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与学习的关系及应用班级:应心1班学号:1114040111 姓名:李丹丽摘要:基于多年的情绪智力相关理论基础探索其与学习的关系,并对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进行应用方法和技术的实践摸索。
①情绪智力是反映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外界压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
②情绪智力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成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综合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③情绪智力可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人提升三方面进行。
关键字:情绪智力学习教育应用辅导一、情绪智力的含义及理解(一)情绪智力的由来“情绪智力”是德国人Barbara Leuner 1966年在其论文《情绪智力与解放》中首次使用的,而首次正式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的是Salovey和Mayer。
1995年Goleman正式出版了专著《Emotional Intelligence》,他用通俗的语言提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理论,也正是由于该书的出版,使得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和讨论迅速风靡全球。
(二)情绪智力的涵义以戈尔曼、巴昂为领导的实务派,将预测成功作为导向,试图在传统智力以外找出能够预测成功的所有重要因素。
尼尔·戈尔曼(Goleman)认为情绪智力是反映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外界压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
它包括五个方面:(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是情绪智力的核心所在,即具有理解自我及心理自觉感知的基本能力;(2)管理与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
以上述认识为基础,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妥善的管理与调控,使其有效地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3)自我激励的能力:指不断为自己树立目标的自身动机和使其情感专注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导对他人的情绪感受进行感知与理解的能力;(5)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即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和谐互动的能力。
Salovey和Mayer在1997年、2000年对情绪智力的概念相继进行修订,又重新界定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情绪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及智力发展的能力。
国内学者给出的情绪智力定义,大多与Mayer、Salovey的相似。
许远理等认为,情绪智力是加工和处理情绪及情绪信息的能力,侧重从信息加工论的角度来界定情绪智力内涵。
张进辅、徐小燕认为,情绪智力就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以及情绪表现能力。
王垒认为,情绪智力是平衡情绪和理性的情绪意识、情绪管理的技能。
卢家楣把情绪智力界定为:“人成功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这一定义从本质上反映了情绪智力是能力的一种,并明确指出了情绪智力的操作对象是情绪、情感。
情感智力就是人以情感为操作对象的一种能力。
个人认为Goleman对情绪智力的概念更为系统。
(三)情绪智力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Salovey & Mayer,1990)。
二、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情绪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力,而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因此情绪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人的情绪智力都可以挖掘和培养。
青少年时期是训练和培养情绪智力的关键时期。
实证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成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综合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情绪智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情绪智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的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情绪智力的人,即使在承受巨大压力时,也能尽快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反之,会导致心理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从而影响智力的正常发挥,给一个人的事业和前途造成不利影响。
2.情绪智力影响学生人际关系。
有关学生情绪智力水平与人际交往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水平存在相关。
3.情绪智力影响学生学业成绩。
研究证实,情绪、情感在学生智力活动中有巨大的作用,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重要的影响。
Goleman(1995)认为,情绪智力能解释学校、家庭、工作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差异,也表明情绪智力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习。
Schutte(1998)以64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统计分析表明:情绪智力分数与学年末的成绩分数存在相关。
4.情绪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情绪智力可以强化学生的适应性,密切人际关系,还可以调节情感和情绪,使情感、情绪直接服务于其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高情绪智力者更可能形成较高的发展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同时也更可能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三、情绪智力与学习的关系情绪智力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对他人情绪的揣摩以及对待挫折的承受能力。
在情商概念提出以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单凭智力因素判断一个人成功可能性的局限性,因此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非智力因素包含了影响成功的因素中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心理因素。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再加上客观条件等于成功,这很容易使人理解,我们的教育中也十分强调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但有些研究提出智商加情商等于成功,甚至认为情商决定了人生成功的80%,情商高低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国内外的许多分析研究都表明,智商和情商都与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情绪智力水平的高低对学习成绩高低的影响更大一些。
情商的高低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情绪智商高,能更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面对挫折,从容不迫。
四、情绪智力的培养(一)学校教育按照戈尔曼的说法,情绪智力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专为问题学生设计的补救措施。
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意义,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将其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和考核指标,在课程活动的安排、制度的建立、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工作。
1.开设相应的课程,组织相应的活动。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知过程,其间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
要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
在可能的情况下,设置一些相关的课程,如“社会与情感课程”、“生命技能”、“社会发展”、“人生技能”、“情绪、情感的判断与分析”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情绪智力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且有意识地加以自我培养和锻炼。
教育工作者应在加强情商测评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等方式来施加影响。
应教给学生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逐步完善其心理调节机制。
通过组织交朋友、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他人情绪的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2.在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校风班风等潜在课程的建设中贯彻情绪智力教育的要求。
成长环境的优劣对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校风班风的建设方面,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
3.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水平,改善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显著相关。
Salovey和Mayer认为在情绪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具有潜在智慧的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行为和情绪智力往往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交往,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学生的深切热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果断与智慧、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无不成为教育的力量而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水平,能增进教师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认识,促进教师对学生不良情绪、情感的调控;有助于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和培养美好的情绪、情感的;有助于教师尊重学生情感,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有助于教师多元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文化程度、榜样作用、及时的强化、合理的要求与适度的引导等,都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因素。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受教育者认知、评价、控制自我的能力弱化,缺乏自我激励能力,不善于进行人际交往。
家长应该树立积极发展孩子情绪智力的理念,采取民主式的教育方式,用自己的模范行为率先垂范,促进孩子情绪智力的发展。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民主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榜样形象、和谐的父母关系以及共同给予孩子关爱都有利于孩子情绪智力的培养。
家长教养方式对子女压力管理的影响很显著,表现在压力承受和冲动控制方面。
专制型和放任型家长教养方式下,子女的压力管理分数明显低于民主型和溺爱型家庭。
Goleman的研究发现:夫妻的相处之道与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会影响子女情绪能力的学习。
同时, Gottman、Katz和Hooven的研究指出:善于处理婚姻关系的夫妻最能协助子女处理情绪起伏;较擅长处理情绪的父母,他们的子女也较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与同伴关系,心理健康状态较佳。
(三)个人提升1.注重乐观教育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培养学生情商,还要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者,其成功率大大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
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
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自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这说明,自信心作为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它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
2.情绪智力个案辅导这是指在了解被试所面临问题、进行诊断的基础上,由心理教师(有时包括班主任)对被试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其认识问题所在,了解调整方法,进行改进的实践,提高情绪智力,促进学业发展。
3.情绪智力团体辅导这是指在了解被试所面临问题、进行诊断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辅导目标,由心理教师对若干名具有同类问题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以帮助相关学生认识问题所在,了解调试方法,进行改进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