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类别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官培训手册资料
中医类别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官培训手册资料
各考室配备计时器。
三、考官、考务人员配备、要求
第一、二、三站考室均配有考官 第二、三站每考室配备三名考官 第二站每考室须有一名女考官 考官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 考生接待处、侯考室、第一考场须配备若干名考务 人员 配备若干名引导员
四、考场纪律
考官、考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机密级保密规定 考站内考生、考官及接触考题、标准答案的人员, 不能随身携带任何通讯工具 接触考题、标准答案的人员不能存留、摘录试题、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官依法公正执考、执行回避制度。 按保密条例领取、封存、保管试题等。
二、考站布置及器材准备
考站内各种标识清晰。
侯考室醒目处张贴考生须知、考站分布图、考试流
程图;配备急救箱、饮水桶。
第一站考场配备桌椅,考生间距规范。 第二站考室配备符合考试操作要求的检查床和多用 途医学教学模拟人,并准备以下器材:
二、考站布置及器材准备
听诊器、台式血压计(水银)、叩诊锤、压舌板(一次性)、 手电筒、消毒手套、消毒器具、消毒液、消毒棉球(纱布)、 消毒棉签、液体石蜡、75%和95%酒精棉球、2%碘酒或碘伏棉 球、消毒滑石粉、胶布、皮尺、镊子。 脉诊垫、毫针(0.5寸、1.0寸、1.5寸、2.0寸、2.5寸)、三棱 针、皮肤针、大、中、小型号火罐。 纸垫(或纱布垫)、艾绒、艾条、火柴(打火机)、药饼模拟 物、生姜片、蒜片、细盐、润滑油、烫伤油或防止皮肤感染的 药液、推拿巾、绷带或三角巾、小夹板、隔离衣、换药包、止 血钳、简易呼吸器(皮球)、污物桶。
中西医结合人员(执业、助 理)
考试 内容 考试 分数 考试 方法 考试 时间
中医 操作
中医 操作 体格 检查 西医 操作
10
实际 操作 15分 钟 考生 互查 实际 操作
中医 操作
中医 操作 中医 操作 体格 检查 西医 操作
10
10 10 实际 操作 15分 钟
中医 操作
体格 检查 体格 检查 西医 操作
4
3 6 ∥ 40 ∥
4
3 6 ∥ 40 ∥
2
2 3 5 40 20
6
3 8 ∥ 40 ∥
6
3 8 ∥ 40 ∥
2
2 3 5 40 20
• 第二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
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中医执 业、助理)
考试 内容 考试 分数 考试 方法 考试 时间
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中医 执业、助理)
考试 内容 考试 分数 考试 方法 考试 时间
一、考站各考室配备
设置一个能容纳30人以上笔试的第一站考场。 设置若干个10m2左右的第二、三站考室。 设置1-3个候考室。 上述考室须光线充足,配有电源、水源、温控、 消防等设施。 设置符合条件的保密室。 设置考生存包处。 设置考生接待处。 考站逐步配备高科技防作弊设备。
中医助理 师承 ∥ ∥ 5 6 ∥
中西医结 合助理 6 4 2 2 3
西医诊断依 据 西医鉴别诊 断 中医疾 病诊断
诊 断
中医证 侯诊断
西医诊 断
• 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
评分标准 考试项目 中医执 业学历 中医执 业师承 中西医结合 执业 中医助 理学历 中医助 理师承 中西医结合 助理
中医治法
方剂名称 药物组成、剂 量及煎服法 西医治疗原则 与方法 合计 西医内容分值
考 考 考 考 考 考 考 考 考 试 试 试 试 试 试 试 试 试 时 内 分 方 时 内 分 方 时 间 容 数 法 间 容 数 法 间 辨 60 证 40 分 论 钟 治 辨 60 证 笔 40 分 试 论 钟 治 60 笔 分 试 钟
笔试
• 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
评分标准 考试项目 中医执业 学历 1 2 1 ∥ ∥ 8 5 中医执业 师承 1 2 1 ∥ ∥ 8 5 中西医结合 执业 1 2 1 1 1 5 ∥ 中医助理 学历 1 2 1 ∥ ∥ 8 ∥ 中医助理 师承 1 2 1 ∥ ∥ 8 ∥ 中西医结合 助理 1 2 1 1 1 5 ∥
考试流程
接待处 验证 侯考室熟悉 考生须知、 考站分布、 考试流程 寄存 物品
抽签 第一站 考试
引 导 员 送 至 第 二 站
取物品 出考站
抽签 第三站考 试
引导员 送至第三站
抽签 第二站 考试
六、考试内容及方式
实践技能考试分三站进行
– 第一站:辨证论治——笔试 – 第二站:基本操作——实际操作配以要点说明 – 第三站:临床答辩——口试
考试合格标准
– 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 – 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七、新方案概况介绍
第一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
具有规定学历人员 (中医执业、助理)
考 考 试 试 考试 内 分 方法 容 数 辨 证 40 论 治
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 (中医执业、助理)
中西医结合人员 (执业、助理)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中医辨病辨 证依据 中医病证鉴 别
注:表中标注“∥”的考试项目为该类别非测试内容,下同。
• 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
评分标准
考试项目
中医执业 中医执业 学历 师承 ∥ ∥ 5 5 ∥ ∥ ∥ 5 5 ∥
中西医结合 执业 6 4 2 2 3
中医助理 学历 ∥ ∥ 5 6 ∥
10
实际 操作
10
5
考生 互查
15分 钟
5
5
∥
∥
5
5 实际 操作
• 第三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
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中医执业、助理)
考试内 容 考试分 数 考试方 法 考试时 间 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中医执业、 助理) 考试内 容 考试分 数 考试 方法 考试时 间
2009年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实践 技能考试考官 及考务人员培训
2009年考官培训基本内容
一、考站各考室配备
二、考站布置及器材准备
三、考官、考务人员配备、要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考场纪律
五、考试流程 六、考试内容及方式
七、新大纲概况介绍
2009年考官培训基本内容
八、第一站考试 九、第一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 十、第二站考试(体检、中医操作、西医操作) 十一、第二站考试注意点(考务、考官) 十二、第三站考试(中医问诊答辩、中医答辩、 双重诊断答辩、西医答辩、临床判读) 十三、第三站考试注意点 十四、对考点负责人、考点主考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