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猪口蹄疫防治

浅谈猪口蹄疫防治

2016年第11期(总第238期)经验交流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山羊膀胱炎引起的不良反应吕艳艳①吕秀云②丛培强①(①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264400 ②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虎山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16)11-0079-01膀胱炎是羊羔的常发病,主要是由于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膀胱黏膜或黏膜下层发炎。

本病主要症状为频尿、血尿、坐立不安和脓尿。

磺胺类药物由于抗菌谱广,疗效确实等优点,受到广大兽医工作者的青睐,通常会使用它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如不注重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就会对山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笔者现就一例小公山羊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2016年6月,文登区宋村镇王某饲养的一只小公山羊,体重20kg。

前几天表现弓腰,呻吟,排尿次数增加,但只有少许尿液流出。

找当地兽医诊断为膀胱炎,建议投喂磺胺二甲基嘧啶片,0.5g/片,12片/次,2次/d,连用5d。

喂药头2d,该羊排尿顺畅,无痛苦表现。

但从第3天开始,该羊饮水量减少,频频举尾,屡作排尿动作,无尿排出。

2 临床症状病羊后肢屈曲叉开,拱背卷腹,频频举尾,阴茎“S”状弯曲部肿胀,尿道外触诊疼痛。

用手刺激外生殖器官,尿液呈滴状流出,浑浊,颜色呈乳白色。

3 诊断通过发病史、用药史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最后确诊为过量服用磺胺类药物引起的结晶尿。

4 治疗措施(1)立即停止使用磺胺二甲基嘧啶,并给予充足的新鲜清洁饮水,增加排尿量,减少结晶尿损害肾脏,并加速排出。

(2)碱化尿液:内服碳酸氢钠,一次量为5g,1次/d,连用5d。

(3)为了对尿路进行防腐消毒,内服乌洛托品,一次量为2g,1次/d,连用5d。

(3)防止尿路感染,肌肉注射青霉素,按照2万IU/kg体重,2次/d,连用3d。

经过5d的综合治疗,该羊的饮水量恢复正常,排尿顺畅,无痛苦表现,尿液颜色恢复正常。

5 小结与体会经验交流本案例中的山羊就是因为服用了较大剂量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形成结晶尿,导致尿路阻塞。

磺胺类药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如果剂量偏大,用药时间过长,极容易在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形成结晶,最终可因其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血尿、尿路阻塞、尿闭等。

服用磺胺类药物的期间,应适当的增加饮水量,从而增加排尿量;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不仅可以碱化尿液,加强磺胺的疗效,还可以防止长期服用磺胺类药物可能形成的尿中磺胺药物结晶。

(收稿日期:2016–08–26)浅谈猪口蹄疫防治丁宁宁(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16)11-0079-02秋冬季节正是猪口蹄疫易发病的时期,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有时牛、羊等偶蹄兽不发病,猪还能发病,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越年幼的仔猪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为特征,传播速度极快。

目前在世界分布很广,除大洋洲、北美洲消灭本病后再未发生外,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发生或流行。

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早已把该病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中的第一个传染病,是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贸易最重要的检疫对象。

1 病种特征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临诊上以猪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广,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对口蹄疫都十分重视防疫,此病已成为国际重点检疫对象。

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但在大型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常呈跳跃式流行,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猪场,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畜产品、人、动物、运输工具等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2 症状猪口蹄疫潜伏期1~2d,病猪以口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侧卧不起或跪行。

口腔黏膜有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和蹄踵等部位发红、微热、敏感,不久形成米粒至蚕豆大的水疱,内含灰白色或暗黄色液体,水疱破79山东畜牧兽医2016年第37卷裂后表面出血、糜烂,一周左右痊愈。

若有继发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引起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和卧地不起等。

病猪鼻镜、齿龈、唇、舌、咽、腭等部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性溃疡;哺乳母猪的乳房和乳头也可能出现水疱或烂斑。

哺乳仔猪患病时,少见水疱和烂斑,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病死率极高。

3 猪口蹄疫的诊断3.1 主要症状 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黏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

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

水泡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1~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

若蹄部严重病损则需3周以上才能痊愈。

口蹄疫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

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3.2 剖检病猪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有烂斑或溃疡,小肠、大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仔猪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

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方相似,故应根据情况,及时送当地兽医院进行实验室诊断。

4 治疗措施(l)加强护理和饲养管理。

(2)口腔可用清水、食醋冲洗,糜烂面上可涂以1%~2%明矾或碘酊甘油。

(3)蹄部可用3%臭药水或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再用绷带包扎,也可将煅石膏与锅底灰各半,研成粉末,加少量食盐粉涂在蹄部的患部。

(4)乳房可用肥皂水清洗,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其它刺激性小的防腐软膏,定期将奶挤出以防乳房炎,此外也可用一些中药治疗。

(5)口蹄疫经常伴有心肌炎,所以一定不要惊吓到猪,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收稿日期:2016–08–16)一起成年獭兔脓包性肺炎诊治 卢国伟(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中图分类号:S858.2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16)11-0050-02近日笔者接电话求诊,蒙阴地区獭兔出现一类以成年獭兔呼吸困难,病程短、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疾病,通过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镜检和分离鉴定初步判断为兔波氏杆菌病。

现报道如下。

1 主诉发病情况该兔场存养家兔300只成年兔,总规模500余只;兔群自3年前出现本病,零星发生,但具有感染性;发病日龄不明显,最早发病者出生7d即发生,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症状,窝发;成年家兔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困难,病程3~4d,以死亡终结,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是多秋末冬初天气变化剧烈或是剪毛时多发。

该兔场进行兔瘟防疫(3次/年),巴氏杆菌(2次/年)。

2 临床症状一年半成年獭兔2d前发病,病兔体况偏瘦,体表干净,精神沉郁,反应淡漠,蹲伏,张口伸颈呼吸,口、鼻未见分泌物,可视黏膜苍白稍微发绀,耳朵内血管显现,静脉有充血症状,但不明显。

3 剖检病变肝脏边缘处有点状坏死灶,膀胱有积尿,腹腔其他脏器明显病变。

胸腔积液,带有血色液体,心肺粘连,在心脏表面有脓包,肺脏中央部分被脓包占据,实质部分不及健康家兔1/10。

切开脓包,流出乳白色均质脓汁,臭味不大。

4 实验室诊断(1)镜检:取脓肿中部脓汁涂片、固定、瑞氏染色,40*10倍镜检:见于红色革兰氏阴性染色小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接种麦康凯鉴别培养基及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24h发现,麦康凯培养基生长有光滑、半透明、隆起菌落。

普通琼脂培养基中未见菌落。

5 诊断根据发病情况、症状及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初步判定是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6 治疗成年兔无治疗希望,降低应激,增加抵抗力。

将分娩兔舍垫料、粪便全部清理,进行彻底消毒。

幼兔用蒸馏水溶解青霉素40万IU、链霉素20mg/ml,滴鼻,2次/d;成年兔庆大霉素4万IU/只肌内注射,2次/d,连续注射3~5d;卡那霉素2~3万IU/只·次,2次/d。

7 预防保持兔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对兔舍及环境定期进行全面消毒。

加强防疫:孕兔产前2~3周,仔兔断奶后1周,注射波氏杆菌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1.0ml,3次/年。

8 体会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在秋冬季节和早春多发,不同年龄兔均易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呼吸道而感染。

应激条件下,引起本病发生,仔兔、幼兔多以急性为主,成年兔多以慢性病例为主。

本病成年家兔以慢性病例发生为主,平时症状不明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