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技术防范常识(上)肖稳田国家863项目电子政务专家组专家有关这个课题,我主要讲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密与保密技术的概述;第二,“互联网+”时代信息保密面临新形势;第三,“互联网+”时代保密技术发展的新挑战;第四,“互联网+”时代保密与窃密的博弈与较量。
一、保密与保密技术的概述这里边我想讲四点:第一,什么是国家秘密;第二,什么是商业秘密;第三,什么是个人隐私;第四,我还想着重的讲一讲保密技术方面的几个概念。
(一)国家秘密的含义国家秘密主要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保守国家秘密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对有关问题都做出了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什么是绝密?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就是重要的国家秘密,它的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
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二)商业秘密的含义商业秘密的定义,按照我们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因此,商业秘密包括两部分,就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比如说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称、货源情报等等,这些都属于经营信息。
而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这些属于技术信息。
商业秘密的分类,分为以下这么几类:第一类是关键性的商业秘密,相当于绝密级;第二类就是重要性的商业秘密,相当于机密级;第三类就是一般性的商业秘密,相当于秘密级;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情报资料。
(三)个人隐私的含义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众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有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法律有一些规定,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害。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四)保密技术保密技术分为保密防护技术和保密检查技术。
1.保密防护技术(1)涉密载体保密技术。
这主要是对有形的涉密信息载体,包括实物实施保护,使之不被窃取、复制或丢失。
比如说磁盘信息消除技术,文件箱防窃、防丢报警技术,室内防盗报警技术,防复印复制技术,油印蜡纸字迹去除技术,文件粉碎机、密码机、密码锁、指纹锁、眼底锁等这么一些技术。
(2)涉密信息保密技术。
前面是涉密载体保护技术,第二个是涉密信息保护技术。
这个是对涉密信息的处理过程和传输过程进行保护,使之不被非法者入侵、外传、窃听、干扰、破坏或拷贝。
对涉密信息的保护技术里面,又包括两类,第一类是信息的处理:一是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的加密保护技术,比如说口令的验证、数据库控制技术、审计跟踪、密码技术、防病毒技术等;二是网络保密技术,比如说保密网关、安全路由器、防火墙等。
还有一类是信息传输:一是对传输信道采取措施,比如说专网通信、跳频通信、光纤通信、辐射屏蔽和干扰技术等等,以增加窃听的难度;第二是对传递的信息使用密码技术进行加密,也就是信源加密。
比如说电话保密机、传真保密机、IP密码机、线路密码机等等。
2.保密检查技术保密检查技术就是在国家秘密运行的过程中,检查、测试国家秘密是否发生了泄露,并找出泄露的原因和渠道的技术。
它是通过技术手段检查、测试验证秘密是否泄露和能否被窃取,并查明原因和漏洞。
比如说移动通信泄密检查技术,计算机网络系统传输检查技术,电子邮件监视技术,各类计算机、通信、会议音响设备寄生振荡电磁泄漏辐射检测技术,屏蔽效果检测技术、磁介质消磁效果验证技术,解密技术等等。
这类技术实际上是将窃密技术手段用于保密的目的,为保密防范技术的应用、改进、开发和发展提供一个依据。
保密检查技术既是保密防范技术的重要补充,又是保密检查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二、“互联网+”时代信息保密面临的新形势我想下面讲三点:第一,“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第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第三,“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面三点,我们就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对保密技术的冲击和影响。
(一)“互联网+”的新时代已经到来20世纪中期,人类发明创造的舞台上,降临了一个不同反响的新事物,这就是人类另一项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创生新时代的事物叫做互联网。
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卢恰诺·佛洛里迪说:我们确实已经进入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阶段,我们从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以黄金为基础的社会进入了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
英国的计算机科学家丹尼尔·希利斯说:我们的父辈生活在世界不同的地区,那就意味着生活在非常不同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的孩子却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不管他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因为互联网把他们都连在了一起,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信息空间。
所以,我们当然会改变人类的文化。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它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地球村从概念变为了现实。
地球村这个词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50年之后的今天,数字化、网络化、泛在计算、移动通信让地球村变成了现实。
第二个特点,网络空间成为国家新的疆域。
网络空间成为一个新的疆域,国家网络主权是现实国家主权的一个延伸,所以我们要强调网络主权的概念。
第三个特点,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已在全球形成普遍共识。
世界各个国家纷纷加快网络空间战略推动的步伐,加紧增强网络的军备力量,要求共同参与互联网的国际治理,以应对日趋复杂激烈的网络空间竞争。
所以,这些特点都极大的推动和影响着保密技术的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第一,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全面爆发期;第二,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三,全球信息化发展向人工智能化阶段迈进。
1. 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全面爆发期移动互联网就像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势不可挡,冲击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人们的生活。
一个高度文明,更为透明、开放的高度信息化社会将要到来。
我们看看下面这几幅图片:移动手机成为孩子们手中的最爱。
一家人在野外郊游的时候,也能够在移动终端上享受着信息带来的快乐。
这张图片反映的是这一家餐馆专门设计了可以用来插手机的碗,人们一边吃饭一边可以不受影响的欣赏着手机上的信息。
手机也就是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人体器官的一个延伸,不管是匆匆而过的行人,还是叱咤风云的领袖,还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手里都不忘带着一部手机。
在这样一个移动终端普及,这样一个移动化的社会里,一个万物相连的世界里,与所有的人我们都不再遥远,我们可以这样出行、这样学习、这样就诊、这样工作,“无处不终端,处处皆计算”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在韩国首尔的一个课堂,老师和同学是在隔洋相望美国的南加州,除了牵手和拥抱,远隔六千公里的美国和韩国的孩子们,体验着同一份沉思和同一份欢乐。
2.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天数据拥有了新时代全然不同的内涵。
过去我们要记录一些信息,那就是说有用了我才去记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用才被记录的时代结束了,一切能够被记录的,都是有意义的。
闯入我们生活的大数据,颠覆了我们一万年以来建构的关于信息获取、信息记忆、信息存储的知识理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驱动”成为新的全球大趋势,国家竞争战略正在从资本、土地、人口、资源、能源的争夺转向对大数据的争夺,大数据颠覆性地改变了经济形态、国际安全形态、国家治理和资源配置模式,引发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变革。
我们谈到大数据,这里边我跟大家介绍一个就是大数据发展的历史。
这有一点知识性的东西,就是大数据是什么时间提出来的?大数据从提出这个概念到发展成为理论到现在变为现实,可以说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
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大数据”的概念,并将其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2007年,数据库专家吉姆·格雷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第四种范式”,即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据密集型科学,正式提出了关于“大数据”的理论。
如今大数据领域的又一次颠覆性的变革,拉开了全球网络空间争霸的帷幕,各国相继将大数据置于重要的地位,以夺取“信息优势”。
我们看看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
美国2012年3月29日,奥巴马颁布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通过提高从大型复杂的数字数据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加快科学与工程的步伐,加强国家安全。
2013年,英国政府宣布将注资6亿英镑,发展大数据、合成生物等8类高新技术。
日本政府推出了新的综合战略“活力ICT日本”,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所需的云计算、传感器、社会化媒体等智能技术的开发。
2011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报告,旨在确保2020年前基本完成国家宽带网络的物理建设,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数字经济的领军者。
我们国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国务院通过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为未来中国的大数据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制定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及国家顶层规划,整合创新资源,实施“专项计划”,突破关键技术;构建大数据良性生态环境,制定支持政策、形成行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构建大数据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嫁接。
关于大数据,美国东北大学复杂网络研究中心的主任叫艾伯特拉斯罗·巴拉巴斯,在他的著作《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一书中他这样讲,我们深处这个世界,没有数字化就不复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数字化设备其副产品就是大量有关我们的数据,记录我们身处何处和何人交谈,我们讨论的频率,我们的开销,我们的采购清单,我们在哪里采购,不一而足,无所不包。
美国国家安全局前法律顾问斯图尔特·贝克尔说:“元数据绝对可以告诉你某一个人生活的一切事情。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元数据,你就不需要数据内容,我们就可以掌握一个人的全部情况。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他是这样讲的大数据时代中数据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数据的二次用途中。
用一定数量的钞票买了一张机票,时过境迁这个被互联网记忆的信息,似乎对你不再有意义,但这个无数个你的行动,汇集起来却产生了特别的意义。
美国人奥伦就依托一个拥有10亿条价格纪录的机票预订数据库,开发了一款机票预订系统,预测准确率高达75%,使用这个系统每次购票可以节省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