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动物之非人灵长类

实验动物之非人灵长类

3.生长发育 性成熟,雄性3岁,雄性2岁;适配年龄,雄性约4.5岁,雌性约3.5岁,性周期 28(21~35)d。与人类相同,雌性猕猴有月经,月经期2~3(1~5)d,月经开始后12~13d排卵。 猕猴的月经和生育力可持续17~20岁。雌猴在交配季节,生殖器官周围区域发生肿胀,外阴、尾 根部、后肢的后侧面、前额和脸部等处的皮肤都会发生肿胀,这种肿胀称为“性皮肤”。“性皮 肤”是猕猴属的生殖生理特征之一,在排卵前期,特别是排卵期出现明显肿胀、发红,在排卵期 特别明显,月经来临之前消退。雌猴妊娠期为165d左右,年产l胎,每胎产1仔,偶有双胎,但存 活率很低。哺乳期1 定义 2 一般特征 3 解剖学特征 4 常用品系 5 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
定义
非人灵长类具有许多与人类相似的生, 物学特征研究工作中,使用量最多的是 旧大陆猴, 其中猕猴属最为重要。非人 灵长类在形态和机能上有很多与人相似 的部分,是很重要的实验动物。
一般特征
●体型体态:与人类相似 ●性情: 1.群居性强:每群数十只至百余只不等,群与群之间 喜爱吵闹和撕咬。每群猴均由一只最凶猛、最强壮的 雄猴做“猴王”,在猴王的严厉管制下,其他雄猴和 雌猴都严格听从, 进食时“ 猴王”先吃,“猴王” 与其他较高级的雄猴要担负起保护整个族群的责任, 特别是保护幼猴。“猴王”地位短暂,4~5年更换1次。 雌性猕猴通常从出生开始便依附在同一族群内, 很少 离 开出生族群。猴群雌雄老幼生活在一起,为直线型 社会组成。猴群过大则分群,并产生新的“猴王”。 2.难于驯养:有毁坏东西的特性,常龇牙、咧嘴、暴 露野性。但通常怕人,不容易接近。捕捉时须小心谨 慎,否则会被猕猴抓伤和咬伤。猕猴之间经常打架, 打斗时或受惊吓时发出叫声。 3.聪明伶俐,动作敏捷:有大量的脑回和脑沟,因此 聪明伶俐、动作敏捷,善于攀缘跳跃,会游泳和模仿 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好奇心与模仿力很强。 有较发达的智力和神经控制。能用手操纵工具。婴猴 不需母猴协助即能以手指抓住母猴腹部皮肤或背部, 在母亲携带下生活,母猴活动、跳跃时婴猴均不会掉 落。
▲内脏 猕猴胃属单室胃,呈梨形,小肠的横部较发达,上部和降部形成弯曲,呈马蹄形。肠长度与身长的 比例为(5~8):1,盲肠发达,无蚓突;肝分6叶,胆囊位于肝脏的右中央叶;猴肺为不成对肺叶,左肺为2~3 叶,右肺3~4叶(最多为4叶),宽度大于长度。猕猴的血液循环系统与人类相似。
▲生殖结构 雄猴睾丸位于阴囊内,有精囊和发达的前列腺,猕猴的精液与其他动物不同,在射出后数秒就 开始凝固,不到1min后全部成凝块。正常精量每次4~5g。在成体、阴囊可变成半悬垂状,睾丸不对称,左低 右高。阴茎的位置因阴茎最尾侧是悬垂的,故不直接悬垂在耻骨联合下缘。雌性的卵巢不在卵巢囊内,单角 子宫,有乳房一对和乳头,位于胸部。胎盘为双层双盘。
谢 谢观
图为部分中国灵长类动物
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
非人灵长类在形态和机能上有很多与人相似的部分,是很重要的实验动物。 生理学研究 可用于脑功能,血液循环、血型、呼吸生理、内分泌、生殖生理、神经生理、行为学及老年学等研究。 其它疾病研究 可用猕猴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慢性气管炎模型等。 传染病研究和疫苗试验 非人灵长类是某些人类传染病病原的易感动物,如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爱滋病病毒、
常用品系
研究工作中,使用量最多的是旧大陆猴,其中猕猴属最为重要。 1.猕猴属中作为实验动物的主要品种 (1)恒河猴; (2)熊猴(阿萨密猴,蓉猴); (3)断尾猴; (4)台湾岩猴; (5)平顶猴(猪尾猴); (6)食蟹猴。
2.其他品种 (1)狨猴(囊猴):主要用于生殖生理、寄生虫、甲型肝炎研究。 (2)獭猴:用于视觉生理研究。 (3)夜猴:主要用于视觉和疟疾研究。 (4)松鼠猴:主要用于视觉、脑神经和药理研究。
解剖学特征
▲骨骼结构 颈椎为7个,胸椎及腰椎大都为19个,荐椎为2个,假荐椎为2~3个,尾椎为13~15个。四肢粗 短,具五指(趾),手的拇指、脚的大趾能与其他四指(趾)相对,能握物攀登,掌面有各种不同的指纹和掌纹, 大多数种类的指(趾)端的爪部变为指甲。
▲牙齿 在大体结构、显微解剖、发育次序和数目等方面与人类牙齿有许多共同之处。猴有乳齿与恒齿,乳 齿式为2(门齿2/2,犬齿1/1,前臼齿0/0,臼齿2/2)=20,恒齿式为32(门齿2/2,犬齿1/1,前臼齿2/2,臼齿 3/3)=32个,根据长出牙齿的顺序及齿的磨损程度可判断其年龄的大小。
痢疾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在肠道杆菌病和结核病研究中是良好的动物模型。在制造和鉴定脊髓灰质炎疫 苗时,猕猴是唯一的实验动物。灵长类动物可用于人的疟原虫感染,研究恶性疟原虫、间日疟、三日疟原虫。
生殖生理学研究 是人类避孕药研究极为理想的实验动物。 行为学和精神病及神经生物学研究 可用猴震颤动物模型筛选抗震颤性麻痹的药物。猴对镇静剂的依赖性与人较接近,戒断症状较明显并易 于观察,新镇静剂进入临床前要用猴进行实验。
生物学特点
1.体内缺乏维生素C合成酶 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所需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如果缺 乏维生素C则内脏发生肿大、出血和功能不全。
2.血型分两种 一种是与人类相似的A、B、O和Rh同源的血型因子,但猕猴的Rh系统全是 Rh0(又叫Rh1);另一种是猕猴特有的lewis型、MN型、Hr型等。在ABO系统中恒河猴主要是B型, 食蟹猴主要是A、B和AB型,少数为O型。这些血型抗原可产生同族免疫,在同种异体间输血时应 做血型配合试验,但不会发生新生仔溶血和成红细胞增多症,不必考虑同群中雌雄血型配合的繁 殖问题。猕猴的白细胞抗原(RhLA)是灵长类动物中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区域的重要对 象之一。同人的(RhLA)抗原相似,RhLA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猕猴RhLA的基因位点排列同人类有 相似性。猕猴属各品种猴的染色体为2n=42。
▲神经和感觉器官 大脑发达,视觉较人类敏感,嗅觉不灵敏。视网膜有黄斑,有中央凹,黄斑上的锥体细 胞与人类十分相似,有立体视觉能力,能辨别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产生立体感,也有色觉,能辨别各种 颜色,并有双目视力。猴的嗅觉器官处于最低的发展阶段,嗅脑不发达,但嗅觉在猴的日常生活中还起着重 要作用,当它们初次接触到任何物品时,都要先嗅一嗅。猴具有敏锐的听觉,有发达的触觉和味觉。
●活动时间:其活动与觅食均在白天进行。野外情况下,拂晓即见猴群觅食, 夜晚则回到树上或岩石上休息。
非人灵长类具有许多与人类相似的生物学特征: 1.与人类相似 2.有较发达的智力和神经控制,能用手操纵工具。 3. 具有一般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4.不能体内合成Vc,需从食物中摄取。 5.两颊有颊囊,可贮存食物。 6.血型分两类。一类同人的A、B、O和Rh型相同,另一类是猕猴属特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