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 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 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啊!他难道是 哄她吗?他想她的钱。她卖掉一生换来的几个 钱?仅仅这一转念使她暴躁起来,就算她错怪 了他,他为她吃的苦,抵得过她为他吃的苦么 ?好容易她死了心了,他又-她,她恨他,他 还在看着 她的眼睛,虽然隔了十年,人还是 那个人啊!就算他是骗她的,迟一点发现不 好么?即使明知是骗人的,他太会演戏了,也 跟真的差不多。
《茉莉香片》片段
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龙, 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一隅 的紫色的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 年深月久,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 也死在屏风上。
《红玫瑰与白玫瑰》片段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 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 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 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 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 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 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 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 有条有理的。”
2、独特的主题和视角,与四十
年代乃至整个新文学主流话语拉 开距离。
在金钱和情欲主宰下的都市男女的爱情和婚 姻,是张爱玲小说的独特角度。 远离主流文学话语,通过日常生活来写文明 与人性的哀歌,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是 张爱玲小说的独特主题。
3、特别善于创造意象,通过
暗示性、象征性的意象丰富小 说内涵。
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对市民文化的批判。
曹七巧的形象揭示了金钱扭曲人性、毁灭人 性的悲剧。 曹七巧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男权文化中女性 的悲剧命运。
她的婚姻是哥嫂安排的;爱上姜季泽是她宿命;
悲剧的永恒性
开头:三十年前的月亮升起来了,„„ 结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巳沉下去了,三十 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 有完— —完不了。
《红玫瑰与白玫瑰》片段
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 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 魂。惟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 记她的灵魂。
《我的天才梦》片段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別无生存的目标。
生命是一袭华美得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金锁记》片段
“上海传奇”:《金锁记》
这部小说以上海为背景,是张爱玲的代表作, 创作于1943年,被当时著名的评论家傅雷称 为是当年“文坛最美的收获”。 张爱玲最擅长写的是都市男女的情欲、金钱 的故事。这部小说是其中最深刻、最惊心动 魄的一部。
“上海传奇”:《金锁记》
小说写上海的市井女子曹七巧由父母兄嫂 做主,嫁给大户人家的身体残疾的大少爷, 一生情欲得不到满足 ,金钱便成为她生 命的惟一中心。 金钱的枷锁压抑、禁锢了情欲,在金钱与 情欲的双重压力之下,曹七巧心理极度扭 曲、变态。
女性悲剧命运的永恒性,通过月亮 意象贯穿全篇,一再被暗示出来。
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魅力
1、丰富多彩的心理描写,体现中西、 新旧融合的特点,标志着中国现代小 说心理描写手法的成熟。
融合中西方心理描写的手法,通过具有象 征意味的意象、视角转换等方式,把人物 动作、言语、服饰与心理感受打成一片, 有新意,又有明显的传统文学的痕迹。 还善于通过环境的渲染来衬托、暗示人物 的心理变化。
《倾城之恋》片段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 类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 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 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 在这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 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红玫瑰与白玫瑰》片段
“地板正中躺着烟鹂的一双绣花鞋,微带 八字式,一只前些,一只后些,象有一个不 敢现形的鬼怯怯向他走过来,央求着。”
“上海传奇”:《金锁记》
作品写出了曹七巧心灵扭曲的整个过程。 性压抑——金钱禁锢情欲——心理变态。 曹七巧变态心理的表现:财产危机症、 虐待狂、性变态。
曹七巧是底层的市民形象,贪占便宜、
粗俗、缺乏教养。 以青春为代价,换来了金钱,有了安全 感,但是,黄金的枷锁已经使她失去了 爱的神经。对一个斤斤计较的、庸俗的 小市民而言,还有比钱更重要的吗?
《留情》 片段
米先生回到客厅,立在书桌前,„„清一色 的盒子,冰纹笔筒,水盂、纲钥匙,碰上去 都是冷的,阴天,更显得家里窗明几净。
张爱玲的爱情观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 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 “哦,你也在这里吗?”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 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 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金锁记》片段
„„. 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 穷的痛苦,单是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 多少回了,为了要按奈她自己,她进得全身 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错。 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 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 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 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4、小说的语言、艺术形式与情
节内容上体现出新旧融合,雅俗 共赏的特点,丰富并发展了现代 小说艺术。
旧、俗:承袭中国古典小说结构手法,借鉴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故事内容通俗,可读性强 的特点。 雅、新:语言精致典雅,艺术技巧精湛。小 说艺术技巧追求创新,大胆应用西方小说的 技法,丰富并发展了现代小说艺术。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 细细的喜悦,„,这些年来,他跟她捉迷藏 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 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 了。人生就是这样错综复杂,不讲理。当初, 她为什么嫁到姜家呢?为了钱么?不是的,为 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 爱。
《金锁记》片段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小说反映了渺小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 无奈和悲哀。
“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 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事 果?„„失去了记忆的文明人在黄昏里跌跌 绊绊摸来摸去,像是找着点什么,其实什么 都完了。”
这些问题……我来试一试
对这段传奇爱情故事,小说重点描写的是范 柳原与白流苏的调情表演,作者为什么这样 写? 范、白两个人之间真的有爱情吗?范柳原的 爱情与白流苏对爱情的期待和想象一样吗?
一个苍凉的手势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显赫的家世
童 年 张 爱 玲
张爱玲 与父亲、弟弟
大红大紫的张爱玲
胡兰成
一、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1920出生于天津,原名张煐,有着显赫的家世。童
年和青少年时代在上海度过。
1943年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引起文坛
瞩目。同年,代表作《金锁记》发表,震惊文坛。 被称为文坛的奇才。这篇小说被当时的文学平论家 傅雷称为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1944年在上 海出版小说集《传奇》,出版后的第四天即销售一 空,轰动上海文坛。这部小说集多次再版,成为现 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小说集之一。
“香港传奇”:《沉香屑:第一炉香》
故事背景是40年代末期的香港。小说写年轻 女子葛薇龙“由良而娼”,走向“沉沦”的 故事。 她对自己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她与那些街 头妓女的区别,只在于“她们是不得已,我 是自愿的!” 一句话写尽了葛薇龙的悲哀和 无奈。 以金钱和情欲作为描写都市男女的视角,在 第一篇小说中就基本奠定了。
一、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40年代末,除了写小说意外,还从事电影剧
本创作《不了情》《太太万岁》等。
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1995年死
于洛杉矶公寓。
晚年除了创作以外,还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有《红楼梦梦魇》,翻译晚清时期的通俗小 说《海上花列传》。
二、张爱玲小说的特点
没落贵族家庭的女性生活,是张爱玲最擅长 的题材。 受到金钱和情欲主宰的都市男女的爱情和婚 姻,是张爱玲小说的独特角度。 远离主流文学话语,通过日常生活来写文明 与人性的哀歌,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是 张爱玲小说的独特主题。 尽管题材狭窄,但是对人性的揭示却达到了 相当的深度。
“双城故事”:《倾城之恋》
小说极富传奇色彩,以上海和香港为背景。 白流苏是破落户大家族的闺秀,离婚后回到娘家。 当遇到富有的华侨子弟范柳原之后,她就把自己仅 有的青春、名誉都压在了这桩婚姻上。而范柳原并 未打算娶白流苏,只跟她调情,给她情妇的地位和 身份。 香港沦陷,阻止了范柳原的返程,在战乱中他们之 间有了患难夫妻的感觉和情分。最终,白流苏成了 名正言顺的范太太。
善于推陈出新,赋予旧的意象以新意,还
巧妙应用色彩的参差对比来结构意象 ,获 得鲜明的视觉效果。暗示性、象征性的意象 使原本抽象的东西,成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具有具体可感的形态,而且使小说内涵富有 张力。 例如月亮,镜子,墙,时钟,绣在屏风上的 鸟等意象。
《金锁记》片段
“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 的夜漏——一滴,两滴„„一更,二更„„ 一年,一百年。” ——触觉 他到窗前,揭开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阳 色窗帘,季泽正从堂里往外走,长杉搭在臂 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 绸裤垮,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排着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