反作用力各构成部分的含义,路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影响因素,路面法向反作用力主要构成部分的计算公式;运用路面法向反作用力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汽车在坡道上加速行驶时确定路面切向反作用力的受力分析方法,路面切向反作用力的计算公式;路面切向反作用力各构成部分的含义,路面切向反作用力主要构成部分的计算公式;运用路面切向反作用力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通过受力分析得到旋转质量换算系数计算公式的方法。
汽车加速和上坡行驶情况下附着率的确定方法,附着率的计算公式,等效坡度的含义;运用附着率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汽车高速行驶情况下附着率的确定方法,影响附着率的因素和降低附着率的方法。
根据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和附着率分析汽车的动力性。
1.5 汽车的功率平衡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汽车功率平衡图的含义,功率平衡图的绘制方法;运用功率平衡图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1)汽车动力性的定义与评定指标;2)汽车驱动力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汽车的驱动力图及其绘制方法;3)滚动阻力的成因、计算方法、影响因素;4)空气阻力的含义、构成、计算方法;5)坡度阻力的含义、计算方法;6)道路阻力的含义、计算公式;7)加速阻力的含义、计算方法;8)汽车行驶方程式,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含义及绘制方法,动力性分析计算;9)动力特性图的含义及绘制方法;10)汽车行驶附着条件的含义、数学表达,附着力、附着系数、附着率的含义;11)汽车在坡道上加速行驶时路面法向反作用力与路面切向反作用力的受力分析方法;12)汽车加速和上坡行驶情况下及高速行驶情况下附着率的计算与分析,考虑附着条件的汽车动力性分析;13)汽车的功率平衡方程与功率平衡图。
三、考核要求1)汽车动力性的定义与评定指标掌握汽车动力性的定义,了解汽车动力性的理论分析过程。
掌握汽车动力性的评定指标,理解各评定指标的含义,了解汽车动力性指标的测定条件与一般数值。
2)汽车驱动力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汽车的驱动力图及其绘制方法掌握汽车驱动力的定义与计算公式,理解驱动力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了解驱动力的影响因素,能够熟练地运用驱动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理解汽车驱动力图的含义,掌握驱动力图的绘制方法,能够熟练地绘制驱动力图。
3)滚动阻力的成因、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理解滚动阻力的成因,掌握滚动阻力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弹性车轮在硬路面上滚动时的受力分析,理解路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与驱动力之间的区别;理解滚动阻力系数的含义,了解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知道典型路面滚动阻力系数的数值。
4)空气阻力的含义、构成、计算方法理解空气阻力的含义与构成,掌握空气阻力的计算方法;理解空气阻力系数的含义,了解空气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知道空气阻力系数的典型数值。
5)坡度阻力的含义、计算方法理解坡度阻力的含义,掌握坡度阻力的计算方法。
6)道路阻力的含义、计算公式理解道路阻力的含义,掌握道路阻力的计算公式。
7)加速阻力的含义、计算方法理解加速阻力的含义,掌握加速阻力的计算方法;理解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的含义。
8)汽车行驶方程式,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含义及绘制方法,动力性分析计算掌握汽车行驶方程式,理解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含义,掌握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熟练地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掌握运用汽车行驶方程式和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确定各动力性指标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汽车行驶方程式和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确定各动力性指标和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
9)动力特性图的含义及绘制方法理解动力特性图的含义,掌握动力特性图的绘制方法,能够运用动力特性图确定各动力性指标。
10)汽车行驶附着条件的含义、数学表达,附着力、附着系数、附着率的含义理解汽车行驶附着条件的含义,掌握汽车行驶附着条件的数学表达;理解附着力、附着系数、附着率的含义,了解典型路面附着系数的平均值范围。
11)汽车在坡道上加速行驶时路面法向反作用力与路面切向反作用力的受力分析方法掌握汽车在坡道上加速行驶时确定路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受力分析方法,会推导路面法向反作用力的计算公式;理解路面法向反作用力各构成部分的含义,了解路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影响因素,掌握路面法向反作用力主要构成部分的计算公式;能够灵活运用路面法向反作用力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掌握汽车在坡道上加速行驶时确定路面切向反作用力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推导路面切向反作用力的计算公式;理解路面切向反作用力各构成部分的含义,掌握路面切向反作用力主要构成部分的计算公式;能够灵活运用路面切向反作用力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12)汽车加速和上坡行驶情况下及高速行驶情况下附着率的计算与分析,考虑附着条件的汽车动力性分析掌握汽车加速和上坡行驶情况下附着率的确定方法,能够推导附着率的计算公式,理解等效坡度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附着率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掌握汽车高速行驶情况下附着率的确定方法,了解影响附着率的因素和降低附着率的方法。
能够根据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和附着率分析汽车的动力性。
13)汽车的功率平衡方程与功率平衡图掌握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理解汽车功率平衡图的含义,掌握功率平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熟练地绘制功率平衡图;能够灵活运用功率平衡图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一、课程内容2.0 引言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定义,汽车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意义。
2.1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定指标,各评定指标的含义;一些典型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指标数值。
2.2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汽车等速行驶工况、等加速行驶工况、等减速行驶工况和怠速停车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方法;掌握和运用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计算公式;由等速、等加速、等减速、怠速停车工况组成的循环工况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2.3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汽车使用方面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影响机理与改善途径;汽车结构方面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与改进措施;无级变速器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原理。
2.4 电动汽车的研究电动汽车的研究进展、基本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定义与评价指标;2)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3)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4) 电动汽车。
三、考核要求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定义与评价指标掌握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定义;掌握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定指标,理解各评定指标的含义。
2)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掌握汽车等速行驶工况、等加速行驶工况、等减速行驶工况和怠速停车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计算公式;能够进行由等速、等加速、等减速、怠速停车工况组成的循环工况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3)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掌握汽车使用方面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影响机理与改善途径;掌握汽车结构方面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与改进措施;了解无级变速器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原理。
4) 电动汽车了解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一、课程内容3.1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汽车比功率的概念;汽车比功率与汽车总质量的关系;发动机功率的选择方法。
3.2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最小传动比的不同选择对汽车功率平衡图带来的变化;通过汽车功率平衡图分析最小传动比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3.3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确定最大传动比需要考虑的因素;根据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和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确定最大传动比。
3.4 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确定挡位数的影响因素;按等比级数分配传动比的优点;按等比级数确定各挡传动比。
3.5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综合运用燃油经济性-动力性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1)汽车发动机功率的选择;2)传动系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3)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4)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三、考核要求1)汽车发动机功率的选择理解汽车比功率的概念;了解汽车比功率与汽车总质量的关系;掌握发动机功率的选择方法。
2)传动系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理解最小传动比的不同选择对汽车功率平衡图带来的变化;能够熟练地通过汽车功率平衡图分析最小传动比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掌握确定最大传动比需要考虑的因素;能够熟练地根据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和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确定最大传动比。
3)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了解确定挡位数的影响因素;理解按等比级数分配传动比的优点;能够熟练地按等比级数确定各挡传动比。
4)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了解综合运用燃油经济性-动力性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方法。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一、课程内容4.0 引言汽车制动性的定义,汽车制动性的重要意义。
4.1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各评价指标的含义;一些汽车制动性评价指标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