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四)高凤笃学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妻常之.田/夫君子之.行B、家以.农亩为业/静以.修身C、时.天暴雨/年与时.驰D、乃省./吾日三省.吾身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3、你认为文中的高凤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五)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并.壳入口/两狼之并.驱如故B、仕于.南方/于.我如浮云C、其人自.护其短/有朋自.远方来D、啖菱须去.壳/去.后乃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误认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子亡.马几何时矣/身亡.所寄B、月余日.矣/君与家君期日.中C、顾.而谓曰/入门不顾.D、至丞相府归.我/一屠晚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卓茂的为人及品质。
(七)范仲淹苦学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往往饘粥不.继/尊君在不.B、日.昃再食/日.内集C、遂大通六经之.旨/下车引之.D、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公大笑乐.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哪些可贵品质?(八)梁上君子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陈寔①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娟二匹。
注:①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
②稽颡(qǐ sǎng)叩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乃起自.整拂/有朋自.远方来B、呼命子.孙/曾子.曰C、不善.之人未必本恶/其不善.者而改之D、习.以成性/学而时习.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3、你认为陈寔是个什么样的人?(九)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尝日行.千里/方欲行.B、遂牵而去./去.后乃至C、询其故./温故.而知新D、遂.牵而去/遂.成枯落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3、结合原文,说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十)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黄雀方欲食.螳螂/饭疏食.,饮水B、欲.啄而食之也/方欲.行C、不知前.有深坑/狼不敢前.D、而不顾.后害者也/元方入门不顾.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3、找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一)陆元方卖宅1、C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陆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去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称颂。
【参考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处小宅子。
价钱已经谈妥,家里人都准备拿钱了。
买(房子)的人请求见见元方。
元方便告诉那人说:“这宅子很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推辞不买了。
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别人呢。
”(一)不学无术1、B2、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
【参考译文】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
”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热情款待。
张咏将离去,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教我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取书读之,读到“不学无术”时,笑着说:“张公是这样说我的。
”(三)列子学射1、C2、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示例:射箭的道理(规律方法);做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探究并掌握事物的规律方法,才算真正会做,才能做好一件事。
【参考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还不可以。
”(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
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四)高凤笃学1、D2、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乃省3、赞扬了高凤热爱读书、专心致志、勤奋。
【参考译文】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
妻子曾经到田里去,在庭院里晒了麦子,叫高凤看护好鸡(以防鸡吃了麦)。
正值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儒家经典著作),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冲走了麦子。
妻子回来感到奇怪便责问他,(高凤)才醒悟过来。
(五)自护其短1、A2、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3、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出丑。
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参考译文】有个北方人生来就不认识菱角,在南方做官,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他连同壳一起吃。
有人说:“吃菱角须要去壳。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就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同壳一起吃的事情(文中“者”这个字翻译为“事情”)是想要用来清热。
”问的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角生在水中而说是土里产的,这是硬要把不知道弄成知道。
(六)误认1、A2、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3、卓茂知道此马不是那人丢的,仍然把马给了丢马人,由此可见卓茂不仅处事细心、热心助人,更加有宽广的胸怀,显示出卓茂的高尚品质。
【参考译文】卓茂曾经有一次坐马车出门。
有一个人认作他的马是自己的。
于是卓茂问他:“您丢失马多少时间了?”回答说:“一个多月时日了。
”卓茂拥有这匹马已经好几年了,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解下马给了他,自己拉了车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看着那人并对他说:“如果这不是您的马,希望你把马牵到丞相府还给我。
”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另外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去把马还给了卓茂。
(七)范仲淹苦学1、D2、既长/知其世家/ 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3、勤奋刻苦、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
【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了长山朱氏。
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地刻苦学习,五年未曾脱过衣服睡觉。
有时他发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脸。
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太阳偏西才吃第二顿饭。
终于,他领会并精通了六经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八)梁上君子1、C2、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3、心地善良、宽宏大量、教育有方【参考译文】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寔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