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品种资源及其利用.
腌肉型(长白猪),瘦肉型,瘦肉占胴体的55~60%,脂肪占30% 鲜肉型(约克夏),产肉、产脂力均强,肉、脂各占一半左右。
按主要用途分
兼用品种 :包括原始品种,以及专门培育的 兼用品种。体质一般较结实,对地区的适应性 强,生产力并不显著低于专用品种。
品种的主要分类方法
按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
按体型大小分为: 大型(重挽马)、中型(蒙古马)、小型(矮马) 肉牛中有大型肉用牛(夏洛莱牛)、中型肉用牛(德国 黄牛)、小型肉用牛(安格斯牛)
培育品种
培育品种: 有明确的育种目标 在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指导下 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育成的品种 集中了特定的优良基因:产品相对专
门化 适应性、抗病力不如原始品种
例如:瘦肉型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等
培育品种(育成品种)
生产力高且专门化
早熟,体型较大
要求较高的饲养管理条件和选种选配技术,对性能进行 保持和提高
品种选育实例——短角牛的选育 短角牛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牛品种之一。 很早在英格兰梯斯河流域繁育有黄、红等 毛色的牛只,其来源不清楚。18世纪中叶, 当地养牛者就开始作牛只的相关记录,以 利选种。由农场主伯克维尔主持,主要采 用近交和严格淘汰的方法,对短角牛进行 初期选育,以后育种家柯林兄弟采用他的 方法继续选育,对短角牛的育成作出了重 要贡献。同时,还有其他育种者对短角牛 的选育也相继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他们 在有价值的群体中选购优秀个体,补入育 种群,繁育出理想公牛并建立品系,巧妙 地采用近交,也注意血缘更新,经几代人 的持续选育而成肉用短角牛。1822年出版 首册良种登记簿,1874年成立品种协会。 20世纪初,随着乳牛业的发展,短角牛又 向乳用方向选育,肉用方向受到一定影响, 甚至在同一群体中肉用型、乳用型的公牛 并用,结果使肉、乳生产性能提高缓慢。 从1962年开始英国采取措施加强短角牛的 育种工作。现代短角牛分肉用型及乳肉兼 用型。
分布区超出原产地范围
品种结构复杂,包括地方类型、品系、品族等
育种价值高,与其它品种杂交时,能起到良好的改良作 用。
高度培育品种
在严格控制的饲养管理与长期闭锁繁育的条件 下,对少数特定性状进行连续多代高强度培育 所形成的品种。
特性是基因座纯合化水平高,且只能生活在人 为控制的特定环境中,其生产性能、健康和生 殖能力对环境变化有敏感、强烈的反应。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足够的数量
-个体数量足够才能避免过高的近交,才能够 正常的进行选种选配工作。
-保持品种内的异质性和多样的市场需求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一个品种之所以能存在,必然有某种经济价值 作为一个品种或是生产水平高,或是产品质量好 或是有某种特殊的用途,或是对某一地区有良好
二、品种的分类
(1)按培育程度分 地方品种 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 化背景下经历长期无计划选择所形成的品种
晚熟,个体相对较小
体格协调,生产力低但全面
体质粗壮、耐粗耐劳,适应性强,抗病力高
地方品种
原始品种可能是地方品种,如蒙古羊,既是原始 品种,又是地方品种; 地方品种不都是原始品种,因为在地方品种中, 也有一些培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如金华猪、秦川 牛等
第五章 品种资源及保护利用
第一节 品种概述 第二节 品种资源保护 第三节 品种资源利用
第一节 品种概述
一、品种概述
品种:人类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一定的自然 条件和经济条件下,通过长期选育而形成具有 某种经济价值的动物类群。
举例:大白猪、荷斯坦奶牛、纯血马。
第一节 家畜的品种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的适应性。 举例:中国荷斯坦奶牛、三河牛等
第一节 家畜的品种
品种形成的条件 自然条件
光照、海拔、温度、湿度 气、水质、植被等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 生产性能水平 集约化程度
二、品种的分类
(1)按培育程度分
原生态品种 原生态品种,驯化后受人类的控制
程度低,种群基因库基本上保持着长期自然选择、自 然进化的结果。个体适应野生时期原有的生态环境, 未经严格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品种。对地域环境高度适 应,是家畜遗传资源中可贵的成分。云南贡山县一代 的独龙大额牛。
-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品族、类型有意识培育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品系:一群具有某种突出性状,能
稳定地遗传,相互有亲缘关系的个 体组成的类群。 品族:以优秀母畜为共同祖先的类 群。 品种内还包括地方类型和育种场类 型。如金华猪有东阳型和金义型等 地方类型。
来源相同
-品种内个体间有基本相同的血统来源 -个体彼此间有血缘上的联系 -遗传基础非常相似 -具有共同的基因库(gene pool)
性状及适应性相似
-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遗传性稳定
-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使品种得以保持下去 -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
一定的遗传结构
按品种的主要用途
一般分为: 专用品种:三江白猪、仙居鸡、内蒙古绒山羊 兼用品种:藏羊、蒙古羊、三河牛
品种形成过程: 通过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品种形成历史过程,可以发现都有以下共同之处: (1)动物群体内存在有符合人类需要的理想型个体 这类理想型个体在 群体中往往与其它个体在谱系来源上相似难以区分。改良育种的关键在于 能够识别这类理想型个体。 (2)理想型个体集中到育种群体 集中理想型个体组成育种群后,应不 再迁入或引进其它遗传物质(习惯上通称为血统)。集中后不能再行杂交混 配。 (3)有限育种群被迫或有意进行近交 通过近交可以集中其一理想个体 的遗传物质。注意在近交过程中要加强选择淘汰。 (4)增殖选育后的育种群体进行推广应用 改进后形成的品种,可以建 立谱系、种畜登记薄与品种协会。结果新品种将以自己拥有的独特特点作 为品种标记,并用此独特特点统一群体而闻名于世。
如英纯血马、北京狮子犬。
(2)按生产用途分
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因人们长期选育,品种的某些特征、特性获
得显著发展,或某些组织器官产生了突出变化,从而出现了专门化的生 产力。 牛……乳用型、肉用型、役用型、兼用型等 羊……细毛羊、半细毛羊、羔皮羊、裘皮羊、肉用羊等 猪……脂肪型(陆川猪),脂肪占胴体的55~60%,瘦肉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