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论文

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论文

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探讨
摘要:道路是构成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交通型道路和步行道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渐的从物质形态转变为精神形态的享受。

因此,道路的绿化建设无疑是最直接印入人们眼球的第一精神享受。

本文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环境城市道路绿化
0、序言
城市绿化是一个涵盖了城市交通的政策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以及科学先进的交通管理方式的综合系统。

它从微观层面上讲是要满足交通个体的出行需求,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宏观层面上是要在一定限制因素制约下,满足城市范围内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交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决定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的充分发挥。

它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道路绿化的同时,选择合适的道路绿化植物,构建合理的道路绿化植物群落,能够活化城市道路空间,构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高度和谐,形成道路植物群落稳定的生态系统,创造优美的道路绿地景观。

1、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道路绿化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发挥好城市道路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已成当务之急。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所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整体设计;道路景观缺乏个性、地域性;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功能低下;植物品种单一,忽视了植物的异质性、地域性、适应性和多种植物的共生性;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与创新,缺少生机与活力;在整体规划和设计中,道路要素不能够形成有机统一;在体现自然与城市文化方面更显得薄弱,道路的主题与设计特色表现贫乏;景观绿化与道路地下市政管网、地上架空线路的矛盾;在架空电线下面盲目栽植大型乔木,导致不得不对树木的疏枝,既影响电线又降低景观效果;盲目选用外地植物品种,因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要求
2.1满足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益严重,道路绿化可以改善道路环境、美化市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行车条件,从而有利于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

2.2注重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

在道路绿化中,特别要注重生态配置,不单从景观考虑,更要考虑怎样配置才能使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道路绿化设计要有长远规划,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由于道路的施工已经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在绿化设计时,应考虑如何通过人工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要进行研究,不但要形成道路绿化模式,还要研究周围的生态环境。

2.3展现绿地景观的特色
道路绿地的景观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

一般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商住区内部道路等。

城市主次干道绿地景观设计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

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还要重视道路两侧用地。

2.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就是使栽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绿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以利于该树种良好地生长发育。

首先,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其次,要选择抗污染、耐修剪、树冠圆整、树荫浓密的树种。

本次树种是千百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成活率高、好管理、造价低,也是树种选择上适地适树原则的具体体
现。

2.5中、长远期功能的结合
从栽植到形成较好景观效果,一般需要十余年的时间,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栽植树木不能经常更换、移植。

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周全安排,使其既能尽快发挥功能作用,又能在树木生长壮年保持较好的形态效果,使近期与远期效果真正结合起来。

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3.1色块的搭配设计策略
道路的色块是最能体现其视觉效果、整体带给路人视觉冲击的一个重要方面。

色块带一般可以把分割带宽度定为每隔8~10 m距离重复一段,距离由于受其路面幅度以及观赏功能的影响,色块的分割不宜拉得过长,分割带色块的图案要求变化丰富,色彩丰富,增加观赏性。

色块的模式可以根据道路的长短以及走向与行道树进行多种形式的拼接,可以让车辆和行人路过时观赏到路边的色块变化纹理丰富,避免重复又具有连续性。

3.2分车带绿化
道路分车带是分隔道路交通的绿化带,包含上下机动车道之间的中间分车带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之间
的侧分带。

绿带的宽度窄者仅1m,宽可10m,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美化作用,增添街景。

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

城市新区、开发
区新修的道路十分宽阔,其中绿化带宽度在5m以上,以灌木、花卉、草坪组合成各种图案,有几何形也有自由曲线形,修剪整齐,色彩丰富,装饰效果好,和现代建筑搭配协调。

3.2人行道、行道树绿化
人行道绿化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其主要功能是为行人遮荫,同时美化街景。

人流量大、空间较小的街区一般采用单排行道树;宽度为5m以上,道路两侧多为商铺、人流量较大时,采用单排行道树绿化遮阴效果差,则可交错种植两排乔木。

树种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要求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叶片紧密,以常绿类为主。

当人行道宽度为5m以上且人流量不大时,可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设置绿化带,绿化带宽度一般大于1.5m,种植灌木和草坪,中间每隔4~5m种植行道树,乔灌草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极大地改善了行道树的生长环境。

3.3景观小品
树阵、树池、喷泉、雕塑甚至造型树的运用,都可以成为道路建设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景观,不但不占据空间,而且满足行人游赏。

在绿化景观设计时,对景观的把握程度是至关紧要的部分,功能景观太多不利于道路的畅通性,但只用行道树和花坛结合的设计又不能为大片的绿地提供游赏效果,所以树阵、树池和简单喷泉及景观小品的设立是现今最为普遍的做法之一。

3.4游园林荫路
在居民居住区或滨江路,通畅人行道较宽,可在林荫路中设置小广场、凉亭、座椅、儿童游戏设施等,供行人休息娱乐。

种植上采用乔灌草与藤本植物结合的形式。

4、结束语
道路绿化在创造城市旖旎风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维护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

创造一个适应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道路绿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创建绿色城市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华山冯蕾.《衡水市道路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陕西建筑
【2】曹大勇苏美红.《冶金企业道路防护绿地种植设计》中国城市林业 2009.7
【3】孟瑾.《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河北林业科技 2009.4
【4】栾雅娟王凤芸.《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之新认识》.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6)
【5】刘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小议》现代农业科学 2009.9 【6】温岭辉《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原则及环保功能》中国园艺文摘 2010.02
【7】李冉《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8】魏永松徐静薇《浅谈人行道绿化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