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使命担当青年责任历史的风,吹翻起六十八年前的那一页。
在我的眼前,历历浮现出,那冰雪覆盖的1935年,那悲痛岁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
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而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来满足一时的苟且偷安。
我感到了卖国者的卑鄙与可耻。
中华民族,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你的尊严倍受挑畔,你的躯体将被蹂躏。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企盼:企盼奇迹诞生;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能够转危为安,能够走出泥泞与困境,驱散开这漫漫的黑云。
而让我,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最感骄傲的事情是:我们从来没有失望过一次。
在倍受屈辱的民族的背后,总有我们中华的优秀儿女挺身而起。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6000愤怒的北平人们走上街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奔走呼告,勇敢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战,向怯弱的卖国宣战。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你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的脊梁;如果,如果我们的民族,没有你,它的生命将是如何的暗淡,它将会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渊啊!你以你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们: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国人将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勇于担当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强调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
牢记党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90年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历史使命,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勇敢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的,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赋予的,是广大民众期盼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适应时代潮流和人民要求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落入灾难深重的境地。
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这两大历史任务规定着中国人民拼搏奋斗的前进方向,也选择着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完成复兴伟业的进步政治力量。
正是这种时代呼唤和民众期盼,使得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勇敢担当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这种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延续和拓展了中国近代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适应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政治意愿。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与使命担当有着显著特征:一是崇高性。
党的使命意识与使命担当不仅仅是上台执政,而是目标更高远、事业更宏大。
二是先进性。
党的使命意识与使命担当符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三是正义性。
党的使命意识与使命担当是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少数人或者某个阶级、阶层的利益。
四是长期性。
党的使命意识与使命担当着眼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远景,着眼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过程。
正是这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和集聚无数先进分子,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可以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苦苦寻找和盼望的,就是这样一个能够代表中国人民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对使命的勇敢担当锻造了优秀的政治品格对一个政党来说,崇高的使命可以引导、激发自身产生内在动力和创造力,进而去不断探索创新、应对挑战,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塑造自身。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自觉的使命担当,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改造、提升和完善自己,从而锻造了优秀的政治品格。
这些优秀政治品格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成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有优势。
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担当崇高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与历练,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尤其是深刻认识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因而勇于突破既有理论、经验及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并把它上升为理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为了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条件和形势任务的新要求,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实现思想上新的统一、力量上新的凝聚、能力上新的提升,为党及其领导的伟大事业注入新的强大活力。
正是这种优秀政治品格,使中国共产党一扫中国历史上诸多政治集团因僵化保守而产生的种种弊病,始终保持先进性。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体力量。
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的过程,实质上是引导人民自己起来创造历史、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把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上,最终指向是人民共同富裕、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正是这种优秀政治品格,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赢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一个政党能否肩负起历史使命,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关键取决于政党本身。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作为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中寻求有效路径和办法来改造、提升和完善自己,以更好地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
比如,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发挥党内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的根本组织原则来落实;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一贯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清除肌体上的消极腐败因素;等等。
正是这种优秀政治品格,有效提升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党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的坚强领导核心。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
”这两个宏伟目标,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
完成好肩负的使命,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 更加注重坚定信仰。
政治信仰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是党员的精神支柱,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战胜那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有信仰力量的支撑。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之所以出现腐败等问题,根源就在于信仰迷失。
信仰迷失,必然带来使命意识的淡化和使命担当的放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信仰,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定不移、矢志不渝。
2. 更加注重激发活力。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必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对党员干部来说,应不断解放思想,不断重新学习,永远保持活力;对党组织来说,应通过创新尤其是通过拓展党内民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激发活力。
同时,更加重视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并通过制度性安排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诉求吸纳到决策中来,以此改进和推动工作,激发自身活力。
3. 更加注重提升能力。
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力不足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能否有效提升能力,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党能否更好地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不断强化忧患意识,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并通过创新指导理论、加强战略研究、完善政策制度、改进执政方式等,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4. 更加注重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只要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是为人民执政的,党的执政根基就会更加牢固,党就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今日的我们,绝不能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
我们需要安宁,需要和平,更要懂得安宁、和平的来之不易。
“12.9”学生们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国家需要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
我坚信,在未来的祖国建设大道上,必有你我坚定的身影。
同学们,新的历史篇章将由我们这一代青年来描绘撰写,让我们发扬12.9精神,尽展我们的青春风采!今年努力学习,明日报效祖国!2010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科二班姓名:隋焰君2011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