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中药鉴定学实验》是中药学专业必修课《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中药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实验课。
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
教学任务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原植物的鉴定方法、性状鉴定方法、显微鉴定方法和理化鉴定方法,并学会如何运用专业术语进行科学的描述、绘制出正确的性状与显微特征图谱。
三、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一:根及根茎类药材性状鉴定—大黄的显微、理化、微量升华鉴定
主要内容:贯众、大黄等药材的性状特征观察与描述、大黄粉末的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微量升华鉴别。
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性状鉴别描述方法;理解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理化鉴别方法;掌握大黄的性状、显微、理化及微量升华的方法,并掌握大黄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成分特征。
本实验重点、难点: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显微特征观察方法及微量升华的方法与特征,大黄微量升华与成分间的关系。
实验二:根及根茎类药材性状鉴定—黄连的显微、理化鉴定
主要内容:天麻、黄连等药材的性状特征观察与描述、黄连粉末的显微鉴定、理化鉴定鉴别。
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性状鉴别描述方法;理解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理化鉴别方法;掌握黄连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的方法及其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成分特征。
本实验重点、难点:根茎类药材的性状描述、显微特征观察方法与特征,黄连的显微化学反应与成分间的关系。
实验三:药用植物组织切片与染色制片技术
主要内容:以怀牛膝(或者麦冬、人参等)为实验材料,并对材料进行预处理,取经过软化处理的怀牛膝药
材,徒手切成极薄片,选择薄片装片观察,另取部分薄片进行染色、脱水、透明处理,之后进行封藏。
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药用植物根类药材的切片、染色制片技术的目的与意义;理解染色剂、脱水处理的意义;掌握徒手切片的方法、染色、脱水等处理的方法,并掌握染色制片注意事项。
本实验重点、难点:徒手切片的方法;染色时间的处理及脱水完全的检查;封藏时的方法。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药材性状鉴定—人参(或三七、黄连)的显微、理化鉴定
主要内容:观察人参、三七、黄连药材,写出其性状特征;观察人参粉末特征,绘出粉末特征图;黄连粉末的理化鉴定。
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人参、三七等药材的性状特征;理解皂苷类、生物碱类成分与药材鉴定时的相关性;掌握人参、三七等药材的理化鉴别特征。
实验五:设计性实验—常用中药的鉴定的设计实验
主要内容:本实验分小组完成,结合秋季采集实习,要求每一个小组负责采集2味常用中药,并进行药用植物的形态描述、干燥、粉碎等预处理,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该2味药的鉴定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设计相关内容,提交实验报告。
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常用中药的鉴别实验设计;训练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训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本实验重点、难点: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后提出各组中药的鉴定实验方案以及方案的进一步完善;由于每一小组负责的中药不同,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指导和讲解,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验六:综合考核实验—未知粉末的鉴定
实验内容:本实验分小组完成,每一个组负责一份混合粉末的鉴定,根据所掌握的药材的典型显微特征,鉴别出未知粉末的组成。
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显微鉴别在药材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掌握药材的典型显微鉴别特征。
本实验重点、难点:混合粉末的性状、显微与理化特点的初步鉴别与验证过程的掌握。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了全面检查学生对中药鉴定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有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重点考察学生的基本实验动手能力,以每一次个人实验情况及个人的实验报告为考察依据;设计性实验则按照小组考核进行,以小组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及实际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为依据;综合考核实验按照小组考核进行,以小组完成的未知混合粉末鉴定报告和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为依据。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张贵君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标准书号:9787030237088。
参考书: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吴德康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978-7-80156-390-3。
《中药鉴定学实验》,石俊英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978-7-5067-3388-5。
七、说明
由于实验室小,实验课需要按照自然班级分班开课,班级人数不超过30人。
大纲修订人:唐晓清
大纲审定人:王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