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东营凹陷地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一、东营凹陷地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东营凹陷底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属于济阳凹陷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凹陷内古今系地层沉积厚度超过五千米,主要由湖泊成因的砂岩和泥岩组成。

东营凹陷古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孔店组(Ek)、沙河街组(Es)、东营组(Ed);新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第四系发育有平原组(Qp)。

一、古近系
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构造演化中发育了5个较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或局部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相当于地震标准层TR(前古近系基底与古近系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7(沙河街组四段与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6′(沙河街组四段与三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2′(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与下亚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1(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图1),由此将东营凹陷古近系分为4个二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东营组。

(一)孔店组(Ek)
孔店组呈角度不整合主要覆盖在中生界之上地层年龄65Ma,其中凹陷西部的临商地区孔店组之下是下白垩统,凹陷北部是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凹陷中部以及与东营凹陷的过渡地区,孔店组主要覆盖在古生界之上,局部地区在太古界之上。

处于盆地初始缓慢沉降时期,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相均有发育,凹陷中央发育烃源岩和大套膏盐岩; 形成于早期初始裂陷构造演化阶段,处于湖泊、河流冲积扇沉积环境。

其中,孔店组二段以砾岩、泥岩互层分布为主,发育湖相暗色泥岩沉积,夹杂轴页岩和碳质泥岩,目前认为孔店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的深层,;孔店组一段砂岩和碳质泥岩广泛分布。

孔店组层序在东营凹陷分布范围较广,在地震剖面上较易识别初次湖泛面与最大湖泛面,这两个面将孔店层序划分为地震反射特征明显不同的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二)沙河街组(Es)
沙河街组又进一步细分为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

其中,沙四段主要分布膏岩、泥岩和少量白云岩,地质年龄50.5Ma。

处于晚期初始断陷构造演化阶段。

主要形成于滨浅湖、咸水湖、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扇三角洲及半深湖等沉积环境;
沙三段主要由深色泥岩组成,同时含有砂岩和页岩,砂岩透镜体发育。

地质年龄42Ma。

处于断陷伸展期构造演化阶段。

主要形成于湖底扇、扇三角洲、三角洲等沉积环境。

沙三段是东营凹陷第三盆主要断陷期,也是湖盆最大扩张期。

沙二段主要由砂岩、砾岩、碳质泥岩组成。

处于构造演化的断陷伸展期于断陷收敛期的过渡阶段。

主要形成于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环境;
沙一段主要分布砂岩、泥岩和生物灰岩,地质年龄36Ma。

处于断陷收敛期构造演化阶段。

主要形成于浅-半深湖体系、碳酸盐岩沉积以及三角洲和辫状河流环境;
(三)东营组(Ed)
在东营组沉积末期,东营凹陷处于整体上升剥蚀过程东营组沉积末期至馆陶组沉积前具有8-10Ma。

沉积间断期间东营组遭受明显剥蚀,一般剥蚀厚度为400米以上。

地层年龄为32.8Ma,处于断陷收敛构造演化阶段。

主要形成于浅水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

岩性为紫红、棕红色及灰、灰绿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局部夹炭质泥岩、油页岩及灰岩。

一般厚600—800米,最厚1000—1500米。

二、新近系
东营凹陷之新近系由深到浅发育有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一)馆陶组
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其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主要是由河道下切冲刷面构成,每个完整的
河流沉积相序组合均可构成一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单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地层厚度较小,
旋回界面只能在岩心、露头和测井曲线上识别。

东营凹陷馆陶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划分为
三种类型:低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辫状河模式、中等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曲流河
模式和高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网状河模式。

其中,馆陶组下部,仅发育上升半旋回的短期基准面旋回。

岩性及岩相组合特征表现为下
部为辫状河微相的灰色、灰白色和杂色的粗碎屑岩砂岩或砂砾岩,上部为河道间微相的泥
岩组合。

馆陶组中上部发育曲流河模式,其特点是发育对称性较强的短期基准面旋回。


性及岩相组合特征表现为下部为曲流河河道侧向加积形成的点砂坝微相砂岩,上部为河漫
滩微相泥岩,部分层段夹有决口扇微相粉砂岩。

管陶组上部发育网状和模式,特点是法医
对称性强及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略占优势的短期基准面旋回。

馆陶组是灰白色砾状砂岩、细砾岩、灰绿色细砂岩和棕红色泥岩的间互沉积,其上段为砂
岩与泥岩互层;下段为厚层块状砂砾岩夹泥岩,局部地区为泥岩夹砂岩;底部含石英、黑
色燧石砂砾岩沉积广泛,岩性稳定,是良好的区域对比标志层。

该组厚度变化较大,南部
东营地区150~500米,孤岛以北五号桩最厚达1100米。

与下伏东营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明化镇组
东营凹陷明化镇组厚度大约是600~800米,地质年龄约为2.6Ma。

与上覆平原组呈区域整合接触,与下伏馆陶组之间为整合接触。

明化镇组划分为上、下两段,简称明上段和明下段。

明下段为浅棕色、黄棕色、灰绿色、灰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互层,夹中、细砂岩,底部具深灰色细砂岩;明上段的下部为浅棕色、浅灰黄色泥岩、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明上段上部为棕红色、棕黄色、浅灰色泥岩和粉砂岩互层,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明化镇组主要由土黄、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砂岩组成,岩性稳定。

厚度600~1000

三、第四系之平原组
第四系平原组以松散黄色泥砂岩为主。

新近系明化镇组流相沉积,盆地的主要发育期从沙四段开始第四系平原组主要为浅黄色、棕黄色、灰黑色、灰绿色砂质粘土、粘质砂土夹粉砂、粉细砂和粘土层,局部地区夹有细砾、中细砂层。

有时第四系与上第三系不易区分。

厚度一般300~400米。

孔店组下段为红色泥岩、砂砾岩;中段主要为灰色泥岩,中上部夹砂岩;上段为红色泥岩夹砂岩,含石膏,下部有绿色、灰色泥岩夹层。

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生物化石以介形类为主。

沙河街组分为四段,由下而上为:沙四段下部为红色泥岩夹砂岩,局部夹盐岩和石膏层;上部为灰色、灰绿色泥岩夹油页岩、块状生物灰岩、白云岩和薄层砂岩。

属于咸化海湾泻湖相-湖相沉积。

厚度800~1000米。

沙三段下部深灰色、褐灰色泥岩夹油页岩,底部为油页岩;中部灰色、褐灰色泥岩夹不规则砂岩透镜体;上部灰色泥岩夹粉砂岩,底部常有灰质砂岩和白云岩。

属于还原较深湖相沉积。

该段是主要生储油层。

底部油页岩段是区域性标准层和地震第六反射层。

与下伏沙四段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沙三段在县境南部一般厚800米,至北部厚度稍薄。

沙二段下部灰绿色、杂色泥岩与中细砂岩互层,夹炭质页岩,是主要含油层之一;上部棕红色泥岩与中粗砂岩、含砾砂岩互层。

属于河流相、沼泽浅湖相沉积,在东营凹陷为深湖相,有大量盐岩和石膏沉积。

与下伏沙三段为假整合或整合接触。

厚度300~500米。

沙一段下部灰色泥岩夹白云岩、油页岩;中部灰色泥岩夹生物灰岩、碎屑灰岩、针孔状灰岩和薄层灰质砂岩;上部灰绿色泥岩夹砂岩。

厚度稳定,一般200~600米。

属于还原较深湖相沉积。

沙河街组生物群有介形类、腹足类、藻类和孢粉等。

东营组岩性为灰绿色、灰棕色、红色泥岩与疏松砂岩互层夹含砾砂岩,至县境北部几乎全是灰绿色泥岩。

厚度变化明显,南部厚500米左右,至北部增厚。

生物群有介形类、腹足类、孢粉及藻类,其中以介形类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