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温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

要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要推进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要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

众所周知,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推进企业的并购、重组和联合,一方面是政府宏观调控要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自身要做的工作。

今天我们将就企业改革、企业提高竞争力方面进行专题探讨,也将回答众多网友提出的问题。

企业家经济学家对话国企改革与竞争今天我们演播室一共有三位嘉宾,我是李开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是研究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的学者,大家都认识,我兼主持人,现在我要重点介绍我们专门请来的两位嘉宾。

第一位嘉宾是著名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博士,张总领导了一个特大型的国有企业,企业资产规模上百亿元。

近些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欢迎张总的到来,请张总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张良: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同时也期望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大家多沟通、多交流,同时也向大家学习。

李开发:下面我介绍第二位嘉宾,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博士,王主任长期从事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发展战略、企业改革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关于企业改革、产业结构结构调整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专著,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欢迎王主任的到来,请王主任向网友和读者打个招呼。

王忠明:大家好,做客搜狐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为现在信息时代,搜狐领导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新潮流,所以我想能够在搜狐网跟大家交流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博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2006年度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着力点李开发:下面现就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的内容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一位网友提问,想请嘉宾说一说当前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有什么现实意义?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张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普遍问题,典型的体现如: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贡献,粗放增长、粗放式经营等问题。

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本在于重新整合,这样才能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品结构的优化。

从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上来看,根本在于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常规型向精益型转变。

具体来说我有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节约≠省钱。

节约型社会的政策要求决不仅仅是几张纸、几度电、几分钟电话费的概念,而是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个观点,不懂节约=不懂管理,实际是要求产业结构的实质性调整。

我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多年的实践经验使我体会到:国有企业的体制也好、机制也好,根本的突破口就在于管理,典型的问题,比如:花钱谁也不心疼,说到底就是管理不善、不实、不细,管理粗放。

第三个观点,高效的中散-浪费的中散=未来的中散。

针对这个问题,我曾经提出了“十大管理浪费”:人力的浪费、资产的浪费、成本的浪费、思路的浪费、制度的浪费、时间的浪费、信息的浪费、效率的浪费、观念的浪费、协调的浪费。

王忠明:我非常赞成刚才张总的这些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当中的关键部位,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内容非常多,包括产业结构,包括投资结构,包括行业结构等。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规模结构,比如大型企业跟中小企业的比重、比例,还有产权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是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当中的着力点,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当中处在龙头地位。

我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者说能够实施好产业结构调整,在相当程度上就决定了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效率、效益。

因为它的相关度很大。

对于我们来讲,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又重提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的着力点,一个是要优化结构,这是一个着力点,第二,就是要进行过剩能力的调整。

这两个着力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深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的任务,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根据我们当前经济运行当中的问题提出来的,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开发李开发:刚才两位嘉宾讲的非常准确,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补充。

我们现在所说的产业结构调整之所以非常重要,主要是切合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的实际来说的。

在我国,许多产业还处在全球经济产业链条的低端,整个产业结构处在较低的层次上,生产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资源消耗比较高,我们的很多产品从技术、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各个方面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弱,技术含量也不怎么高,因此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大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竞争能力。

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优势产品,进一步开发有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将有利于提升我们的产业档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我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业要先做强,后做大,再做久李开发:下面讨论第二个话题,就是关于企业之间兼并重组的问题。

最近大家非常关注外国的企业、跨国公司兼并中国的企业,许多网友都关注这个问题,我也想请嘉宾回答这方面的问题,你们怎么看外国的跨国公司也来整合中国的企业?全国劳动模范、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张良: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跨国兼并是一个国际化的趋势和潮流,特别是一些国际上大型的跨国公司,非常注重并购、重组等整合方式,借此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最终追求规模效应。

但是谈到兼并,从兼并的意义上来看,是企业快速扩张的有效形式;从兼并的目的来看,就是做大企业规模。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个理性的逻辑顺序,就是先做强,再做大,后做久。

某些公司过于追求扩张的速度,比如一年之内并购了100多家公司,这种不切实际的快速扩张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张良:我非常同意王主任的观点。

兼并也好、重组也好、联合也好,最根本一点就在于企业战略的实质性调整,而绝不是企业资产的简单改装或改组。

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资产的相融性和匹配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比如,有些联合并没有达到1+1=2的效果,说到底就是没有考虑到资产的匹配性。

看待跨国公司兼并中国企业:既不要泛政治化,又要有国家意识王忠明:企业之间的这些并购、重组、联合,在相当程度上是产业结构调整必然的一种手段,而且也只有在这么一个过程当中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也才能够锤炼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至于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我们的企业发展,包括我们的改革,我觉得这可能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不要把外国公司、外国企业、跨国公司兼并中国企业的问题过于政治化。

第二,也不要完全放弃国家利益的必要考虑。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自由贸易永远是跟保护贸易相并存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只崇尚自由贸易,而没有一定的贸易保护。

我们在讨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同时也要注意我们自己怎样能够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在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外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在这些问题上保持一定的国家意识是必要的。

企业迷信“低成本扩张”将伤害企业竞争力王忠明:在考虑并购、重组、联合的方向的同时,我们可能还要注意两点,第一个,我们不要迷信所谓的低成本扩张,永远没有低成本扩张。

你处理不好很可能是一种成本扩张,你盲目进行扩张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并购重组并不是对于所有企业来讲都是美味佳肴。

第二个,我们在并购、重组、联合的过程当中,还要特别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用得起,因为我们还要考虑有一个市场细分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经营意识当中缺少一种与市场经济深化所相应的那种市场细分意识,我们无边界的去并购一些资产,看起来规模扩张了,实际上对于未来的竞争力的培育是一种伤害。

未来的企业竞争力一定是在市场细分方面、在市场分工方面越来越细,是在这么一个前提下来做。

所以我们今天在扩张企业规模的同时,我们还要具体的注意到你的定位实际上是越来越细,没有包打天下的神人,没有这样的超常企业,即使是GE,也不可能把天下的所有行业做尽。

所以要注意多元化的陷井,要用市场细分的意识指导我们的企业并购、重组、联合,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过分的扩张这里。

张良:我非常同意王主任的观点,低成本扩张一定要跳出认识误区,无论是并购还是重组、联合,关键要看企业有没有实际需要、资产是不是优势互补,并不是说人数多了、资产大了,你就必然强了。

王忠明:现有的这些并购案例,已经让我们看到的,并购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高难度的东西,能够并购成功的企业是非常非常少量的。

没有长时间的市场锤炼是不可能获得看起来有高效益的市场扩张,这种企业并购、重组、联合。

企业要在产业整合、企业并购、重组与联合充分发挥长项与优势李开发:两位嘉宾对并购、重组、联合的解读讲得很精彩,而且理论上的探索也比较深入。

就我对产业结构调整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第一,在外国公司兼并中国企业的时候,应该说它是全球性产业整合的一个方面,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过程,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一种形式。

实际上我们有一些有条件、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也在进行跨国资源整合,像我们联想公司跨国兼并IBM的PC部分,像我们中海油公司参与收购美国的UNIC公司,虽然收购不成功,但是在全球整合资源方面、配置资源方面也是迈出了一步。

所以大家不要把跨国的兼并,尤其是外国公司到中国兼并企业泛政治化。

要看到它实际上是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到全球范围的一种情况,是全球市场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第二,产业整合过程中,企业重组、兼并、联合其实是一个难度比较高的企业运作。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在自己的优势和长项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般情况之下,我们提倡企业应该尽可能在产业链的上游或者下游进行兼并,除非有特别的长处,有专业的资源和人才,否则在多个领域里进行扩张,面临的风险是很大的,所以我想这个方面也应该提醒企业家们注意。

企业并购、重组、联合需要改革的推动特别是体制创新李开发:下边我们讨论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我们国内的企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在兼并、重组、联合方面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王忠明:我觉得在并购、重组、联合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尊重企业的意志,要更多的让市场去发挥作用,而不要强行的采取所谓的拉郎配。

从我们现在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可能有关部门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有时候不是企业不想进行调节,恰恰是有些利益集团可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影响到企业重组的这么一种进程,我想还是应该以改革为先导,要以深化改革、加快改革作为先导。

今天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并购、重组、联合仅仅看成是资源整合、资源配置的这么一个内涵,实际上更加深刻的包含着改革的内容。

如果没有改革的推动,事实上你也无法达到并购、重组、联合,特别是国有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