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考试田径理论试题(含答案)

体育考试田径理论试题(含答案)

体育考试田径理论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十一届亚运会于 1990 年在中国北京举行。

2 、公元前 77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3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 1896年在希腊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4 、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于 1912年,随后拟定了国际统一的田径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

5 、中国运动员郑凤荣、倪志钦和朱建华,曾先后打破过跳高项目的世界记录。

6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经济性和实效性。

7 、合理的田径运动技术,在动作形式和内容上都必须符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规律。

8 、走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单脚支撑和两个双脚支撑。

9 、跑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单脚支撑和两个腾空。

10 、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

11 、影响后蹬效果的因素有后蹬力量后蹬速度、后蹬方向、后蹬角度和后蹬的蹬伸程度。

12 、影响人体跑动的外力主要有重力空气阻力、摩擦力和支撑反作用力。

13 、根据个人特点,合理调整步频和步长的比例关系是提高跑速的有效途径。

14 、摆臂对跑的动作不仅起放松协调作用,而且还能加强蹬地的效果。

15 、跑的全过程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四个部分。

16 、短跑技术教学的顺序是途中跑、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终点跑和弯道跑。

17 、接力跑传接棒的方法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

18 、中长跑一般是跑两步一呼气,跑两步一吸气。

19 、跨栏步技术动作是从起跨腿着地攻栏至摆动腿下栏着地为止,它包括攻栏、栏上动作和下栏着地三个动作阶段。

20 、 110 米跨栏适宜的起跨蹬地角度约为 68-70 度,跨栏步的长度一般约 3.5-3.6 米。

21 、人体腾起的初速度是由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合成的。

22 、抛射运动的远度公式是 ______ ;高度公式是 ______ 。

23 、腾起角的大小反映了起跳动作中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对比关系。

24 、完整的跳高技术可分为助跑、起跳和过杆落地三部分。

25 、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线,一般前段跑直线、后段跑斜线。

26 、用走步丈量法,丈量背越式跳高几步助跑路线时,走的步数分别是 5 、6 、 7 步。

27 、在跳高教学中,要把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做为主要教学环节。

28 、跳远助跑一般设两个标志,第一标志在起点处,第二标志在倒数6-8步处。

29 、跳远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种。

30 、三级跳远第一跳是用左脚起跳,其三跳的落地脚分别是左脚、右脚和双脚。

31 、撑竿跳高的起跳点一般在握杆点的投影点下面。

32 、投掷项目的助跑形式可分为直线和旋转两种。

33 、在抛射公式中, s 为器械飞行距离, Vo 为器械出手的初速度 ,a 为出手角度, g 为重力加速度。

34 、影响投、掷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出手高度、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空气阻力。

35 、投掷时要求力作用于器械的路程要长,这个路程主要指助跑结束到器械出手的这一段距离。

36 、投掷项目器械出手的角度分别为:标枪 28-33度,铁饼 30-36度,铅球 38-42 度,链球 42-44度。

37 、超越器械是由下肢迅速向前运动,使髋轴超越肩轴而形成的。

38 、投掷器械时,手指拨动器械有助于提高出手速度和器械稳定性。

39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预备姿势有高姿势和低姿势两种。

40 、推铅球技术教学应以最后用力为重点。

41 、掷标枪最后用力时,应使力量通过手臂和手指集中作用于标枪上。

42 、投掷步是从第二标志开始到最后用力为止。

43 、掷铁饼技术可分为握法、预摆、旋转、最后用力、维持身体平衡。

44 、作用到铁饼上的力应是通过饼的,并使铁饼沿顺时针方向自转。

45 、田径技术教学一般分为学习阶段、掌握阶段、提高阶段。

46 、田径教学中典型的直观方法是示范法。

47 、投掷项目的教学顺序为:推铅球、标枪、铁饼和链球。

48 、田径教学中常用方法有示范法、讲解法、完整法和分解法等。

49、田径运动训练内容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和理论教育等方面。

50 、田径运动训练是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等进行的专门教育过程。

51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灵敏。

52 、间歇训练法是要求在两次练习之间有一个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53 、单周期训练全年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

54 、规则规定,径赛各项目各赛次之间最少时间间隔为: 200 米及 200 米以下各项目 45 分钟, 200 米以上至 1000 米各项为90 分钟, 1000 米以上的项目不在同一天。

55 、全能项目各项之间的间隔不少于 30分钟。

56 、编排竞赛日程的方法一般是先径赛后田赛,先全能后单项,先预赛后决赛。

58 、起跑时,运动员在单项比赛中抢跑2次,全能比赛中抢跑3 次,即取消比赛资格。

59 、 110 米跨栏的栏高为 1.067 米,起跑线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 米,栏间距离为 9.14 米,最后一个栏至终点线 14.02 米。

60 、 100 米跨栏的栏高为 0.84 米,起跑线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 米,栏间距离为 8.50 米,最后一个栏至终点线 10.50 米。

61 、 3000 米障碍跑全程应越过 28 次栏架,7 次水池。

62 、分道跑的径赛项目,一般采用按道次计时的方法。

63 、计时员开表,至运动员躯干(不包括头、颈和四肢)任何部分,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停表。

64 、终点裁判长在与发令员联系之前,应先与检查长和计时长取得联系。

65 、单项比赛顺风跑风速超过每秒 2米,全能项目超过每秒 4米,所破纪录不予承认。

66 、远度项目每人按顺序试跳一次为一个轮次;高度项目以一个高度为一个轮次。

67 、跳高运动员可在任何一高度上请求免跳。

68 、远度项目成绩相同时,应以次优成绩判定名次,如仍相同则应以第三优成绩判定名次,余以类推。

69 、铅球比赛中,器械必须完全落在角度线以内,试掷方为有效。

70 、丈量成绩时,铅球以 1 厘米,铁饼和链球以 2 厘米,标枪以2 厘米,为最小单。

71 、田赛项目破纪录时,必须经总裁判长复查核实后方能承认。

72 、全能比赛,如有一项弃权则不予计算总成绩。

73 、团体总分相同时,应以破纪录多者名次列前,如仍相同则以冠军多者名次列前,余以类推。

74 、径赛跑道的分道线宽为5厘米,分道线计算在内侧跑道的宽度以内。

75 、铅球、铁饼投掷圈外两侧延长线的长为75厘米,线宽 5 厘米,线的延长线应通过园心,并与落地区中心线垂直。

76 、跑道内、外突沿的高度为 5 厘米,其宽度都不计入跑道宽度之内。

77 、弯道上各道的起跑线、接力区线等,应使它们的延长线,通过弯道的圆心。

79 、规则规定,第一条分道计算线应距离跑道内突沿的外沿 30 厘米,第二条以外的分道的计算线应距内侧分道线外沿20厘米。

81 、中学田径教学中,跑的教材包括发展跑的能力、快速跑、耐力跑、接久跑和障碍跑等内容。

82 、中学田径教材中,跳跃教材包括发展弹跳能力和跳跃能力的练习,急行跳远和急行跳高等内容。

83 、中学田径教材中,投掷教材包括发展力量和投掷能力的练习,投铅球和投手榴弹等内容。

85 、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倪志钦在 1970 年以 2.29 米的成绩创造了世界记录。

86 、成人女子七项全能比赛顺序是第一天 100 米栏、跳高、推铅球、 200米第二天跳远、掷标枪、 800 米。

88 、接力跑的接力区为 20 米 ,预跑区为 10 米。

89 、步长是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和着地缓冲距离三部分组成。

90 、仲裁委员会一般由3 或 5、 7人组成。

92 、铅球抵趾板内沿为121-122 厘米 , 宽为 11.2-11.6 厘米 ,高为 9.8-10.2 厘米。

96 、跳远、三级跳远的沙坑 , 宽至少 2.75 米 , 长一般 6-9米。

97 、竞走是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98 、常见的安装起跑器的方法有普通式和拉长式。

99 、中跑一般是从 800米至 3000 米之间距离的跑。

100 、提高栏间跑的速度主要是通过步频和改进跑的节奏来实现的。

101 、田径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102 、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形式。

103 、跳跃运动的腾起角,是由垂直与水平的比例关系决定的。

104 、投掷器械时 , 最后用力将力量集中到器械上,铅球是通过重心,标枪是通过纵轴。

105 、常用的纠正错误动作方法有直接指示法、直接帮助法、降低练习条件法、练习条件限制法和诱导法五种。

107 、听到“预备”口令后,运动员的双手双脚仍须与地面接触,不得离开起跑器。

108 、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

109 、标枪成绩的测量是从枪尖的首次触地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弧内沿,测量应通过投掷弧的。

二、选择题1 、田径运动的分类是 A 。

A 、竞走、跑、跳、投及全能项目。

B 、跑、跳、投、全能项目C 、竞走、跑、跳、投2 、合理的竞走技术应使身体重心轨迹呈 C 形状。

A 、曲线B 、直线C 、接近直线3 、人体跑时,推动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 B 。

A 、重心B 、支撑反作用力C 、摩擦力4 、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 C 。

A 、速度B 、爆发力C 、步频和步长5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在腾起初速 Vo 一定时,腾起角 a 越接近 90 o ,其身体重心腾空的高度值 C 。

A 、越小B 、不变C 、越大6 、人体腾空后,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__A__。

A 、不能改变B 、可以改变C 、随意改变7 、在跳跃项目中,起跳脚着板时,应以___B____ 先触地。

A 、脚前掌B 、全脚掌C 、脚跟8 、在投掷项目中,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和时间与出手初速度的关系是A。

A 、增加工作距离,缩短用力时间,能增大出手初速度B 、缩短工作距离,用力时间不变,也能增大出手初速度C 、工作距离不变,增加用力时间,也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9 、投掷项目的用力顺序是___B____ 。

A 、自上而下B 、自下而上C 、由中间的两端10 、技术教学时,对因概念不清而产生的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是__C__。

A 、鼓励、启发、提高信心B 、加强练习,提高身体素质C 、通过示范,进一步讲清动作要领11 、对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一般是___B____ 。

A 、加大运动量B 、减小运动量提高强度C 、减小运动量和强度12 、发展速度主要是指__C_____ 。

A 、动作速度B 、反应速度C 、位移速度13 、在编排比赛程序时,应首先安排C项目。

A 、田赛B 、径赛C 、全能14 、按名次录取分组时,应把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分编在_B_ 。

A 、一组里B 、各组里C 、任意一组里15 、长距离跑的计圈工作应由__B__ 直接负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