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指导老师: 叶向群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 实验类型:工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
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
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
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填料塔吸收操作及体积吸收系数测定
1 实验目的: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熟悉吸收塔的操作; 观察填料塔的液泛现象,测定泛点空气塔气速; 测定填料层压降ΔP 与空塔气速u 的关系曲线; 测定含氨空气—水系统的体积吸收系数K y a 。

2 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
物系:水—空气—氨气。

惰性气体由漩涡气泵提供,氨气由液氮钢瓶提供,吸收剂水采用自来水,他们的流量分别通过转子流量计。

水从塔顶喷淋至调料层与自下而上的含氮空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20
地点:教十2109
气进行吸收过程,溶液由塔底经过液封管流出塔外,塔底有液相取样口,经吸收后的尾气由塔顶排至室外,自塔顶引出适量尾气,用化学分析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

3 基本原理:
实验中气体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测量。

但由于实验测量条件与转子流量计标定条件不一定相同,故转子流量计的读数值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如下:
体积吸收系数的测定
对相平衡关系遵循亨利定律的物系(一般指低浓度气体),气液平衡关系为:
相平衡常数m与系统总压P和亨利系数E的关系如下:
式中:E—亨利系数,Pa
P—系统总压(实验中取塔内平均压力),Pa
亨利系数E与温度T的关系为:
lg E= / T
式中:T—液相温度(实验中取塔底液相温度),K。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顶表压及塔顶塔底压差△p,即可求得塔内平均压力P。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底液相温度T,利用式(4)、(5)便可求得相平衡常数m。

体积吸收常数
体积吸收常数是反映填料塔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其值也是设计填料塔的重要依据。

本实验属于低浓气体吸收,近似取Y≈y、X≈x。

(X1-X2)
式中:V—惰性气体空气的流量,kmol/h;
—进塔气相的组成,比摩尔分率,kmol(A)/ kmol(B);
—出塔气相(尾气)的组成,比摩尔分率,kmol(A)/ kmol(B);
X1—出塔液相组成,比摩尔分率,kmol(A)/ kmol(B);
X2=0;
L—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

式中:—氨气的流量,kmol/h。

根据转子流量计测取得空气和氨气的体积流量和实际测量状态(压力、温度)。

应对其刻度流量进行校正而得到实际体积流量,再由气体状态方程得到空气和氨气的摩尔流量,并由式(8)即可求取进塔气相浓度。

用移液管移取体积为Va ml、浓度为Ma 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置于吸收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及2-3滴百里酚兰(指示剂),将吸收瓶连接在抽样尾气管线上(如装置图)。

当吸收塔操作稳定时,尾气通过吸收瓶后尾气中的氨气被硫酸吸收,其余空气通过湿式流量计计量。

为使所取尾气能反映塔内实际情况,在取样分析前应使取样管尾气保持畅通,然后改变三通旋塞流动方向,使尾气通过吸收瓶。

式中:—氨气的摩尔数,mol;
—空气的摩尔数,mol。

尾气样品中氨的摩尔数可用下列方式之一测得:
(i)若尾气通入吸收瓶吸收至终点(瓶内溶液颜色由黄棕色变至黄绿色),则
10-3 mol
(ii)若通入吸收瓶中的尾气已过量(瓶中溶液颜色呈蓝色),可用同样标准硫酸溶液滴定至终点(瓶中溶液呈黄绿色)。

若耗去酸量为ml,则
10-3 mol
尾气样品中空气摩尔数的求取
尾气样品中的空气量由湿式流量计读取,并测定温度
mol
式中:—尾气通过湿式流量计时的压力(由室内大气压代替),Pa;
—通过湿式流量计的空气量,l;
—通过湿式流量计的空气温度, K;
R—气体常数,R=8314N·m/(mol·K)。

由式(10)(11)可求得和,代人(9)即可得到,根据得到的和,由(7)即可得到。

4 实验步骤:
先开启吸收剂(水)调节阀,当填料充分润湿后,调节阀门使水流量控制在适当的数值,维持恒定;
启动风机,调节风量由小到大,观察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状况,并测取数据,根据液泛时空气转子流量计的读数,来选择合适的空气流量,本实验要求在两至三个不同气体流量下测定;
为使进塔气相浓度约为5%,须根据空气的流量来估算氨气的流量,然后打开氨气钢瓶,调节阀门,使氨气流量满足要求;
水吸收氨,在很短时间内操作过程便达到稳定,故应在通氨气之前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在操作稳定之后,开启三通阀,使尾气通入吸收瓶进行尾气组成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尤其是测量时,要确保空气、氨气和水流量的稳定;
改变气体流量或吸收剂(水)流量重复实验:本次实验,控制空气流量分别为 m3/h,水流量则相对应为30-36-30 l/h;
实验完毕,关闭氨气钢瓶阀门、水调节阀,切断风机电源,洗净分析仪器等。

5 实验数据处理:
大气压102400Pa 室温填料层高度塔径70mm 硫酸10ml浓度l
液泛气速11-12m3/h
原始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塔截面积Ω=2
D π
= P=P 0+P 表
ΔP-u 数据表格以及关系曲线图 由图表可知,大概的液泛点气速为s. 计算示例(以组1-1为例): V 体 =0
0PT T
P V N =8*)22.14.102(*15.273)1.1215.273(*4.102++= m 3/h ;
G =
RT PV 体=314
.8*1.1215.2731272
.8*22.14.102)()(++= kmol/h ;
L=ρL 0/M=*30/18/1000= kmol/h ; V 体·氨气=00PT T P V N =*)
()(25.14.102*15.2734.1215.273*4.102++= m 3
/h ; V 氨气=
RT PV 体=314.8*4.1215.2733049.0*25.14.102)()(++= kmol/h ; n air =RT PV =*+12)=;
Y 1=G 氨气
V ==;
Y 2=n n 氨气
=**2/=;
X 1=Y2)-(Y1L
G
=*;
E=T /1992468.1110-=)4.1115.273/(1992468.1110+-=29341; P=(2*+)/2+=,P 为塔内平均压力; m=E/P=29341/1000=;
m Y ∆=
2121ln Y Y Y Y ∆∆∆∆-=2121ln Y Y Y mX Y --=0029
.02838.0*00737.003748.0l 0029
.02838.0*00737.003748.0---n =; η=1-Y2/Y1==;
m A Y Y h G a K ∆Ω=
**=01229
.0*405.0*0385.00029.003748.0*3551.0)
(-=
6 结果分析、讨论:
1 本次实验分别通过改变吸收剂流量或者空气流量+氨气流量来讨论对吸收的影响。

从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看出,第1组和第2组之间,空气氨气流量不变,增大水的流量20%,出口气体浓度变小,体积吸收系数变大;而第1组和第3组之间,水流量保持不变,增大空气和氨气流量20%,出口气体浓度变大,体积吸收系数也跟着变大,且大得多。

根据氨气易容于水的性质,理论上氨气应该属于气模控制,而根据化工原理理论知识,气模控制的时候,增大吸收剂流量时,出口气体浓度减小,吸收率增大,K y a 增
大;当增大气体流速时,出口气体浓度增大,吸收率减小,K y a 也增大,且比前者要大得多。

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次实验得到的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的。

实验比较理想。

2 从实验基本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改变吸收剂流量或是空气流量,实验中测得的塔底液体温度和脱氨后空气温度发生变化,且者波动很小,随着气体或者吸收剂流量的改变,脱氨后空气温度也会发生变。

3 从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当保持空气流量不变而增大水流量时,吸收效率提升,不是很大;而相反地,保持水流量不变,增大空气流量时,吸收效率大幅度下降。

7思考题:
1 测定体积吸收系数kya和Δp-u有什么实际意义
曲线是描述流体力学的特性也是吸收设备主要参数,为了计算填料塔的动力消耗也需流体力学特性,确定填料塔适宜操作范围及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

2 实验时,如何确定水、空气和氨气的流量
水的体积流量可直接从转子流量计上读取,再转化为摩尔流量;空气和氨气的体积流量则先从转子流量计上读取,利用校正公式进行校正,然后再转化为摩尔流量。

3 为什么吸收时氨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
吸收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气体在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来分离气体,在本实验中,氨气易溶于水,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存在浓度差,这是发生传质过程的根本动力和原因。

4理论上气体流量改变和液体流量改变改变对K Y a有何影响
增大吸收剂流量时,出口气体浓度减小,吸收率增大,K y a 增大;当增大气体流量时,出口气体浓度增大,吸收率减小,K y a 也增大,且比前者要大得多。

相关主题