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种植技术要点[指南]甘蔗种植技术要点近年来全国推广甘蔗种植新方法,即“深耕、浅种、宽行、密植”,同时施足基肥等使甘蔗亩产量大大提高,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供参考: 一、深耕:植地机耕要求二犁二耙,深度达50公分,土壤要疏松,种蔗沟深度要达30公分。
二、浅种:蔗种回土盖种深度一般在5公分左右。
三、宽行:甘蔗种植行距要求在90—100公分,有利于通风透气、植后田间管理。
四、密植:植蔗沟每100公分播蔗种5—6个,亩播双芽苗蔗种3000—3500个。
五、施足基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2000公斤。
混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钾堆沤7—15天后施入植蔗沟。
六、浸种:选用饱满、无病虫害、无伤的双芽苗,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可提高蔗种抗旱能力,也可达到消灭病虫害的作用。
七、下种方法:蔗种要平放在植沟,芽向两侧,回土盖种时先将种苗轻压入土后,再回土以利发根。
八、防治地下害虫:为防地下蛐螬与蔗螟为害,种植时,每亩施用米乐尔2—3公斤。
九、萌芽前化学除草:种植后蔗苗没有出土前,亩用40%阿特拉津25毫升加亚码津2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表土控制杂草生长。
一、整地、开植蔗沟1(整地:整地是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从而使根系更好地发挥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同时,整地还可减少蔗田的病、虫和杂草。
深耕是增产的基础。
甘蔗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
深耕是一个总的原则和要求。
具体深耕程度必须因地制宜,视原耕作层的深浅,土壤性状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
深耕不宜破坏原来土壤层次,并应结合增施肥料为宜。
早耕能使土壤风化,提高肥力。
所以,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及时翻耕。
早耕对于稻后种蔗的田块更为重要。
2(开植蔗沟开植蔗沟使甘蔗种到一定的深度,便于施肥管理。
2.1常规蔗沟:蔗沟的宽窄、深浅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要平。
2.2抗旱高产蔗沟云南80,以上的是旱地甘蔗,推广“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技术”具有较好的抗旱作用。
具体方法是:环山沿等高线开沟,深沟板土镇压,沟深40厘米,沟底宽25厘米,沟心距100厘米,用下沟的沟底潮土覆盖上沟的种苗。
覆土6.6厘米,压实。
二、施肥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
所以在整个生长期中,施肥量的多少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确掌握施肥技术,做到适时、适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满足甘蔗对肥料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甘蔗的需肥量据研究,每生产1吨原料蔗,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1.5,2公斤, 磷素(P2O5)1,1.5公斤, 钾素(K2O)2,2.5公斤。
2(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吸收总的趋势是苗期少,分蘖期逐渐增加,伸长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又减少。
3(施肥原则根据甘蔗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征,制定出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适时分期追肥”。
如果只施追肥,而不施基肥,则甘蔗容易长成:头重脚轻,上粗下细,容易倒伏。
反之只施基肥,不施追肥,则后劲不足,形成“鼠尾蔗”,影响产量。
3.1重施基肥肥料主要是有机肥、磷、钾化肥和少量氮素化肥,磷肥和钾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为甘蔗对磷肥的吸收主要是在前中期。
而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需要靠近根部才易被吸收。
甘蔗对钾肥的吸收也主要是在前中期(占80,左右)。
而且蔗株在前中期吸收的钾素可供后期所需。
所以钾肥宜早施,量少时作基肥一次施用,量多时,拿一半作基肥,另一半在分蘖盛期或伸长初期施用。
3.2分期追肥按照甘蔗的需肥规律,追肥的施用原则可概括为“三攻一补、两头轻、中间重”。
“三攻”就是攻苗肥、攻蘖肥、攻茎肥。
“一补”就是后期补施壮尾肥。
“两头轻”指苗期、伸长后期施肥量要少,“中间重”指伸长初期施肥量要多。
新植蔗的栽培技术根据甘蔗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对土壤、营养、水分等等外界的要求,下面以春植的糖料蔗为例对我区新植糖料蔗的栽培技术进行简要阐述(其中的各主要新品种介绍和糖料蔗病虫害防治详见本册的第四篇)一、整地及播种(一)深耕整地。
播种前最好进行蔗地机械深耕深松,耕地深度为30,40厘米,深松深度达30-40厘米。
实践证明,蔗地进行深耕深松是提高糖料蔗单产和含糖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蔗农收入的有效措施,可促进甘蔗的可持续发展。
据验收,进行机械化深耕深松与传统人畜力耕作相比,平均亩产增1.64吨,每亩节约成本261.2元,增产增糖效果十分显著。
没有机械化耕作的土地也要尽量做到精细整地,使耕作层达到深、松、碎、平,创造良好的保水、保肥、透气和增温的土壤条件,以利于甘蔗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
同时要根据蔗地的地势状况平整土地或修筑成梯田,以利于大雨来临时的排水。
(二)开好种植沟。
旱地甘蔗宜提倡“深沟浅植”。
中等肥力以上的蔗地要改变传统的窄行种植(90-100厘米)为宽行种植(120―130厘米),沟深20-30厘米、沟底宽25-35厘米;水田种蔗,肥水充足,行距要适当加宽。
同时要注意开好排水沟。
为了便于机械化管理和操作,行距可根据使用的机械进行调整。
我区目前推广的新台糖品种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和宿根性,且生长旺盛,要夺取高产必须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实践证明,推广1.2-1.3米的宽行种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能确保糖料蔗健壮生长,促进有效蔗茎增加,且蔗茎长、粗、重,从而易获得较高产量。
对一些瘦、瘠的旱坡地行距可为100厘米,以增加蔗地的亩有效茎数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达到高产。
旱坡地还要按等高线开行,这样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土壤,起到保水保肥保土的作用。
二、采用良种,选好蔗种(一)选用良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良种是夺取高产的有效措施,糖料蔗良种是指抗逆性强(特别是抗旱力强)、适应性广、宿根性强且高产高糖的品种。
目前广西推广的良种有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新台糖26号和新台糖27号,桂糖94/116、桂糖94/119,台优、粤糖93/159、粤糖94/128、粤糖95/168、园林1号、园林2号、园林3号、园林6号等品种(各主要新良种的介绍见第五节)。
实践证明,选用良种,各地可根据品种的特性和本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各品种引种时在当地的表现以及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等多项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水田和水肥条件较好的旱地应选用新台糖系列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高糖特性,取得高产高糖产高效。
土壤较为贫瘠可选用桂糖94/116或桂糖94/119等品种,桂中偏北的地方要注意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同一块地甘蔗品种在新植的时候要轮换,同一蔗区内甘蔗品种宜安排种植3个品种以上,避免品种的单一,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种茎的的选择。
甘蔗既可用全茎作种又可以用部分茎作种,所以蔗种又可分为全茎种、半茎种和梢部种,在生产上一般选用植株梢部以下40,50厘米的幼嫩茎作种,或者说选用梢部生长点以下10个芽作种最好。
因茎梢含糖份低,含葡萄糖、果糖、淀粉、蛋白质等较多,而作为原料蔗进厂回收率低价值低,同时由于其茎芽保护较好,用其作种既可减少原料蔗的损失,减少用种量,可提高发芽率。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全茎做种。
但无论用那一段作种对种茎的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新鲜、蔗芽饱满健壮、无病虫害、品种纯正。
(三)种茎处理:1、砍种:首先按每段种茎2,3个芽进行斩种,斩种要先剥除叶梢(蔗壳),然后将种茎平放木垫上,芽向两侧,用干净的利刀快速斩种,尽量做到切口平,不破裂,作业时要眼明手快,一边砍种一边要及时将死芽、烂芽、虫芽、气根多和混杂品种剔除掉,以提高种苗的质量。
砍下的种苗就按芽的成熟程度分别放置,即较老的放一堆,较嫩的放一堆,这样到地里种植,出苗就比较整齐,便于管理。
2、种茎消毒,把斩好的种茎放入50%可湿性多菌灵125,160克兑水100公斤的溶液中浸5,10分钟即可。
也可用其它消毒农药按照说明进行消毒处理。
冬春植蔗特别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切不可麻痹大意,广西高温高湿,越冬的病源多虫口密度大,病虫滋生繁殖快,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如发生凤梨病,造成烂种烂芽、缺苗断垄,影响全年的甘蔗生产。
三、施足基肥。
甘蔗是高产作物,不仅需水量大,而且需肥量也大,所以要放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要将甘蔗全生育期所需的磷肥钾肥全部作为基肥,氮肥则施20%左右。
一般要求每亩农家肥500,1000公斤,钙镁磷肥70,100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尿素10公斤混合作基肥。
或用氮、磷、钾含量分别10%复合肥100,150公斤作基肥,用氮、磷、钾含量分别25%复合肥50--100公斤作基肥。
其中有机肥和磷肥应先堆沤15天后再施用。
基肥的施用,一般选在天气晴朗、土壤温度较低的种植前一天施下较好。
化肥的应均匀施放在种植沟内,然后将肥料与土壤拌匀后再下种,尽量避免蔗种与肥料直接接触,以防止烧伤种苗。
如有条件的地方使用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技术,在甘蔗下种后亩施5―6吨酒精废液,可不施用化肥作基肥,也能满足甘蔗的生长需要(具体施用技术祥见本书第节)。
四、合理密植。
目前我区推广的良种中大部分为中大茎种,要求每亩基本苗数为5000,6000株。
春植蔗下种一般7000,8000个芽;冬植可适当增加15,20%的芽,约为8500,9000个芽;而秋植5000蔗下种量可减少15,20%个芽,约为5000,6000个芽。
要保证每亩中大茎种有效茎数为4000,条,中小茎种有效茎数达5000,6000条,这样产量才有保证。
摆种要求:种茎竖向以品字形或铁轨式双行窄幅摆放,两行种之间距离8CM左右,种茎与土壤紧贴,芽向两侧。
一般人工摆种,下种时手用力往下轻压,利于蔗茎吸收土壤水分及新根的入土。
宽行(125厘米以上)种植的种茎可进行横向摆放,以增加行内的苗数。
五、使用除虫药和除草剂。
摆放好种茎,由于种茎糖份高,易引来各种地下害虫的咬食为害,因此要及时撒上除虫药,如每亩用特丁磷 4--5公斤,撒施在种植沟内,也可每亩用3,4公斤克百威或4,5公斤甲基异柳磷撤施植沟。
然后盖土3,5厘米。
甘蔗由于行距宽,萌芽慢,因此行间杂草滋生快,影响甘蔗的前期生长,为此最好能在盖土后(一周内)施用除草剂,除草剂可选用40%阿特拉津150―200克/亩;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亩;25%敌草隆200克/亩。
两种药减半量混合施用效果更好。
均兑水40―50公斤喷雾。
此外,进行覆盖和间套种作物减少杂草的生长。
六、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一项保护性的栽培技术,多年来应用于甘蔗上增产增糖效果显著。
地膜覆盖为什么能增产呢,一是提高了土温;二是保持土壤水分;三是维持了土壤疏松;四是抑制了杂草的生长;五是加快了土壤养分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