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课件1


标题创意
1、一语双关
离开、告别
意味深长
回归、雪耻
2、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
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 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 滴在白色的石头上…… 那样、那样的一种金黄 轻盈得翩然直上。 它离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 它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
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星期, 被囚禁在这个集中营。 可我已经发现,这里有我喜爱的东西。 蒲公英在招呼着我 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还有院子里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 蝴蝶不住在这里, 只是,我再也没见到另一只蝴蝶。 不住在集中营。
第二场景: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 降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易帜。 (第八自然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 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 亚”离开香港(1段)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毒 气 室
氰 化 物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
鞋 子 堆
巨大的焚尸炉
焚 尸 炉
牢 房
长 廊 上 的 照 片
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 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
自主学习,内容探究
默读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看 看作者带我们参观了哪些地方,主要集中在哪 几个自然段?并划出参观者的反应。 奥斯维新毒气室 焚尸炉 女牢房 不孕试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读了课文和了解背景资料后,请问大家 对奥斯维辛有什么印象?
可怕、惨绝人寰、是阴暗、恐怖的人 间地狱。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作者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 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 的可怕是通过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表现出来 的。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别 了,“不 列 颠 尼 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狭义——消息 通讯
新闻 广义
特写
报告文学
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这篇新闻的导语是哪一部分?概括导 语的内容(不超20字)。
导语是文章的第一段。 接载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的“不列颠尼亚”离港。
别 了,“不 列 颠 尼 亚”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 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 景?请概括内容。
第一场景:4点30分,降下港督旗帜;4点40分, 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第三自然段)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用事实说话
1、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
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 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 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110万人在这 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
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 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
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 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 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 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 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倒数第三段有一句话:“在奥斯维辛, 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祷 告
怒 放 的 生 命
废墟vs怒放的雏菊

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 一起,组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 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 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正义必将 战胜邪恶。或许是一种控诉,生命的绽 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 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4时40分:末代港督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结语: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11段)
2——10 段 )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1)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 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2)深层次看“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 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 耻辱被洗刷。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短新闻两篇
学习目标:
掌握新闻的特点。 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反映生活。 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广 义
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消息
狭义
新闻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 巴 维 尔 弗 里 德 曼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 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 “死亡工厂”。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 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 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 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