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销项税税收筹划
增值税: 销售100元商品应纳增值税=(100-60)/(1+17%)*17%=5.81(元) 赠送30元商品视同销售,应纳增值税=(30-18)/(1+17%)*17%=1.74(元) 合计应纳增值税:5.81+1.74=7.55(元) 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税函【2000】57号文件规定,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 金、实物等应按规定代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代扣代缴。为保 证让利顾客30元,商场赠送的价值30元的商品应不含个人所得税税额,该 税应由商场承担,因此赠送该商品时商场需代缴顾客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 为:30/(1-20%)*20%=7.5(元) 企业所得税: 不含税所得=100/(1+17%)-(60+18)/(1+17%)=18.8(元) 由于代顾客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应纳企业 所得税:18.8*25%=4.7(元) 税后净利润=18.8-4.7-7.5=6.6(元)
组长:0911010304 徐蔓 组员:0911010306 郑之盼 0911010308 孙新宇 0911010323 曾秀云 0911010325 侯佳妍 0911010327 李玲 0911010324 徐晔 0911010329 张骞
正常市价 500 600 700
转移价格 400 500 700
注:以上价格均为含税价
假设甲企业进项税额40
如果三个企业均按正常市价结算货款,应纳增值税额如下:
甲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000*500*17%/(1+17%)-40000=32650(元) 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000*600*17%/(1+17%)-72650=14529(元) 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800*700*17%/(1+17%)-87180*80%=11624(元)
3.销售价格的税收筹划
产品的销售价格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 有自由定价的权利。纳税人可以利用定价的自由权,制定“合理” 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与纳税筹划有关的定价策略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与联合企业间合作定价,目的是为了减轻企业间的整体税负; ②主动制定一个稍低的价格,以获得更大的销量,从而获得更多的 收益。
由此可见,上述三种方案中,方案2最优,方案1次之,方案3最差。
2.结算方式的税收筹划
销售结算方式通常有直接收款、委托收款、托收承付、赊销或分期收 款、预收款销售、委托代销等。 不同的销售方式,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增值税销售的 结算方式的筹划就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采取有利于本企业的 结算方式,推迟纳税时间,获得纳税期的递延。 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都是以合同约定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因此,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在应收货款一时无法收回或部分无法 收回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赊销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委托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将商品交付给受托方,受托方根据合同要求 ,将商品出售后开具销货清单并交给委托方。此时,委托方才确认销 售收入的实现。因此,根据这一原理,如果企业的产品销售对象是商 业企业,并且产品以商业企业再销售后付款结算方式销售,则可以采 用委托代销结算方式,根据实际收到的货款分期计算销项税额,从而 延缓纳税时间。
假定消费者同样是购买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则对该商场来说以上三 种方式的应纳税情况及利润情况如何?
注: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对结果影响较小,因此计算时
不考虑
1.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案例
方案1:商品7折销售,价值100元的商品的售价为70元。
增值税: 应纳增值税=(70-60)/(1+17%)*17%=1.45(元)
由于3个企业的生产具有连续性,这就使得应由甲企业当期应纳的税款 相对减少14530元(32650-18120),即延至第二期缴纳(通过乙企业); 这使得乙企业第二期与丙企业第三期拿税额分别增加了207元和11624 元, 若将各期(设各企业生产周期为3个月)相对增减金额折合为现值,则使 纳税负担相对下降了[1467元14530-2907 / (1+2%)*3-11624 / (1+2%)*6]。
二、销项税额的税收筹划 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
结算方式的税收筹划
销售价格的税收筹划
1.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
折扣销售 ①现金折扣 ②商业折扣 ③销售折让——根据税法规定,销售折让可以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中扣除,以其余额计缴增值税。 还本销售、以旧换新和以物易物 ①还本销售方式是指纳税人在销售货物达到一定期限后,将其货物价款的 全部或部分一次或分次退还给购货方。根据税法规定,应以销售额的全额 为计税金额。 ②以旧换新是指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以一定的价格同时回收相关的旧货 ,以达到促销目的。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的,应按新货物的 同期销售价格计缴税款。无论纳税人在财务上怎样处理,旧货物的支出均 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 ③以物易物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购销活动,是指购销双方不是以货 币结算,而是以同等价款的货物相互交换,实现货物购销的一种 方式。以物易物的双方都应做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合算 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按规定合算购货额并 计算进项税额。
1.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案例
方案3:购物满100元返还现金30元。 增值税: 应纳增值税=(100-60)/(1+17%)*17%=5.81(元) 个人所得税:7.5元(计算同上)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100-60)/1.17-30=4.19(元) 应纳所得税=4.19*25%=1.05(元) 税后净利润=4.19-1.05-7.5=-4.36(元)
2.小规模纳税人和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过去的6%和4%一律 调整为3%,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 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条例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1.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案例
某商场商品销售利润率为40%,即销售100元商品,其成本为60元,商 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货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促销欲采用三 种方式: 方案1:将商品以7折销售 方案2:凡是购物满100元者,均可获赠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为18元) 方案3:凡是购物满100元者,将获返还现金30元 (以上价格均为含税价格)
3.销售价格的税收筹划—案例
甲、乙、丙为集团公司内部三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彼此存在着购销关系 。甲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作为乙企业的原材料,而乙企业制造的产品的 80%提供给丙企业。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企业名称 甲 乙 丙
增值税率 17% 17% 17%
所得税率 25% 25% 25%
成产数量 1000 1000 1000
一、计税依据的法律界定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和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1.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下面分别就公式中的被减数进行分析: 销项税额:是按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其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①销售额是指因纳税人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而从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 外费用,但收取的增值税税额不包括在内。 ②销售额以人民币计算。纳税人以外币结算销售额的,应当按外汇市场价格 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③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 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 1.按纳税人同期同类货物的价格确定; 2.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价格确定; 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企业所得税: 不含税所得=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成本=70/(1+17%)-60/(1+17%)=8.55(元) (注:这里的不含税是指不含增值税) 应纳所得税=8.55*25%=2.14(元)
税后净利润=8.55-2.14=6.41(元)
1.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案例
方案2: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18元)。
集团合计应纳增值税额=32650+14529+11625=58803(元)
3.销售价格的税收筹划—案例
当三个企业采用转移价格时,应纳增值税情况如下:
甲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000*400*17%/(1+17%)-40000=18120(元)
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800*500+200*600)*17%/(1+17%)-58120=17436(元)
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800*700*17%/(1+17%)800*500*17%/(1+17%)=23247(元) 集团合计应纳增值税额=18120+17436+23247=58803(元)
3.销售价格的税收筹划—案例
如从静态的总额看,前后应纳的增值税税额是完全一样的,但考虑到税 款的支付时间,两者的税额便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