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告通告

公告通告


6、成文时间

日期一般放在落款之后,也可放在 标题之下。


五、通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1、通告的撰稿者,要有政策观 念,以政策衡量通告的事项,确保 其不与现行政策抵牾,不搞不符合 法律程序的“土政策”。

2、因为通告可以用来处理带有 一定专业性的公务,所以写有关专 业性的内容时,难免会使用一些术 语,但要注意尽量选择大多数人熟 悉的行业用语。同时,也要求撰稿 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2、知照性通告
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周知的事项。 不具有约束力,重在让一定范围内的单位、 公众知道重要事项。
四、通告的写法
1、标题

通告的标题有四种写法: (1)完全式写法,这是公文标题的常规 写法,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共同构 成。如《关于东城区东中街施工期间禁止 机动车由南向北行驶的通告》等。

有一类公告是属于专业性的或向特定对象发 布的,如经济上的招标公告,按国家专利法 规定公布申请专利的公告,属专业性公告; 也有按国家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递交向特定对象发布的,这些都不 属行政机关公文。


然而,公告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偏离了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的规 定,各机关、单位、团体事无巨细经常 使用公告。公告的庄重性特点被忽视, 只注意到广泛性和周知性,以致使公告 逐渐演变为“公而告之”。

3、通告的内容一定要突出, 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通告一般可以张贴、见报, 也可以文件形式下达。



六、通告和公告的异同。
通告和公告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 同之处,在写作中需要注意准确把握。 通告和公告都属于周知性的文体,也 就是说,内容都具有知照性,发布范围都 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在相同之中也存在一 些区别,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发文字号
公告一般不用公文的常规发文字号, 而是在标题下文正中标示“第×号”。 有些公告可以没有发文字号。
3、主送机关
公告为普发性公文,不需要写主送机 关。
4、公告的正文
(1)开头 开头主要用来写发布公告的缘由,包 括根据、目的、意义等,要写的简明扼 要。公告内容非常简短时,可以不写公 告缘由,一开头就进入公告事项。 (2)正文

如果是某一行业管理部门发布通告, 则可采用“第×号”的方式,标示位置 在标题之下正中 。一些基层企事业单位 发布的通告,可以没有字号。
3、主送机关
通告亦为普发性公文,不需要写 主送机关。
4、正文

通告的正文共分三大部分:
(1)通告缘由

通告缘由主要用来表达发布通告的 背景、根据、目的、意义。通过叙述相 关的政策、法规依据或具体的实际情况 来说明行文的原因。
3、务实性

通告是一种直接指向某项事务 的文种,务实性比较突出。其内容 一般属于业务方面的问题,而且多 为局部的、具体的问题,如交通、 金融、能源等,使用频率比较高。
4、广泛性

通告不只是对本组织或成员发出的, 而是对本组织之外的社会成员发出的, 对象范围较广。
三、通告的分类
1、法规性通告
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的事项。 是法规性文件有关规定的具体化,多由地 方政府发布。

2、发文机关的权限大小不同。

公告是一种高级别的文体,只有 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时, 才能由高级别的行政部门发布。

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 可使用的文体,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 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 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发。


3、发布范围有所不同。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 法定事项采用的文种,它的发布范围 比较大,面向全国,有时面向全世界, 遍示天下,一体周知,接受的人越多 越好。
6 、成文时间
日期一般放在落款之后,也可放在标 题之下。
五、公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1、公告是相当庄重的文告,因此要求 内容准确无误。写作时要直陈其事,不 发议论,不加说明,更不能抒情。语言 郑重严肃,平实无华,简洁明快。 2、一般基层单位要宣布一些很具体的 事项,不宜使用公告,使用通告或通知 比较合适。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公 文,其信息传达范围有时是全国,有时是全世界。 譬如,中国曾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一方面确立他们在我国科学界学术带头人地位,一方 面尽力为他们争取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这样的公告 肯定会在世界科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有关部门还曾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公告,公布中 国名酒和中国优质酒的品牌、商标和生产企业,已便 消费者能认清名牌。
正文用来写公告事项,即向大众公布 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3)结语
一般用“特此公告”、“现予公告”、 “公告”等习惯用语作结。有些公告的 结尾专用一个自然段来写执行要求,也 有的公告既不写执行要求,也不用“特 此公告”的结语,事完文止,自然收尾。
5、落款
正文右下方写明发文机关全称。若标 题上已有发文机关,则签署可省略。

通告虽然也是面向社会发布的,但 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社区范围内,而 且内容也多是指向某些特定的人群, 要求某一社区的某一类特定人群遵守 或周知。所以通告的定义中特意强调 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二节 通告
一、通告的含义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 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是使用频繁、 用途广泛的告启式公文。
二、通告的特点
1、周知性 通告的内容,要求在一定范围内 的人们或特定的人群普遍知晓,以 使他们了解有关政策法令,遵守某 些规定事项,共同维护社会公务管 理秩序。
2、法规性
通告常用来颁布地方性的法规,这些 法规一经颁布,特定范围内的部门、单 位和民众都必须遵守、执行。
公告和通告
第一节 公 告
一、公告的含义
公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 它和通告统称为文告,都属于发布 范围广泛的晓谕性文种。 公告主要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 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1、发文机关的限制性
由于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项和法定事 项,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行政机关 及其职能部门的范围之内。


(2)省略事由的写法,由发文机关、文种 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 等。
(3)省略发文机关,由事由和文种构成标 题,如《关于清理整顿河道污染的通 告 》。 (4)只标文种“通告”两字。
2、发文字号

通告的发文字号不像一般公文那样只 用常规方式,在实践中有多种情况并存: 如果是政府发布通告,要有正规的发文字 号,如《××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市区人 行道违章停放车辆的通告》,发文字号就 是“市政告字„2006‟16号”。
3、内容的重大性
公告的内容,必须是能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重要事 项,或者依法必须向社会公布的法定事项。
公告的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权力部门的威严,既 要能够将有关信息和政策公诸于众,又要考虑在国内 国际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一般性的决定、指示、通 知的内容,都不能用公告的形式发布,因为它们很难 具有全国和国际性的意义。
(2)通告事项

写明社会有关方面周知或遵守的事 项。文字多,内容较复杂的,多采用分 条列项的写法,以作到条理分明,层次 清晰。如果内容比较单一,也可采用篇 段结合式写法。
(3)通告结语

多采用“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 实施”指明执行日期,或“特此通 告”、“此告”等习惯用语结尾。
5、落款

正文右下方写明发文机关全称。若 标题上已有发文机关,则签署可省略。
2、法规性的公告
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向国内外宣布 具有法规性的重要事项,要求中国公民和在中 国境内的外国人士遵守。如宣布某项法规或规 章,宣布国家领导人选举结果。

农业部公告 第220号《饲料药物添加剂 使用规范》补充规定


公告,通常是以国家的名议向国内外宣 布重大事件,有时也授权新华社以公告 形式公开宣布某一事项的有关规定、要 求。如公布国家领导人的出国访问,国 家领导人的选举结果,洲际导弹、人造 卫星的发射等。地方行政机关有时也可 用公告。 国家机关使用公告公布事项,只限于在 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基层单位一般不能 制发公告。
四、公告的写法
1、公告的标题
公告的标题有四种不同的构成形式。 (1)公文标题的常规形式,由发文机 关+事由+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关于 坚决制止冲击铁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 通的公告》。
(2)省略主要内容的写法,由发文机关+ 文种组成。如《新华社公告》。这是公 告比较常用的标题形式。 (3)省略发文机关,由事由+文种组成。 如《关于坚决制止冲击铁路确保铁路运 输安全畅通的公告》。这种标题形式比 较少见。 (4)只标文种“公告”二字。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 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行政领导 机关,某些法定机关,如税务局、海关、 铁路局、人民银行、检察院、人民法院 等,有制发公告的权力。 其他地方行政机关,一般不能发布公告。 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不 能发布公告。
2、发布范围的广泛性



1、发文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
公告是用来发布重要事项和法 定事项的,涉及内容多是国家大事 或省市级的行政大事,或者履行法 律规定必须遵循的程序。小的局部 性事项和非法定的事项,不能采用 公告的形式公布。

通告是用来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 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它所涉及的事 项一般没有公告那么重大,多是一些 局部的、具体的业务性事项。
4、传播方式的新闻性
公告还有一定的新闻性特点。公告的发 布形式也有新闻性特征,它一般不用红 头文件的方式传播,而是借助报刊、电 视、网络等媒体迅速传播。
三、公告的分类
1、行政性公告
用来宣布国家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教育、人事、外交等方面需要告知全民的重要 事项。如最近中国将在东海进行地对地导弹 发射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