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土镍矿处理方法综述修订稿

红土镍矿处理方法综述修订稿

红土镍矿处理方法综述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当前位置: >> >> 正文〖APOL会员特权区〗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相关研究成果简介-----报告人尹文新1 引言镍的性质和用途金属镍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很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高熔点(145 3℃),强磁性,良好的催化性和抗腐蚀性以及容易电镀等。

正因为这些优良特性,镍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不锈钢,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中的耐腐蚀合金钢,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温合金钢,磁性电工合金,催化剂及电镀等行业。

随着上述工业部门的发展,特别是不锈钢工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镍冶金工业发展迅速。

炼镍原料镍是一种比较丰富的元素。

地球中镍的含量约为3%,仅排在Fe、O、Si和M g之后。

然而,在地壳中镍的含量很低,不到%,其丰度排在第24位。

地球上有四种含镍矿物:⑴硫化镍矿——镍黄铁矿、镍磁黄铁矿和针硫镍矿等⑵氧化镍矿——主要指红土镍矿⑶含砷镍矿——红镍矿、砷镍矿和辉镍矿等⑷深海含镍锰结核深海含镍锰结核的数量现在还无法估计,由于开采成本太高,暂无法利用这种含镍资源。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制海底机器人,为开采海底锰结核做前期准备工作。

含砷镍矿在地球上的储量很少,是一种次要的含镍资源。

主要的炼镍原料是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

根据目前的炼镍技术水准,硫化镍矿含镍高于3%的被称为富矿,可不经选矿而直接冶炼;含镍较低的硫化镍矿需经过选矿进行富集,产出品位较高的硫化镍精矿再进行冶炼。

红土矿很难用选矿方法来富集,通常是用冶炼的方法直接处理。

开发和利用红土镍矿资源的重要意义⑴陆地上镍资源总量中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的比例约为3:7,未来镍冶金工业的发展主要以红土矿为原料;⑵硫化镍矿日趋枯竭,中国的硫化镍矿的年产量以10%的速度递减;⑶红土镍矿埋藏在地表附近,开采成本低,不需要选矿,随着冶炼技术水准的提高,处理红土镍矿的成本不断降低;⑷选择合适的生产方法,处理红土镍矿可不产生二氧化硫烟气污染;⑸中国是镍的消费大国,同时又是贫镍国。

由以上事实可知,我国开发红土镍矿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或准备开发红土镍矿资源。

2 红土镍矿的特点红土镍矿的地质结构红土镍矿是由多雨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橄榄岩(Peridotite)和蛇纹石(Serpent ine)这样一些超级岩石的风化而形成的。

红土镍矿床通常是分层存在于地表以下0 ~40米范围,矿床的地质结构为:覆盖层;褐铁矿层;过渡层;腐泥层;橄榄岩层。

有价元素镍和钴主要分布在褐铁矿层,过渡层和腐泥土矿层。

因此,人们通常将红土镍矿床分为三个矿层:⑴褐铁矿层(Lateritic ore layer)褐铁矿层离地表最近,主要矿物包括褐铁矿(Laterite)、针铁矿(Goethit e)、水铝矿(Gibbsite)和铬铁矿(Chromite)。

矿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很均匀,镍的含量较低,通常含有一定数量的钴,结晶性差,粒度较细。

⑵腐泥矿层(Saprolitic ore layer)腐泥矿层埋藏较深,正好在基岩之上,主要含有石英(Quartz),滑石(Tal c),蛇纹石(Serpentine),橄榄石(Olivine)和硅镁镍矿(Garnierite)等矿物。

矿石含镍量最高,但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极不均匀。

⑶过渡矿层(Transition ore layer)过渡矿层位于褐铁矿层和腐泥矿层两层之间,镍、铁、镁和二氧化硅的含量也介于两层之间。

红土镍矿典型的浓度分布见图1,化学成分列于表1。

由图1和表1可以看出:红土矿中铁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稳定降低;而镁和二氧化硅含量随深度增加;钴含量分布与铁相似,在褐铁矿层最高;镍的分布与镁和二氧化硅一致,在腐泥矿层含量最高。

红土矿含水量都很高,一般为30%~50%。

被氧化的红土镍矿一般都含有铬、镁、锰、铁和铝等杂质。

图1 红土镍矿典型的浓度分布表 1 各矿层红土矿的化学成分(%)矿层Ni Co Fe MgO SiO2褐铁矿层过渡矿层腐泥矿层红土镍矿的分布和矿物组成的差异目前,已发现有较大红土矿储量的国家有:Australia,Cuba,New Caledon ia,Papua New Guinea,Greece,Indonesia,Philippine,India和Burma 等国。

中国云南的元江也有90多万吨金属储量的红土矿。

由于红土镍矿的分布较广,各地红土矿的地质结构不完全符合上述三层的分布规律。

印度尼西亚一处红土矿,分布在0~米处的红土矿含镍高达%~%,与其他地区情况差别较大。

矿物组成也不尽相同,不同地域的几种红土矿的矿物组成实例如下:⑴新喀里多尼亚Goro红土矿2/3的颗粒粒度<10mm,细粒矿主要矿物组成为针铁矿(Goethite)和蛇纹石(Serpentine),少量矿物组成为滑石(Talc),水铝石(Gibbsite),绿泥石(Chlorite),石英(Quartz)和粘泥(Clay)等。

粗粒矿主要含Cr-尖晶石(Cr-spinel),蛇纹石,水铝石和氧化镁矿。

镍主要存在于针铁矿、蛇纹石和氧化锰矿中;钴存在于针铁矿和氧化锰矿中。

⑵新喀里多尼亚Plainedes Lacs红土矿与Goro矿相比,含高岭石,绿泥石,菱铁矿(Siderite)和长石(Feldspa r)较多,含蛇纹石和水铝石较少。

镍主要存在于针铁矿,蛇纹石,Fe-Mg硅酸盐和Fe-Mn氧化物中。

⑶印度尼西亚Sorowako红土矿主要矿物组成是腐泥土(Saponite),粒度范围为10~100mm,主要矿物是镁和镁铁硅酸盐及针铁矿。

镍的含量不均匀,镍主要存在于蛇纹石,橄榄石,绿泥石和闪石(Amphibole)中,钴存在于氧化锰矿中。

⑷印度的Sukinda红土矿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针铁矿,次要矿物是磁铁矿(Magnetite),铬铁矿(C hromite),滑石,赤铁矿(Hematite)和高岭石(Kaolinite),镍主要存在于针铁矿中。

⑸希腊Eaboea岛红土矿主要矿物是赤铁矿和石英,次要矿物包括针铁矿(γ-FeooH),绿泥石[(Ni,M g,AI)12(Si,Al)8O20(OH)6],铬铁矿[(Mg,Fe)(Cr,Al)2O4]和含镍滑石[Ni3Si4O10(O H)2]等。

3 工业上处理红土镍矿的主要方法红土镍矿的火法冶金红土镍矿中的主要元素是铁和镁,从红土矿提取镍,需要考虑如何处理镍、铁和镁之间的关系。

根据冶金热力学原理,镍和铁与硫的亲合力远远大于镁,而镁与氧的亲合力远远大于镍和铁。

因此,实现镍和铁与镁的分离是很容易的。

另一方面,金属氧化物比硫化物稳定得多,铁的氧化物比镍的氧化物稳定得多。

红土镍矿的火法冶金工艺就是基于这种亲合力的差异而设计的。

红土镍矿的还原硫化熔炼(镍锍或冰镍熔炼)红土镍矿还原硫化熔炼工艺,也称冰镍熔炼工艺(Nickel matte smelting pr ocess)是炼镍工业应用最早的火法冶金方法,始于1889年。

我国的还原硫化熔炼通常用鼓风炉(小高炉)代替电炉。

该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三部分:炉料准备、低冰镍熔炼和低冰镍的吹炼。

熔炼过程需加入硫化剂(硫,黄铁矿或硫酸钙)使红土矿中的镍和部分铁转变成硫化物(低冰镍),而其他成分进入渣相。

在吹炼阶段再将硫化亚铁变成FeO造渣而留下Ni3S2(高冰镍)。

低冰镍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0%~ 30%Ni,50%~60%Fe和9%~12%S;高冰镍成分:75%~78%Ni,%~0,6%Fe 和21%~22%S。

该工艺由于无法解决二氧化硫污染而逐渐被淘汰。

镍铁熔炼工艺红土矿的镍铁熔炼工艺(RKEF Process)的原理是先将物料进行干燥和焙烧,然后在高温下,使红土矿中镍和铁的氧化物还原成镍铁合金。

由于铁与氧的亲合力比较大,在熔炼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镍被还原,而铁只有60%~70%被还原,其余部分以FeO形式造渣。

典型的红土矿镍铁熔炼工艺由干燥、回转窑焙烧和电炉熔炼三部分组成,适合处理含镍较高的腐泥矿层红土矿。

火法—湿法联合流程用火法—湿法联合流程处理红土矿是指20世纪20年代开发的还原焙烧—氨浸流程,按发明人的名字叫做Caron工艺(Caron Process)。

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采用Caron Process为阿尔巴尼亚建一个镍厂,建厂前的中间试验在上海冶炼厂进行。

在该工艺过程中,红土矿先经过选择性还原焙烧,将物料中的镍、钴和部分铁还原成金属,接着通过氨浸过程使镍钴转入溶液,然后经过脱氨、氢还原和烧结过程得到最后产品镍粉或氧化镍。

应该指出的是,Caron工艺的镍、钴回收率比较低,镍回收率为75%~80%,钴为40%~45%。

湿法冶金流程工业上采用的处理红土矿的湿法冶金工艺是指高压硫酸浸出工艺(HPAL Proce ss)。

该工艺于1959年用于处理古巴毛湾红土镍矿(Mao Bay Process)。

高压酸浸过程在高压釜中进行。

由于浸出温度和压力都很高,镍和钴的浸出率均较高,且浸出选择性好,红土矿中的铁进入溶液的量很少,大部分留在浸出渣中。

该法适合处理含镍含钴较高的褐铁矿层红土矿。

高压酸浸过程的主体设备高压釜比较昂贵,建厂投资很大。

4 红土镍矿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成熟工艺的改进成熟工艺是指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工业上已经应用的四种红土矿处理技术。

在这四种处理技术中,还原硫化熔炼过程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没有什么新发展;还原氨浸法,即Caron Process,虽然具有选择性强的优点,但由于工艺流程长,镍钴回收率过低,目前世界上只有3~4家企业采用。

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是高压酸浸和电炉炼镍铁两种方法。

近年来,这两种方法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

电炉炼镍铁工艺的改进(1)遮弧熔炼和电炉侧墙铜水套的应用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和降低镍铁生产的电能消耗,近年来,电炉炼镍铁的电炉功率水平在不断提升。

如图2所示,电炉功率水平由上世纪70年代的2万千伏安可能将来会被提高到12万千伏安。

电炉功率水平的提升主要靠两项新技术的应用来实现:一是用遮弧熔炼操作方式替代传统的插入电极操作方式,二是在电炉侧墙安装铜冷却水套。

引入遮弧熔炼能使提供给电炉的大部分功率通过电极弧对覆盖熔体的料坡进行辐射的方式释放,而不只是对炉渣熔体直接进行电阻加热。

将遮弧熔炼操作和安装铜冷却水套两者结合起来,能使炉床总功率密度从150Kw/m2提高到400 Kw/m2,而熔池功率密度不提高,依然维持在100 – 150 Kw/m2。

由上述分析可知,提高功率是通过提高弧功率,即通过提高电压和电极端部与熔渣之间的电弧长度实现的。

然而,长弧会带来一些问题:电弧越长,越不稳定,电流和功率波动越大,越容易造成局部高温和过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