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公告_通告
1.权威性
公告的内容和形式本身都是庄重的。公告 的发文机关级别高。多为国家领导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或由国家授权的机关,如新 华社等。基层单位不能制发公告。公告的 内容应是国内外关注的大事,是公开告知 而且是郑重宣布的。
2.发布的慎重性
公告的内容必须是重大的,公开的。不能 事无巨细,随意使用。目前,公告的使用 十分混乱。认为“公告”就是在公共场合 告知一些事项,把“公告”当“广告”、 “启事”用,这是很不妥当的,因此,使 用公告时必须慎重,一是弄清传播范围, 是否需要向国内外宣布;二是是否重要的、 公开的事项。
1.内容的具体性
公告发布的内容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所谓重要,应指事关全局,或在国内外产 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如颁布宪法、公布国 家领导人的重大国事活动和外交活动,公 布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健康状况,发布国家 重大科研成果等。通告发布的内容是一般 性的、业务性的。
2.适用的普遍性
公告的发文机关多为国家领导机关,地方 行政机关或由国家授权的机关,发文机关 级别较高,基层单位不能制发公告。通告 的发文机关不受级别限制,上至国家最高 的行政机关、权力机关,下至企事业单位 的各部门都可以使用。
公告
通告
一 公告 1 概念 2 特点 3 种类 4 结构 5 写作要求
(一)公告的概念
《办法》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 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公告的内容多为国家大事与社会大事,如 选举国家领导人、公开宣布重大的社会性 政策等事项,受文面非常广泛。
二、特点
1、公开:内容 2、广泛:受文对象 3、郑重 :风格 4、通俗 :语言
2、发文字号
知照性公告不用发文字号,如果同 一发文机关就同类事项发若干公告, 可标引流水号。祈使性公告可用常规 字号,也可不标引字号。
3、正文
公告依据+公告事项+结语
正文
公 公告原由:说明发布公告的原因、目的 或依据。 公告事项:正文的主体部分,要写明时 间、地点、事项内容或重大决定等。 公告结语:一般以“特此公告”,“现 予公告”等惯用语收束。也可以没有结 语。
公布需要周知或需要办理的事项,如《广 州市公安局关于重申禁止安装机械动力装 置的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的通告》、《关 于加强对“三无”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的通 告》。
例文
中国人民银行通告
第×号
经国务院批准,我行定于1995年3月1日起发行1990年版壹圆券人 民币。 一、1990年版壹圆券与1980年壹圆券比较,总体设计不变,对局部 图案和色调稍有调整,具有以下特征: (一)由双面凹印改为正面单面凹印。 (二)正面:中间部位的底纹全部由金色底纹代替了原来的黄色和桔黄色底 纹。两侧部位的底纹全部由大红色代替了原来的大红色和黄色。背面,以桔黄色 代替了假金色。 (三)年号由1980改为1990。 二、新发行的1990年版壹圆券人民币与现行壹圆券人民币在市场上同时 流通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其中任何一种人民币。
3、向特定对象发布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规定,人民法院送交诉讼文书,无法送 达本人或代收人时,也以发布公告送达; 法院强制迁出房屋或强制退土地,要发出 公告,通知被执行者限期履行;法院公开 审理有关案件时,要事先发布公告,说明 当事人姓名,也可称为法院公告。
(三)根据公告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知照性公告 发布性公告 事项性公告 强制性公告
行长 朱镕基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制约性通告
公布有关的政策、法规,如《广东省人民 政府关于禁毒的通告》、《关于禁止销售 和使用甲胺磷农药的通告》。
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
为确保国际民航班的运输安全,决定从××年×月× 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用机场,对乘坐国际班机 的中、外籍旅客及其携带的行李物品,实行安全技术检查。 一、严禁将武器、凶器、弹药和易爆、易燃、剧毒、放 射性物品以及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危险品带上飞机或夹在行 李、货物中托运。 二、除经特别准许者外,所有旅客及其行李物品,一律 进行安全检查,不准登机,损失自负。 三、检查中发现旅客携带上述危险物品者,由机场安全 检查部门进行处理;对有劫持飞机和其他危害飞行安全嫌疑 者,交公安机关审查处理。 特此通告 ×年×月×日
1、知照性公告
用来公布重大事项,只需要被告知 者知道公告的内容,没有需要遵守的规定 和要求的公告。
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五号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 2003年3月16日选举肖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2003年3月16日于北京
4、强制性公告
公布某一事项,并强制对方执行
例文
新华社受权公告 我国将进行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年×月×日至×月× 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北纬7°0′,东经 171°33′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 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国舰船和飞机将在 该海域进行作业,为了过往船只和飞机的安全,中 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只和飞机, 在试验期间不要进入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
通告
1 概念 2 特点 3 种类 4 结构 5 写作要求
(一)通告的概念
《办法》规定,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 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是行政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社会成 员应当周知和遵循的事项,其法规性与政 策性意义都比较强,相关人员必须遵守不 得违背。
3 新闻性
三 分类
(一)按照用途分为: 1 重大事项类
2 法定事项类
(二)根据发文机关的不同,公告在实 际使用中可分为三类: 行政公告 专业公告 法院公告
1、行政公告
指国家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 项的公告. 如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向国内外宣布国家领导人当选、出访、 颁布法规、行政规章、宣布重大行政 措施、公布重大科技成果、答谢国外 有关部门和友好人士对我国重大国事 活动和祝贺等。
5、日期
日期后面可以写上发布地点,以示慎重。
6、编号
在标题之下的正中间,一般单独编出顺 序号,或以某一届政府、部门、组织为段, 或按年号编顺序。
五、注意事项
1、使用行政公文中的公告要严肃,不能乱 用、滥用。 有权向国外发布重要事项的只能是国家 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在我国 即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3、只有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时才用公 告,重要程度稍小的事件,可用通告、布 告、通知、启示、海报等形式来公开宣布。
4、公告正文要力求简短,力求一 段到底,用一两句话把公告依据,公告内 容,公告结语等内容写尽。如果情况特殊, 公告内容过多,可采用分条列举的行文方 式。
通
告
教学目的: 通过精讲理论知识和实训,认识通告的涵义、用 途,明确通告的特点和类型,掌握各类通告的写法, 能够写出规范的办理性通告和告晓性通告。明确通告 与公告的区别。 教学重点: 1.通告的结构和写法 2.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3.例文析评与“公文正文模块模式”意识 教学难点: 1.不同类型通告的区分 2.通告与公告的适用范围的区分 3.例文析评 4.病文分析与写作训练
通告的涵义和用途 通告适用于— 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内容广泛,使用普遍。通告是泛行文。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所辖范围内 均可用。 通告的特点 具体性 发布的内容多是:局部性的、业务性的,针对 性强。 行文对象的制约性 辖区区内的单位和人们。 发文单位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广泛性 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都可发布 通告。
(三)通告的类型 告晓性通告 公布让有关单位和个人周知某些事 项,如通告停电、停水、电话升位等。 办理性通告 公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办理 事项,要求办理的事项多为注册、登记、 年检等。 制约性通告 公布一些令行禁止类事项的通告。 令行禁止的事项多为:交通管制、查禁 违禁物品一类
知晓性通告
2、专业公告
这是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法令、 法规,按规定程序发布的公告。 这类部门除铁道部门、邮电部门、民航交通 部门、粮食部门、银行部门可发布外,还有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公布申请专利的 公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公布 初步批准,正式批准或撤消初审注册商标的公告; 按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 管理条例》规定的公司开业,歇业和变更名称、 地址的企业法人登记公告等等。
3.范围的有限性
公告的发布范围最广,“向国内外”;通 告发布范围则有明显的限制“社会各有关 方面”,往往限于一个行业、系统或部门, 有的通告仅仅在单位内张贴。
4.发布的独特性
公告、通告一般不用文本形式印发。 公告一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 体公布,不采用张贴形式。 通告除采用新闻媒体公布外,一般通过张 贴形式发布。
2、发布性公告
指用来发布法律、法令、法 规和其他重要法律公文时使用 的公告。
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八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29日通 过,现予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1993年3月29日于北京
3、事项性公告
用于公布需要社会和群众广 为周知的公务事项,并提出规 定和要求
例文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年×月×日) 根据中美两国政府于今年5月11日签订的关于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美国政府将于XX 年10月1日宣布解冻我方被冻结的全部资产,由我方收回,为了便于执行上述协议,保障 我国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已于×年9月9日发布命令授权我 行代各持有人办理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的收回或提取事项。现特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凡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均由我行对外办理收回提取事宜。 二、被冻结的资产收回、提取后,属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原属私营工商企业 的,由我行分别按照我国有关的法令,同有关单位进行结算。属于我国国民的个人资产, 全部归持有人所有,持有人可按有关规定申请保留或使用最高不得超过10%的外汇,其余 外汇由中国银行按现行牌价折付人民币,并可享受侨汇办法的优待。 三、凡持有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按被 四、冻结资产的种类、数量和金额,持有人姓名、对方机构(即债务人)的名称、地 点等情况和凭证,向当地或附近的中国银行办理登记手续。登记的期限,自即日起×年12 月31日止。 五、根据上述协议,上述解冻的资产,未经中国政府同意,不得提取、出售或转移。 关于向中国政府申请同意提取、出售或转移的手续,根据中国政府授权,由我行代为办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